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学校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7-04-27 01:50陶华山
物理教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职校生活化创设

陶华山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江苏 苏州 215011)

·教学随笔·

高职类学校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陶华山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江苏 苏州 21501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针对高职类学校现有物理课堂存在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等弊端,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改革理念,我们主张高职校物理教学理念应注重生活,教学内容应注重生活世界,教学过程应注重体验,实施物理教学生活化.

1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应遵循“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1.1 从生活走进物理

高职生已具有大量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铡刀的手柄越长越省力; 爬山走S形省力; 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物理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情景.自行车是学生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学生们若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就会很大.另外,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冬天往手上吹气就会感到冷,而往手上哈气反而会感到暖和等等,这样既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让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1.2 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知识在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研究、社会活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因此,物理课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计算家用电器的耗电量;怎样做到安全用电.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而且要接地是为了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是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利用以上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物理是枯燥的、神秘的,可以增强高职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物理教学生活化基本方法和策略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融问题于生活情景中,做到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内化.物理教学生活化旨在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新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景、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延伸生活化的课题作业等方法和策略.

2.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物理教学中事物的矛盾和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高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高职学生的心身特点,结合他们生活学习实际,我们在生活化情境中注重“趣味性”、“差异性”、“质疑性”三要素的创设.

“趣味性”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趣味是高职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

“差异性”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高职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创设有差异性的生活化情境打破高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唤起新思维,激发起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质疑性”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高职学生思维中出现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创设有质疑的生活化情境激发高职学生的探索欲望.

(1) 结合高职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五年制高职学生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跨度,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高职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再告诉学生,一些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的.创设这些情境使高职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高职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2) 结合高职生认知重构创设生活化情境.

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优化重构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善于结合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3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实验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高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3) 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地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电流时,由于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地演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学生理解就不那么困难.同理,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清楚地再现.

2.2 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物理学中的定律、结论等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规律现象的科学概括.因此,物理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生活成为高职校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源泉.

高职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课本文字单调乏味,因此很难提起兴趣.而社会生活是鲜活明亮的,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点,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校物理教师应努力挖掘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情境”的亲切感和趣味性,采撷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实现教学与生活的零距离.例如,通过生熟鸡蛋的判定进行惯性知识教学等.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资源,形成相关的教学片断,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材料,丰富课前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由自我实践而获得的并且可应用到教学上的资源将更有助于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因为,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结合,单靠教师一方的传授,学生的知识获得是不够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相关知识,从而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进行课堂外的参观体验生活,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可发现的物理现象并探索相关规律等.

2.3 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物理课堂的特点是以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模式应基于问题出发,且与所传授知识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来实现.高职校物理教师通过以生活化教学资源为背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建立生活化式的教学模式.现以“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教学为例.

(1) 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二是理解人造地球卫星原理及了解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一是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二是人造卫星的速度、周期的比较.

(2) 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造地球卫星最初构想,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索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课以启发式教学、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信息化辅助教学.

(4) 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神州飞船图片及神州十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并简述相关新闻背景,伴随着闪烁的星空、浩瀚的宇宙,引领学生进入神秘而美丽的太空,共同感受我们的飞天梦.

(5) 开展生活化新课教学.

伴随着“牛顿关于人造卫星的设想”Flash课件动画演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探究,得出地球给人造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

从而引导学生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之后通过“卫星的环绕速度v和卫星与地心的距离r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高轨道发射卫星比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同一概念吗?”等实际问题,对卫星绕行星运动进行研究,建立起关于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最后,让学生阅读材料“梦想成真”,借助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播放神州系列发射及返回视频剪辑录像,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4 延伸生活化的课题作业

学以致用,高职校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要应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因此,物理教师应将生活化的实践课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物理课题作业应由传统“统一、封闭、独立”的书本练习册向生活“自主、开放、协作”转变.

高职校物理教师应延伸生活化和开放性的物理课题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现象和问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对高职校学生的观察,发现虽然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题目的量也许重要,但质更重要,而如果能够联系学生的真实的接触的生活情境,让课题作业实现生活化,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例如,通过事故车上掉落的碎片判断此车是否超速; 通过乘坐电梯、过山车了解体验失重超重; 通过开展公路拐弯处倾斜或铁路拐弯处两铁轨高度差等生活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给学生提出课后思考讨论题,让学生思考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从而分析拔河比赛中,如果两队拉对方的力相等,如何体现哪一队赢得比赛呢?这样的课后延伸,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高职校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生活化教学以其特有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联系生活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物理生活化教学将有效地改善高职校物理教学的现状.

1 徐慧林等.对话“教学生活化”[J].江西教育,2005(12):18-20.

2 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3):1-5.

3 王怡秋.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1.

4 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47-49.

5 范宜尧.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3324680-500696.html.

6 王攀峰.走上生活世界的课题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 田秀明,张世勇.谈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23B):133.

8 肖丽娟.五年制高职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18-20.

9 蒋瑞峰.高职物理生活化教育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56-59.

2016-11-10)

猜你喜欢
职校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