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碧石铁路

2017-04-22 07:05
云南画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水民居

第一站

临安古城

七个世纪的边地儒城

岁月赋予建水的魅力不在于它外表的华美,而在于它内含的文化底蕴。如同女子的优雅,建水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和韵味,无需锦衣美食,不關岁月沧桑,恬静而怡然。

近百座古寺庙,50余座古桥,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数不清的特色古井,建水以自己独有的形式传递着古城千年的文化。我常去想象建水的第一代市民,他们的记忆深处应该是园林和典籍,是骈文歌赋和琴棋书画,他们开发边城的方式,是用他们富有的儒气,熏染着这座城。

品建水切不可太急躁,这里只适合“慢生活”。

建水古称步头,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建城,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时,建水曾为临安府所在地。建水自元代以来曾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更是滇南儒学圣地。走在建水临安古镇上,仿佛回到那似曾相识的久远年代,古色古香迎面而来古楼、古塔、古庙、古寺、古宅、古桥、古井……令人眼花缭乱。置身依旧貌翻新而建的晚清条街上,两旁清式民居并排而立,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建水的标志性建筑是那座古城楼,名“朝阳门”,“雄镇东南”的朝阳楼建于古城东城门城墙之上,距今已有600多年。建水人称之为“小天安门”,从外观上看与北京天安门几乎

模样,“老建水人”最引以为荣的是它比北京天安门还早建了28年,每次一提到这“超越之举”都是一脸自豪。

较之丽江、凤凰,临安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如品醇酒,愈品愈香。沿着油亮的青石板路,漫步古城街巷,古街两旁商铺林立,银行、商场、餐馆……一切现代文明的衍生物,都披着古老的外衣,别有番情趣。随处可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做工精细唯美,颇具风范。建水古城除了闻名海内外的朱家花园外,还有孙家、米家、胡家、余家、刘家等民居,这些大多是典型的清式滇南风格民居精品。随意选家老宅的门槛坐下,捧盏凉丝丝的木瓜冰糖水在手,边喝边看眼前穿梭而过放学的孩童、时尚的女郎、轰轰作响的摩托车、提着篮子的老人,很容易让人生出穿越时空的感觉。

避开喧闹的人群,随意选择条幽静的小巷,体验下市井文化,亲切而自然,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建水。其实建水之气质,更如小家碧玉,没有深藏于宫阙之后的雍容,也无重楼深院的矜持,有的只是清水洗出似的朴素和虔诚的礼乐教化。且看建水的寻常小巷,少官郡多民居,门脸总是飞檐斗拱,班驳围墙,内里高树隐约,屋脊挑起,却又不是雄伟大派的作风,是些寻常居家味道,透着几许隐逸,如同那些坐在门口的缠足蓝衫老妪,她们和老宅一样,是百年生活底色的延续和风雨残留,在这个日益喧嚣烦燥的城市中固守出最后片静土。

在建水小巷中一转,不经意就能发现著名的两眼井、三眼井和四眼井,它立于四方小巷的通达交汇之处,青石砌就的井台上,道道勒口,深达寸许。地上的青石板亦见斑驳,还有什么东西,能比石头记载的岁月更悠久古老?还有何种岁月的伤痕,如建水这些井眼般,记载得如此清晰?淘米、洗菜、挑水,如今的建水人,一样地守着井生息,守着沧桑岁月,守着物换星移。探身下望,水意浸寒肌肤,井眼里自己的倒影随着水波悠悠晃动,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在都市里打拼奋斗的种种宏图志愿可以暂且放下,就在井旁发呆、喝茶、晒太阳,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虽地处滇东南边陲一隅,建水历史上却是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又有“临半榜”的美称。建水文庙绝对是处清静悠闲的好去处,孔子门下,松竹之间,或是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坐着读上一日,或是仔细揣摩园内各种碑文字体,或是“围观”各路前来祈求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都可以轻松打发掉天悠闲时光。更难得文庙里偌大片荷塘,早晨唱“沙呦腔”的老人们都爱在这里练声,水边几棵木棉开着红艳艳的花朵,着实叫人喜欢。

入夜的建水最适合去茶馆听“建水小调”,古香古色的茶馆中间,靠墙搭了小小戏台,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草芽姑娘”依依呀呀的唱腔,像狮子糕样甜糯。一盘瓜子一杯清茶可谓建水晚间的最好去处,只可惜表演民间小调的时间短了些,还不等我把那句“你克哪尼克”学得熟练,这一夜已经匆匆落幕。

歌舞散罢,夜也阑珊,走在街灯零落的大街上,方才惊觉,建水一点不似其它城市,夜晚亦同白昼,这个城没有那么多绚烂的霓虹灯影,它的醒来和睡去都是如此安静。踏着青石板路回朱家花园改建的“古宅宾馆”,仿佛正要走进先民们的生活,而他们也正准备回答我们的提问,关于时间、关于文学、关于命运的提问。而我们的提问始终在一种力量中旋转,这种力量,就是这里的儒风。它直滋养着这座古城,滋养着古城人民的心灵。

第二站

双花挢

泸江桥畔夕阳西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疲惫地来到了双龙桥。这座在中国久负盛名的桥梁是泸江河优美画卷的点睛之作。当我看到夕阳下的双龙桥时,它在田野和乡村的夹杂中,安然寂立,有亘古的巍然。桥不宽,我坐在高大的石砌桥栏上,看偶尔经过的轰轰作响的摩托车,以及哐铛哐铛作响的自行车,和一些提着篮子的老人以及无所事事的少年。

所有人都已经不说话,是累了吗,还是享受着夕阳下的古桥之美?人在画中,白马坐在桥头,衣袂飘飘,宛若寻觅多时的初恋。我细细抚摸每块光溜溜的石板,发现上面并无灰尘;在桥楼的阴影里独坐,唱首无人所知的歌;我在显得高大空旷的桥楼下看每根柱子和代表技术精湛的拱梁,以及那些记载建桥功德的石碑。两头通透的风涌进来,打个旋,又穿出去。

桥下是流淌的河水,两侧是垂柳和开满黄花的草地,暗淡的天光下,景色模糊起来,柳絮如烟,如虚幻的感觉——泸江烟柳!这应该就是“泸江烟柳”了。远处建水古城的灯光次第亮起,那条缓缓东去的河、那座长若惊虹的桥如烟一样消失在沉沉的夜,再也没有点踪迹。

第三站

乡会桥

是村是桥是站

乡会桥没有同一条河上的双龙桥名气大,就像人不会踏进同一条河一样,两座桥各有模样,也各有往事。在去之前,我直誤以为是“相会桥”,猜想大概有个牛郎织女般的爱情故事吧!

从团山出发,与泸江河并行,路飞驰,很快就看见座桥,十分古朴,青石板,桥头蹲着石像。遇见个放牛的乡村小美女,问小女孩这里是乡会桥吗?不是,是见龙桥。泸江河上的古桥还真是不少。站在见龙桥上往北望,黄龙寺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在建水民间传说中,黄龙寺才是真正有龙的地方,自然就是见龙桥了。

继续向前,到了个碧石铁路的旁边,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巍然耸立,古旧斑驳,上书“乡会桥车站”。据说这是个碧石铁路乃至滇越铁路上唯

的一座中西合璧的车站,而其他的车站都是法式的。看来西庄的传统文化魅力无穷,就连西方传来的火车站都要低头。车站已经废弃,铁路上草很深,锈迹斑斑的铁轨承载着个古老的梦,让人有些伤感。乡会桥火车站不大,但它是个碧石铁路上的一个点,没有这个点,便没有这条线的延伸。当年那些西庄人就从这里去往建水、个旧、昆明……越走越远。也许以后这里还会重新启用,乘着百年火车的游客将从这里走进团山。

车站的背后就是新房村,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村,村中现存建于清代中、晚期与民国初期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32座、寺庙3座、古桥梁1座、米轨火车站1个、老井6眼、宗祠1座、石碑刻“张氏家谱”1通、碑坊1座。一幢幢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和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一座座小型的艺术博物馆。

出村,回到河边,真正的乡会桥出现了。这是一座宏伟的廊桥,不像双龙桥是在桥头和中央才有建筑,乡会桥是整个被楼阁覆盖。不知这里曾否演绎过廊桥遗梦的故事,为什么不是“相会桥”呢?多么浪漫,令人遐想。桥头是曾经的西庄镇公所,墙上还写着“抗日救国”的标语,残留着1949年云南反蒋起义第一枪的枪眼。没有浪漫故事,却有腥风血雨。我突然明白过来,就像昆明叫省会样,作为西庄的中心,自然是乡会了。凭栏远眺,秀丽山川,阡陌村落,得悠然恬静之趣;也可批阅繁华闹市、碌碌众生,生发出许多人生感悟。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收割的农民在田里看我。

乡会桥是一个地名,一个历史的符号。这里是泸江河畔600多年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是团山、是新房这些古村落的名字;这里是个碧石铁路的筚路蓝缕,是建水财富聚集的小站的名字:这里是沟通南北,把西庄融入中国历史大幕,是一座令人好奇的桥的名字。

第四站

团山村

古典乡村的典范

你可以不知道西庄,但如果你不知道团山,你就OUT了。“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世界i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诸多头衔集于团山身。当自行车碾压在村里的青石板路上时,静寂中“沙沙”的响声有些不和谐,应该是清脆的马蹄声才对。顺着斗拱飞檐向上望去,阳光眩目,闭上眼睛,思绪便仿佛融入历史的长河,去追寻那消逝了的梦。

建水团山看的就是一个“旧”字。村头的牌坊门楼旧了,进进出出总有点点穿过历史隧道的感觉,雕梁画栋的老房子旧了,但那几百年红尘的积淀,让岁月的沧桑明明白白写在屋檐上、窗棂边。张福,张家的老祖宗,江西人士,明朝洪武年间响应朝廷的号召,远涉万道关山,来到了当年被称作“蛮荒之地”的云南。张福靠个旧锡矿发了财不断地扩大宅院形成了团山村寨。整个团山村落建筑,由汉族四合院、彝族土掌房、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3类组成,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形式,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现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体现了汉彝结合的建筑文化特色。加上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4座寨门、3座寺庙、1座宗祠和

眼改变观察角度便会形成东西向为椭圆形、南北向为圆形的极具变化之妙的古井以及环绕整个村庄的寨墙、碉堡,形成了“寨中有城城中寨”的特点。

团山给我的最大的感觉是一种安详——以它那特有的民居,以它古老而华丽的建筑风格,无声地诉说着许多久远的往事……在村里乱逛,一不小心就会走进皇恩府、秀才府之类的老宅,实在是让人惊喜不已。不管你向左向右,总会不期然地遇上条或让你惊喜、或让你安然、或让你期待的小巷,长街短巷,总希望不期然地遇上位相悦的女子,然后牵着她的手走进巷子深处,不回头……

团山也在急速地变化着,村里来来往往的老外似乎比村里人还多,我们短暂停留中就遇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游客,老外也有很多骑行客,和我们仿佛他乡遇故知,混在起,像地道的村里人一样抬大碗吃饭,不亦乐平!

庭院深深,一处名为“留园”的院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推开斑驳的大门,厚实的墙壁里边另有一片天地,阳光照射在天井里,在藤沙发上晒着太阳的是先到一步的人,已经舒服地睡了过去。雕梁画栋的檐、柱还透着往日的气派,房内却是时尚舒适的布置,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躺在宽大的沙发上看着电视,身后古典的窗棂透过来的阳光变化莫测,梦耶?非耶?

猜你喜欢
建水民居
建水陶艺新观察
谈油画家笔下的民居
刍议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鉴赏方式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传承与创新:千年建水紫陶
建水县苍台铅锌矿地质特征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