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血透患者内瘘中的应用效果

2017-04-27 09:16张秀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血流量血透内瘘

张秀芹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扬州 211900)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血透患者内瘘中的应用效果

张秀芹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扬州 211900)

目的 分析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血透患者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造瘘与透析患者中,选择4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选择随机数字法分作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远红外线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透患者内瘘中的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颇为显著,既便捷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血透

对患者实施血透前需确保其动静脉内瘘稳定、成熟,以提升血透效果[1]。动静脉内瘘需长期应用,其血流量应十分充足才能保障血透治疗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血液透析的过程当中,加强血管通路护理也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分析血透患者内瘘中运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次研究从我院肾科收治的造瘘与透析患者中,选取了44例展开详细的分组分析,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肾科收治的造瘘与透析患者中,选择4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选择随机数字法分作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2例。对照组中有12例为男性患者,有10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44岁~68岁间,平均是(58.6±2.0)岁。观察组中有15例为男性患者,有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45~64岁,平均是(58.8±1.5)岁。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结果提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采取进一步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22例患者内瘘术后接受透析治疗,在此阶段均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指导,具体内容包括:由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有针对的护理及训练方案。护士可以借助健康手册、宣传画报以及视频等资料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及时将内瘘建立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同时主嘱咐其需要注意的事情,指导患者抬高其内瘘侧肢体,有助于减轻末梢水肿。护士对患者敷料包扎松紧程度进行检查,并告知患者内瘘侧的手臂不可受到挤压,日常病服需以宽松舒适的为主,尽可能减少患者内瘘侧的手臂负担,内瘘仅为透析所用,不可用于抽血、输液等操作。患者内瘘术结束后的2 h,若伤口未发生渗血,则可适量行手臂过多;术后1天护士要指导患者作握拳锻炼,每天锻炼3次,每次持续15 min。此外在患者拆线后、透析治疗期间,护士要指导患者采取止血带对内瘘侧手轻压,并借助握弹力球锻炼,促进内瘘充盈、成熟,必要时可以湿敷局部,促进内瘘良好地扩张,每天锻炼3次,每次持续1~3 min左右。最后,护士还需把内瘘通畅与否的判断方法教给患者,若内瘘不通便于患者及时通知医务人员[2]。

观察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远红外线治疗仪辅助治疗,于内瘘术结束后的地5天,开始每天进行照射,40 min/次,持续照射1个月。患者进入到透析阶段后,依旧照射40 min/次,在透析结束之前的1 h需停止。照射的时候要确保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充分暴露出来,严格将该部位和远红外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 cm左右,患者有温热感为佳。

1.3 疗效评估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流量情况及术后一年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然后判断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血管走行较为清晰,动脉化血管壁出现明显增厚,接触时出现电、震颤之感,血管听诊结果提示杂音响亮轻度大。患者一次性成功穿刺的几率较高,且穿刺部位未发生硬结淤血、肿胀及疼痛,血流量高于200 ml/min,血液透析顺利完成,可视为有效。

患者血管的走行并不十分清楚,接触其动脉化血管出现震颤感;听诊结果提示有杂音,且出现稍低的猫喘音。患者的穿刺处容易出现肿胀、淤血和硬结等,透析时血流量在150~200 ml/min间,血透尚能完成,可视为好转。

患者未达到上述要求均视为无效[3]。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中的血流量

观察组22例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流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透析中的血流量比较 [n(%)]

2.2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内瘘并发症的几率

对照组2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发生内瘘并发症的几率比较 [n(%)]

3 讨 论

在我国,大约有95.0%的血透患者会应用动静脉内瘘,这也是目前血透较为理性的一种血管通路,血管通路良好有助于提升患者血透效果。因此,在血透过程中,护士往往会配合一些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展开功能训练等,全面提升患者动静脉内瘘效果[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功能训练指导的基础上,配合了远红外线治疗,这属于电磁波,通过仿生学的方法直接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部位进行照射,吸收并激活生物分子后产生一系列的热效应,促进被照射部位发生生理、生化反应等,使得血管的内皮细胞被激活后提高血液循环效果,可对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得以改善,微循环障碍得以消除,同时还能起到新陈代谢、消炎、镇痛和增强血管中内皮细胞的再生与修复[5]。通过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上述方式照射后,内瘘成功率大大提升了,同时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淤血、静脉炎以及血管狭窄等等,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血透患者的内瘘中联合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和护理干预、功能锻炼,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颇高。

[1] 王海燕,黄云辉,黎利珍,等.喜疗妥软膏联合远红外线照护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1447-1449.

[2] 廖 兵,钟 焕,张 劲,钟庆荣.远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对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6,03:439-440+452.

[3] 陈丽萍.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在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9:101-103.

[4] 张金林.非热康谱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5,07:82-84.

[5] 蒋 华.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透析患者内瘘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6:116-117.

本文编辑:吴 卫

R471

B

ISSN.2095-8242.2017.07.1257.02

猜你喜欢
血流量血透内瘘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