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

2017-05-02 03:57袁浩铭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青年教师建设

袁浩铭

摘要:示范毕业生进入小学从教之后,会经过一段师德师风建设的历程。青年教师建设师德师风不仅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影响,这还是学生教学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部分。本文分析了小学青年教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和现状,针对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方法论建议,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

青年教师进入小学从教,就必须要有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要有脚踏实地且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并能形成教师职业化,逐渐领悟教师岗位的真谛,对这个职业非常热爱,避免将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目前我国示范专业扩大了招生数额,由于教师岗位的稳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教师岗位。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很多青年教师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外因分析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意义

就现状方面来说。首先,我国青年教师由于时代影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新且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之后虽然能够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熟练使用教学设备,但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还存在不足,不仅教学不严谨,而且在性格方面也难以在教育行业中立足。其次,教师岗位相对比较劳累,薪酬较低。尤其是小學,青年教师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需要对教师岗位以及学生有足够的热情,还要有十足的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刚刚走出大学生活,加上长时间受到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难以忍受劳累繁杂的工作。此外,青年教师大多面临着车房结婚等生活压力,难以集中精力在本职工作中,在教育工作中没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最后,缺乏教师应有的风气。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自我中心严重,功利性和利益性较强,缺乏社会使命感和事业心。因为青年教师大多自我中心严重,大多属于独生子女,缺乏团队合作探讨意识;他们在从教过程中存在浮躁情绪,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叛逆心理,没有认真备课和讲课,在学术研究上有急功近利。

就意义方面来说。所谓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学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品质。一个学校的外在形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上,师德师风对于学校的风气和整体道德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只有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才能将素质与能力统一起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刚刚走向教师岗位,其价值观等方面还远远达不到专业教师应有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能提高教学责任心并改善教学效果。

二、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论建议

目前我国青年教师之所以存在着师德师风建设不理性的情况。除了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造成的青年教师不良价值观之外,还因为我国学校没有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第一,就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道德风范,青年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并端正教风,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思想情感与人才培养质量联系起来,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主人翁意识,以此来提升品德修养以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教师要养成脚踏实地且勤奋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戒骄戒躁,克服功利思想,勤于学习和钻研,让自己的行为习惯能够为学生带来榜样和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要加强对教师岗位真谛的领悟,能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师岗位,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修炼内功,实现自身专业化。

第二,就环境建设而言。首先要培养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利益的横行让人们利欲熏心。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对教师的轻视情况,当教师是“臭老九”“教书匠”,认为“教书一辈子领死工资”,“男人当小学教师没出息”,不断贬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另外目前我国出现了较多的教师伤害学生事件让教师整体在社会上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社会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表彰优秀教师典型,让教师重新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更加具有职业归属感。其次,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改善青年教师的教学环境,树立端正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作风产生影响,让他们产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最后要营造能够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环境。要改革学校人事分配制度,形成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要将竞争择优与公开招聘作为遴选机制,定期评价青年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对于他们的成绩的贡献加强鼓励。这样才能为青年教师创设出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最后,改善青年教师的生活环境。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学校领导对于青年教师要多加慰问,听取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多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身心健康以及兴趣习惯,尽量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第三,就建设机制而言。首先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要形成领导小组,建立该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要营造一个识才且用才的工作环境,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主动性,激发他们潜能。鼓励教师遵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优良职业道德,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形成师德师风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管理。

三、结语

青年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必经过程。我国现今青年教师广泛存在着利欲熏心、价值观不正且责任心不强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自觉提高品德修养,端正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社会和学校也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内外因相结合,共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润羊,李勇.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15-19.

[2] 李江涛,钟晓兰.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38-239.

[3] 王永航.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232-233.

[4] 江怀雁,刘豫黔,刁庆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37-139.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青年教师建设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