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对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5-02 14:49沈立云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一学生兴趣历史

沈立云

摘要:为什么会出现在高一就厌烦历史的现象?怎样调动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面对很多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本文从“造成高一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与“培养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对策”两个方面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之道,以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一学生;历史;兴趣;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2-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就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言,高三学生积极性相对较高,毕竟是文科生,历史又是主打学科;高二其次,可能因为有小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课堂上也能全神贯注;高一学生兴趣最差,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为什么会出现在高一就厌烦历史的现象?怎样调动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很多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本文欲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之道,以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1.造成高一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

1.1 課时因素:目前各校基本上按照新课程设置安排课时,高一年级历史每周开设二节课,这就要求一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实际上由于知识容量大、学生基础薄弱,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要用一节半课或二节课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

1.2 教材因素:初中历史教材知识容量小、内容较简单,高中历史教材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容量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介绍精要,历史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高一新生普遍对高中历史教材的体例不适应,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师为照顾大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不得不对初中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因此感到非常耗时费劲。

1.3 学生因素:初中历史的考试试题比较简单,偏重于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题所占比重小,中考又是开卷式考试,以致学生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不愿熟记。基础知识差甚至一问三不知是普遍现象。笔者带高一时就从未找到一位学生能准确说出中国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基本知识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基础上的,没有初中通史知识作依托,学习起来自然很吃力,甚至学不进去。进入高中后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又极不重视,认为史地生等是副科,一些高一新生对历史的闭卷考试形式和所应分值为100分感到非常惊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要考前背一下就行了,甚至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

1.4 教师因素。(1)对学生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教学内容偏难。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全、求广、求深,对历史事件左右比较、前后拓展,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满堂灌",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无所适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呆板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情境创设,没有问题探究。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运用,更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以上是导致高一学生厌烦历史学习的一些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这些因素,更要想办法克服并解决这些因素,让高一新生逐渐喜欢历史,喜欢上历史课。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成功进行高一年新生教学的前提。

2.培养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对策

2.1 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挤出时间。高一年级课时吃紧,一课书的内容一节课讲不完,对此,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高一新生实际能力水平,控制好深度和广度,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抓主干知识,抓重难点知识。教学结果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则其结果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对教学要求领会不了。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抓大放小处理为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挤出时间。

2.2 抛开高考教学,重视基础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减少阻力。笔者听过很多市区级公开课,发现为数不少的老师把高一的历史新授课几乎上成了高考一轮复习课,拼命加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理由很充分的认为是为高二文科班打基础。事实上,只要分析一下高一年级的学情与教情就会发现我们在做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问三不知、思想上又极不重视的学生和体例新、跨度大、跳跃性强的教材以及高一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众多的不利因素决定我们高一的历史教学应以重视基础教学为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为目标。过早的忧虑高考于事无补,反而造成一团乱麻的局面,更何况还有大多数以后是要读理科的学生。学的没兴趣,即便为了高考也将成为负担。学的有兴趣,困难就变成乐趣了。

2.3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新课程倡导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倡导教师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必要的前提。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学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就要求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新学生的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社会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历史是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照本宣科,勾画重点,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认为学历史毫无用处,其结果也必然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到厌烦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和当今的社会形势、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照亮现实,甚至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有用,也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每到新学期开学发书的时候,学生们最先看的必定是历史书,这说明他们还是喜欢历史的。但为什么会由喜欢到不喜欢甚至厌烦?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老师让课堂变得呆板沉闷,让学生感到历史课索然无趣。因为我们给学生的印象总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刻板的表现形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顺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

总之,面对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现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着眼学生兴趣,这样才能化解教学困惑。让大多数孩子对高一历史课留下深刻的印象,终身对历史感兴趣,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猜你喜欢
高一学生兴趣历史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新历史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