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中的灵感与构思

2017-04-29 12:23王玉川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思维

引言

书法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有的学者甚至称中国书法史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其地位可见一斑。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稳步推进,对书法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壮大的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现就书法中的灵感与构思浅述一番。

一、书法中的灵感与构思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方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殫精竭虑,苦苦寻找,那么多半仅会一无所获。灵感只会在不经意间,倏然而至,如张问陶所说“奇句忽来魂魄动,真如天上落将军”。

初唐褚遂良《论书》称:“用笔当如锥画沙”。相传褚遂良曾将此法传于陆彦远。陆彦远求教笔法,一开始并不能领悟褚河南所讲,后来于江岛沙滩,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顿悟用笔之道。另外,张旭观孙大娘舞剑悟得笔法也属于灵感思维的范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文中列举了包羲氏从天地鸟兽中获得灵感,进而“始作《易》八卦”以及仓颉从“鸟兽蹄迒之迹”中获得灵感,进而“初造书契”的两个例子。尤其是仓颉造字的例子更是古人尤其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为了求生存不得不从自然万物中发掘灵感,为我所用的明证。

三国王弼在《周易略例》中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立象所以表出其意。作其言者,显明其象。若乾能变化,龙是变物,欲明乾象,假龙以明乾。欲明龙者,假言以象龙。龙则象之意也。象以表意,言以尽象。”这番论述虽是从哲学本体论上完成了由象到意的转变,但是其对书、言的描述才是笔者关注的重点。王弼的观点就是大象无形,之于突破固有的形象限制,才能实现内在的突破,这也正是由象到意的蜕变,而这个蜕变过程中想象充当了媒介与桥梁的角色。没有想象,一切还是停留在物质实物之上,谈何由象到意。

而艺术构思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与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即艺术构思活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朱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构思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上承艺术体验,下启艺术传达。

对于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想象和情感,更是不可或缺。缺乏想象的艺术单调无味,缺乏情感的艺术更是冰冷无情。

艺术构思在书法中体现为“意在笔先”,这是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的书法创作观,同时代的苏轼总结画竹的经验时亦曾提必须要有“成竹在胸”。即必须心中有竹,才能借着灵感画出竹。“成竹”就是构思,而构思必然又是“在胸”中完成的。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曰:“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也。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为大九宫,其中一字即为中宫,必须统摄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势。逐字移看,大小两中宫皆得圆满,则俯仰映带,奇趣横出已。九宫之说,始见于宋。盖以尺寸算字,专为移缩古帖而说,不知求条理于本字,故至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两晋真书碑版存于世者,余以所见北魏、南梁之碑数十百种,悉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秦、汉、魏、两晋篆分碑版传世者,则莫不合于此。其为锺、王专力可知也。世所行《贺捷》、《黄庭》、《画赞》、《洛神》等帖,皆无横格,然每字布势奇纵周致,实合通篇而为大九宫。如三代钟鼎文字,其行书如《兰亭》、《玉润》、《白骑》、《追寻》、《违远》、《吴兴》、《外出》等帖,鱼龙百变,而按以矩镬,不差累黍。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倶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其虽篇幅略长,但核心思想却显而易见,那就是通过“九宫”之法以求书法的俯仰向背,从而达到精神凝结一体的效果,这其中,必然要有构思的参与,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达到结体、章法的完美展现而殚精竭虑。

二、小结

总之,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虽然不常有却不可或缺,甚至尤为珍贵,书法构思在书法创作尤其是书家自身非常重视的书法创作中(例如以投展为目的)必不可少。真正的书法艺术佳作应当是既有缜密的艺术构思,同时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又伴随着突如其来的灵感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姜寿田.中国书法理论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4

[2]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

[3]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2015.1

[5](魏)王弼.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

[6](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

作者简介:

王玉川(1990-),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思维
纸的艺术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诗书画苑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书法等
爆笑街头艺术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