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

2017-04-22 23:25陈良慧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利用微教师应高中化学

陈良慧

高中化学属于理论学科,知识体系较为抽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化学课堂,使枯燥的、抽象的、静态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化、形象化及动态化,使学生直观感受生动的化学知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微课,能使平面教学转化为多面的立体教学,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及针对性等特点,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及高中化学课堂时效性采用有效策略实施微课.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微课呈现教学信息的方式为动态影像.影像教学,能使抽象及枯燥的书面文字知识变得逼真、生动、立体,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集中精力参与化学微课学习,使教学氛围变得活跃,同时能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例如,在讲“元素的周期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拟化为卡通人,让学生在观看卡通人“自我介绍”“交互游戏”“梯队排列”的过程中了解元素周期律基础知识、化学键性质、金属性、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及置换反应等相关知识.有趣的视频,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同时,教师借助微课内容串联及梳理零散、繁杂的知识点,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微课视频可以在课堂中反复播放.学生能随时中止、反复观看.利用微课演示化学实验,可以填补某些教学空白,规避实验教学风险,减少教学内容缺失.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与铀、氰化物、氯气、浓硫酸等相关的实验,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同时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学困生与请假生可以随时利用微课学习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选好微课内容,创新讲解知识点.在选择微课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化学公式、化学定义及化学原理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确保教学中呈现的微课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及高效解决化学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比如,教师可以将高中化学中的燃烧规律、同分异构物质书写规律、取代反应类型、盖斯定理、过滤方式、燃料电池及原电池等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在利用微课讲解化学知识时,教师应确保微课视频能带来一定的感官冲击.在学生观看微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及记忆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化学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溴水、乙烯的加成反应”时,教师可以播放模拟加成反应的动画视频.在学生观看加成反应过程及物质内部变化后,教师通过定格画面讲解加成反应中的关键知识点:加成反应发生在有不饱和键,包括双键及三键物质中;不饱和键容易断裂,能有效结合原子团及原子;不饱和键中的碳原子能结合其他的原子团、原子,并生成化合物;不饱和键结合的是原子而不是整个分子,如能结合Br原子,不能结合Br2分子,结合的原子团包括羟基及甲基等.

2.设计微课习题,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仅仅利用视频进行微课教学,难以使高中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理论知识设计习题组,保证微课习题组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与层次性,以维持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化学反应方向”时,教师可以展示化学反应视频,包括NaCl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應视频、H2O与K的反应视频、Mg与O2的反应视频、Ba(OH)2与NH4Cl的反应视频等.同时,提出问题:上述化学反应属于自发反应吗?反应焓变及熵变小于零还是大于零?可以根据熵变与焓变特点总结出哪些化学反应规律?此外,教师应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硅酸盐”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陶瓷、玻璃及水泥的生产流程,让学生了解硝酸盐、硅酸、二氧化硅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产生化学能改变生活的想法,从而积极学习化学知识.

总之,为了使化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微课,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微课形式,使化学教学成为多向互动、互相反馈的过程,确保微课与教学内容实现紧密结合.同时,利用微课创设生动情境,确保学生融入化学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微课情境中提高学习能力,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教师应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