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悲情的心灵

2017-04-29 12:23刘佳凯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伤逝五四鲁迅

摘 要:《伤逝》是收与《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落潮时期创作的一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上找到这一时期鲁迅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压抑的心灵。

关键词:鲁迅;《伤逝》;鲁迅心理;五四

(一)《伤逝》的创作背景与鲁迅心境

小说全篇笼罩在一种悲伤、压抑的情感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鲁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五四”运动落潮、1923年兄弟失和、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给了鲁迅心灵极大的打击,人们的革命激情褪去、亲人朋友的背离,信仰的彷徨,身边人的流血牺牲都使鲁迅的心灵在这一时期表现出了强烈的悲情色彩。加上此时鲁迅与许广平相恋,由于多方面的压力,鲁迅又不得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压抑情绪之中。

文章中多出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鲁迅压抑悲情的心灵状态:许广平是一位新女性,单纯、坚定、桀骜不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子君的形象有相似之处的。两人在社会地位、个人处境、性格气质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制定共同生活计划的过程中发生意见分歧是不言而喻的。而贯穿全文的负罪感也与鲁迅的性格特征有极大的吻合:鲁迅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着“实同离异”的家庭形式,这种畸形的生活方式,对鲁迅的心理、情感影响是巨大的。鲁迅作为家中长子,自幼便背上家庭的重擔,所以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影响是致命的,兄弟的背离是鲁迅负罪感的源头。

(二)激情冷却后悲情的反思

《伤逝》中体现的更多是一种在爱情的激情冷却之后的反思,一种压抑许久之后想要挣脱现实枷锁却又失败的悲剧。这是一种细思极恐,一种让人陷入沉思却找不到解决出路的平静的悲伤。每一个时代的青年男女,每一个时代恋爱中的人们,都在初尝甜蜜的时候欣喜若狂,仿佛生活将从此快乐地持续下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被来自各个层面的现象所桎梏,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他价值追求的反面。

人在不断地成长中也不断地了解自己,同时通过剖析自己的心灵来认识这个世界。鲁迅也是这样,在他与许广平的恋爱中彷徨,在爱情与名誉中抉择,在压抑的情绪中与自己的心魔斗争。他从他自己的爱情经历中,明白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并不只有罗曼蒂克式的激情燃烧和美好结局,生活给予恋人的更多的是物质上,精神上的考验,很多年轻人,常常在对爱情或是理想的勇敢追求后迷茫,然后忘记了自己的出心,甚至不明白自己过去为什么这样做。爱情常常是给人以伤痛和反思的,涓生内心的痛苦和折磨,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鲁迅在这段感情上曾今经历的思想斗争。但也许是鲁迅的爱情开始于鲁迅的中年时期,鲁迅也习惯于用中年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来剖析自己。所以鲁迅不同于涓生的懦弱,也不会像涓生一样在子君死后才在无法挽回的悲剧中追悔莫及。鲁迅能够把这种爱情中的苦涩,爱情中心灵的悲情与压抑剖析明白,赤裸裸地展示到读者面前,批判所谓勇敢浪漫爱情的谎言。

总而言之,当代青年读鲁迅,更多地要读出鲁迅作品中的现实意义,感受鲁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感受鲁迅悲情与压抑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元稹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唐)元稹著,2005

[2]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2005

[3]伤逝[M].中国青年出版社,鲁迅著,2004

[4]析《伤逝》的反讽性质[J].李今.文学评论.2010(02)

[5]爱与善的两难——论《伤逝》[J].毕新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02)

[6]空间政治与日常生活——对鲁迅《伤逝》的再解读[J].李春.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05)

[7]叹人生隔膜 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J].谢廷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8]关于“幸福”家庭的审视与两性困境的挣扎——《伤逝》与《中国式离婚》互文性解读[J].马宏柏,梁平.鲁迅研究月刊.2008(08)

[9]物质制约下的伦理诉求——以《孤独者》、《伤逝》、《弟兄》为中心[J].罗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05)

[10]《孤独者》中魏连殳悲剧的心理学阐释[J].隋清娥.名作欣赏.2005(14)

[11]叙述的修辞性与鲁迅的女性观——以《伤逝》为例[J].杨联芬.鲁迅研究月刊.2005(03)

[12]存在之殇:《伤逝》主题意蕴别解[J].吴露.鲁迅研究月刊.2004(11)

[13]《孤独者》细读[J].薛毅,钱理群.鲁迅研究月刊.1994(07)

[14]“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伤逝》中子君身体叙事的多重解读[J].程亚丽.鲁迅研究月刊.2015(11)

[15]造人·“伪士”·日常生活——重读《伤逝》,兼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J].金理.南方文坛.2015(05)

[16]“空间”的现代性:论《伤逝》的第一人称叙事[J].国家玮.鲁迅研究月刊.2015(05)

[17]进化论与女权——重读《伤逝》[J].岁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5)

[18]男权统治下的牺牲品——对《伤逝》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女性主义解读[J].季源,季海洋.文教资料.2009(11)

[19]病、爱、生计及其他——《孤独者》与《伤逝》的并置阅读[J].安文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06)

[20]从《鲁迅论》到《落花生论》——论左翼文艺思潮对茅盾作家论的影响[J].谢丽.山东文学.2008(08)

[21]从《伤逝》看鲁迅对启蒙的反思[J].朱郁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2]由《伤逝》看男性启蒙与被启蒙——《伤逝》的结构主义解读[J].党秀芬.新学术.2008(02)

[23]物质制约下的伦理诉求——以《孤独者》、《伤逝》、《弟兄》为中心[J].罗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05)

作者简介:

刘佳凯 1997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学历:本科,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伤逝五四鲁迅
孔乙己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