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2017-04-21 12:20陈权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化学实验

陈权富

【摘要】历年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非常重视,但学生实验题得分相对较低,因此,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实践做了评价。这对于未来中学化学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模块融入 化学实验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O6-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95-01

一、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考化学也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核力度,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考核。如2016年全國卷Ⅰ卷中实验部分的考查情况:

题目 10,26,28(3) 分数 6+14+2 比例 22%

可见分数比例较大,难度上看,第10题的选择题为容易题,第26题为中等难度题。从考试看学生实验题的得分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题的难度确实较大;第二,师生对化学实验的复习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实效性不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必修两模块的实验重视程度较高,而对选修模块的实验不够重视。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实验化学》是选修课程的模块,在较大的升学压力和紧张的课程安排之下,大部分学校都无法安排正常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设置的基本作用。因此,很多化学教师开始调整教学策略,深入把握实验化学的教材内容,并对所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分阶段处理,并将不同的模块融入到高一或者高二学年的单元学习中,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也被称之为“模块融入”的教学法。下面,对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二、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具体实践探讨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内容存在很多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模块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保证教学进度。如《化学》必修一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过滤、结晶、萃取等方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分离或者提纯的方法与原理,这也有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而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中“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则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用海带作为试验研究的重要材料,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课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模块的内容融合起来,进行统一教授,提高教学效率。

(二)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第一,要重点讲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具体知识点与内容。初三时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过滤、结晶等基本方法和相关的操作。因此,这部分内容教师只要简单地复习即可;而萃取和分液则是新的知识与内容,先让学生观摩教师的演示实验,而后自己总结体会两种方法的不同。同时可以应用“利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碘单质”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先将汽油、酒精和四氯化碳与水混合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有机溶剂的密度和在水中溶解性高低,之后将碘水和四氯化碳混合起来,振荡、静置分层之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归纳出萃取及分液的要点,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蒸馏这一部分教师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类蒸馏装置的仪器及用途,以“如何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为例,让学生了解蒸馏操作的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的学习为选修课中“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模块的教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进行“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实验操作。教师可以将该模块的内容提到高一学年来,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共同教授。这样既避免了实验操作的重复进行,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也能够节省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从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全面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简化能力,在课前先将海带灼烧成灰,并将整个灼烧过程拍摄成录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节省课堂学习时间。(实验中的几个过程附图如下)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操作技能,但这些大都停留在观摩操作阶段;而“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则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三、基于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模块融入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模块融入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然后对教材的所有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有机整合,从而制定出一套更合理的、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在未来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进行模块融入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晔.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谈高中化学实验的考查方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Z1)

[2]陈进前.从科学探究角度审视化学实验复习[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03)

[3]赵倩,马宏佳.基于传感技术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习题科学性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

[4]喻建军,刘光明.锦囊引路风暴迭起——以一轮复习“氯气”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06)

[5]何彩霞.以化学观念统领具体知识的教学——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06)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化学实验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