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

2017-04-29 12:23陈洁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体计算机实践

陈洁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与延伸,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艺术建设人才。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才刚刚起步,同时也对我们农村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严格要求,教师的水平能力和规范的操作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课少、间隔时间长这一特点作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这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本人在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方面自身的体会和做法,以探究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主体;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与延伸,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艺术建设人才。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才刚刚起步,同时也对我们农村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严格要求,教师的水平能力和规范的操作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就如何通过计算机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且大部分家庭还不具备有电脑的能力,学生虽较喜爱,但时间一长便会出现淡忘,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样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掌握的程度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针对课少、间隔时间长这一特点作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这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本人在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方面自身的体会和做法,以探究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模式。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甚少接触计算机,而每周一节计算机课对他们而言是难得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课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十分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计算机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必须以实践操作的方法来获得和巩固。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是在不断地上机操作练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教师口头传述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前提。小学计算机教学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且以实际操作为主。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性发挥创造,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任务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有所创新,为了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我把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演示讲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活泼的界面,生动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的特点,充分运用声音、图形、动画等表现手段,来引起注意。每节课上课前,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先介绍一遍,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所要学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接着你把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边演示边介绍每一命令或菜单条的作用。演示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識。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难易程度适合的学习内容。演示与讲解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2、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每节课留下7~10分钟进行学生课堂练习的展示与评价。将完成得好的学生作品演示给全班看,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让每个人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同时又督促学生练习阶段要好好做。在这阶段中,一旦发现其他学生有创新操作方法,就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

三、设计多样生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实践性,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为教学实践服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它也具有灵活性,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新。

1、课堂分解,化整为零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因此,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

2、团结协作,分工合作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由若干学生共同努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最大优势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结合到计算机上机教学的实际,教师可采取下列做法:首先,根据机房的结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基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能自由操作,而无基础的学生却接受起来较困难,不会操作。有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容易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而无基础的学生却因为老师辅导不过来而得不到很好的练习。因此,最好让每组都有不同能力水平与特点的学生,从而使各组间保持综合能力均衡。同时还要注意小组成员在能力发展和个性上的互补性;然后,灵活确定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角色,每组安排一个操作特别好的或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把操练任务交给各小组,由所有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如何完成操作任务以及共同商讨如何解决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组与组之间经常进行"较量",互相促进。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水平也不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的。总之,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发展快、操作性强的学科,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在其上机时间上有所限制,在其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要把两者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 1997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主体计算机实践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何谓“主体间性”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