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

2017-05-04 11:11朱元阶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朗读低年级语文教学

朱元阶

关键词:语文教学;低年级;朗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对于朗读,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发音不准,二是唱读,三是漏读、添读或回读,四是读破词、读破句,五是朗读速度把握不好,六是缺乏感情色彩。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得重要性,让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对朗读的指导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主要表现为:给予学生朗读时间不够,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朗读成了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朗读方法指导少,不的要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认为教师指导是关键。

一、要求正确流利

首先要从“读得正确”抓起。我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为了真正做到发音准确,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独立的朗读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发音不准的现象。初读时适当放慢速度,反复数次,力争做到“字字咬准”。只有从严要求,持之以恒,才能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原先对课文的新鲜感已经没有了。这时,需要教师重新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通常,我采用范读的方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表情、恰当的体态语言感染学生。学生迫切希望能和我读得一样好,此时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各自练读。读中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自信心强;不指读,不唱读;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的朗读水平。练读之后,同桌互读,相互指点、请教,再指名读,并请大家来评议。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长句、容易读破的句子、有歧义的句子)进行点拨或范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在互听互评,互读互促中,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二、读出感情色彩

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朗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我按照这样的步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步,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第二步,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自己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第三步,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联系生活思考,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或借助媒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意思,在读中学习朗读方法;第四步,多种形式感情朗读,或比赛读,或分角色读,或边演边读,或配乐读,或师生共读等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以《乌鸦喝水》为例,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乌鸦嘴巴很渴,想喝水,所以到处找水。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他们的朗读能感受到乌鸦非常口渴,但是还没有把它那种急切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乌鸦飞呀飞,到处找水喝,它飞过了哪些地方呢?学生浮想联翩:乌鸦飞呀飞,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村庄,飞过了树林,飞过了小河……通过想象、描述,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到处”的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他们把“到处”一词处理得很好,把乌鸦迫切找水喝的心情读出来了。

三、注意停顿和重音

朗读课文,是把一系列音节连起来使用。这样除了要读准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之外,还要凭借句子中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来帮助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在朗读中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除掌握语法停顿(即借助标点符号停顿)外,还要让学生体会逻辑停顿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唱读。如《司马光》一课,用不停顿的机械读法与停顿、分轻重缓急的读法作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哪种读法好,为什么?然后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文,读的同时,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教师在什么地方停顿。读完课文后,教师检查学生划得是否正确,错误的给予纠正。读出重音,同注意停顿一样,都是正确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中,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轻重缓急,学会划重音符号。如读“司马光/没有慌。他/看见旁边/有块石头,就拿起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就把缸/砸破了。”这样有感情地朗读,就表现出了司马光遇事不慌、机智果断的品质,突出了课文的中心。

四、借助标点,把握语气

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一种技能。”要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单纯的模仿是不行的,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标点,把握语气的技能。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不同的语调和停顿,如果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学生就能读出正确的声调,适当的语气,也就是掌握了朗读的一项技能。如:《要下雨》一课,要求重点训练疑问语气、肯定语气、惊奇语气的读法。对这三种语气的读法进行重点指导。(1)疑问语气:“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鱼,今天怎么有事出来呀?”(2)肯定语气:“我正在忙着捉虫子呢!”(3)惊奇语气:“哗、哗、哗,大雨真的吓起来了。”在指导朗读疑问句时,放在讲读课文后进行。教师问:“小白兔问了几个问题?”学生答:“三个问题”。然后又问:“这三个问题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学生答:“都用了问号。”最后告诉学生,带问号的句子都应该用疑问的语气来读。接着,给学生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自己用疑问的语气来读,从而达到疑问语气的朗读效果。

在指导朗读肯定语气和惊奇语气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同样用了感叹号,为什么一个要读出肯定语气,一个要读出惊奇语气这个问题。教师把这两句放到课文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当要下雨时,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这个感叹句“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就应该用肯定的语气读;当小白兔由怀疑到相信,這个感叹句“大雨真的吓起来了!”就应该用惊奇的语气来读。学生明白了道理,很自然的把这两种语气表达出来。

猜你喜欢
朗读低年级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