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睡眠图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价分析

2017-04-27 09:16许冰岚万丽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障碍情况差异

许冰岚,薛 斌,万丽霞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多导睡眠图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价分析

许冰岚,薛 斌,万丽霞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 探究多导睡眠图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价结果。方法 对4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的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的评价和分析,入选分析者均为我院2013年6月~2016年7月间接收,对两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醒觉次数(次)、入睡潜伏期(分钟)、醒觉时间(分钟)、睡眠总时间(分钟)、睡眠效率(%)等均和对照组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导睡眠图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价分析相对细致,我们在对于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及时分析和干预,则可以帮助患者良好的改善其情况,因此对于患者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

多导睡眠图;卒中后;睡眠障碍;评价

卒中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研究指出,在卒中发生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同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我们对4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的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的评价和分析,入选分析者均为我院接收,目的在于获得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可靠资料,便于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4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患者均为脑梗塞,属于病情恢复期)和40例正常的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的评价和分析,入选分析者均为我院2013年6月~2016年7月间接收;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均经过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卒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患者的年龄为42.5~71.5岁,年龄均值为56.6±2.0岁,包括的女性为16例、男性24例;对照组为同时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年龄为43.5~71.5岁,年龄均值为(57.1±2.3)岁,包括的女性为17例、男性23例;两组比较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两组共40名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人均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将患者和多导睡眠图进行连接,连续检测的时间可以进行2至3晚,首先另患者适应多导睡眠图设备,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分析可以参照Recht-shaffen和Kale所指定睡眠标准进行[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多导睡眠图所反映的情况,并对患者的醒觉次数(次)、入睡潜伏期(分钟)、醒觉时间(分钟)、睡眠总时间(分钟)、睡眠效率(%)等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醒觉次数(次)、入睡潜伏期(分钟)、醒觉时间(分钟)、睡眠总时间(分钟)、睡眠效率(%)等均和对照组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组别 醒觉次数(次) 醒觉时间(分钟) 睡眠效率(%) 入睡潜伏期(分钟) 睡眠总时间(分钟)对照组 2.05±1.05 16.22±5.84 80.66±6.13 17.33±7.95 503.94±41.95观察组 4.53±1.27 38.92±9.64 62.35±8.52 55.92±22.14 332.57±45.82 t 10.36 8.18 7.62 4.36 10.05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临床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多会伴随有心理情绪消极、精神状态欠佳等状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进行及时探讨,从而在临床对患者进行介入干预的过程中,提供出更加可靠和准确的依据。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醒觉次数(次)、入睡潜伏期(分钟)、醒觉时间(分钟)、睡眠总时间(分钟)、睡眠效率(%)等均和对照组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临床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早在2007年美国的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 )就对多导睡眠图关于患者睡眠的情况进行过分析,认为睡眠障碍患者和正常人的脑活动均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睡眠状态(rapid eye movementsleep,REM sleep),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sleep)即清醒状态(wake)[2];而多导睡眠图通过脑电的背景波和低电压混合频率等对于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捕捉和评价,发现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引导,从而准确的帮助患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多导睡眠图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价分析相对细致,我们在对于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及时分析和干预,则可以帮助患者良好的改善其情况,因此对于患者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

[1] 李 婷,李 娜,刘洋洋,等.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的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优先出版[J].宁夏医学杂志,2015, 37(3):216-218.

[2] 樊 旭,宋海英,刘诗若,等.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不同养生功法干预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404-1407.

本文编辑:李 豆

Evaluation of polysomnography in sleep disorders after stroke

XU Bing-lan
(Harbin First Specialist Hospital,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0, China)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07.1224.02

猜你喜欢
障碍情况差异
相似与差异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找句子差异
跟踪导练(四)2
脱发 养“老金”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