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雨雾总关情

2017-05-05 08:53傅松华福建厦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静谧国画笔者

◆傅松华(福建 厦门)

风光雨雾总关情

◆傅松华(福建 厦门)

画家傅松华

傅松华,1974年生,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现就职于厦门美术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厦门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创新,在不断变革中推动艺术史以日新月异之态前行。艺术史上,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艺术理念、艺术流派、艺术思想,都曾经支持艺术创作走过代表其画意精神的每一瞬间。任何一类艺术创作都要在传统中找到可为今用的养分,来比照今天的创新与发展,在这种境遇下,产生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使得每一派别的特点才各显优越。中国画创作也是一个这样的领域,当今的中国画创作理念正在不断地更新,在古与今、工与写等各种辩论中前行。因此,笔者认为,一门艺术的创新是否能够为其发展带来契机,首要的重要问题,就是要考究其存在是否可行。

中国传统艺术最核心的是精神化的内在,讲究其道,发自内心而构建出的意境,由此而出的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艺术生命的外化,最终达到中和为美的至高境界,来到达心境归一的彼岸。综观当今中国画创作之格局,在艺术题材、形式上的革新尤为之多,亦有打破水墨写意和院体工笔的局限之势,崇尚工笔中的“写意”精神,以此来丰富精神内涵,使作品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气质。诚然,艺术的创作从来没有定律,笔者走在自我创作的道路上多年,结合拙作,略说一二。

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之说,工笔画创作的当代性之一就是材料的变革与创新,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科技风云变幻,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跳跃,与之匹配的艺术领域创作必须符合当下的需求。

笔者多年的个人创作中,潜心于研究这个领域,曾运用多种新型材料以求达到中国画创作意境的延伸。特别是在荷花系列作品创作中,以丙烯、珠光粉、汽车漆等多种材料的混合,透过画面让人可以见到柔风、细雨、微光、轻雾等各种效果,以清秀的基调,让夹杂着南方特有的湿润感迎面而来。又让人宛如行走于蒙蒙细雨的塘边,到处是凄花残叶,令人心驰神往,同时还有一种萧瑟荡漾画中。这种刻意营造出的画面氛围,仿佛满月的明亮,靓丽一现,光彩夺目,随即徐徐归于静谧,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此外应谈及画作中体现出的意境,静谧和祥和是笔者追随的主要氛围,让画面中的风光雨雾之景跃然纸上,随之延续、升腾而来的便是寂静和凄清之美。一种暗香浮动、天籁无声的静谧。这种生命的存在感,是当你闭上双眼,能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而悄然睁开双眼时,它却无影无踪,一切都是如此的隐秘、空灵。正如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这个世界的某些事物有所眷恋,笔者所沉迷的景致是细微的局部。荷花题材系列,都以枝叶局部入画,以淡淡几笔将荷的枯枝隐入画内,仿佛汇入江海的细雨,淅淅沥沥却又归于无声。荷叶已然残败,凄风苦雨间娇不胜力,但在某个角落悄然点缀着的些许红和处子般绽蕾的莲蓬,蕴育出绵绵生机,给人无限遐想。

光雨风雾 国画 傅松华

作品静谧感的构思,得益于笔者长期浸润于音乐之中。艺术是相通的,音乐是冲击心灵的声音,仿佛可以将体内大量熊熊燃烧着的激情落于画面,将这种无限遐思倾注在画作中,将美与狂热激荡产生的能量得以释放之后又完全归于平静。于是有了作品画面中的情境,比起狂风暴雨,柔风细雨更有人情味,更能表现出一切都归于平静的内心主旨。

秉承传统而敢于突破是艺术创新的前提,以作品反映当代真实生活,需要在既不拘于传统也不拘于时尚地去寻找、传达自我情感和表现自我生活感受及审美认识之中,寻求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笔者以突破传统花鸟画的唯美具象的立意,取而代之以水墨勾染为主的大写意,大美仅为表象,寓意才是精髓。构图上,我摒弃了传统构图规律,大胆地实现“不规则美”和“凌乱美”。

与用笔相比,工笔画创作的用色有着更多的可变空间。为了处理好渲染敷色和处置色与墨线的关系,以求运用得更加自如,有独创之处,笔者在创作中曾多次渲染而使画面色彩灰暗板结,或虽厚不透,或虽透不厚,或敷色与勾勒墨线相隔,结果造成画面景物的僵化凝滞。设色既来源于自然,又需统调的艺术处理,寓色的对比与统调和谐于整合之中;其设色明快纯清,淋漓而放达,不拘于具象之间;其墨线勾勒行笔流畅,前呼后应似一气呵成,又抑扬顿挫,以此法而得之境:其光,明明幽幽;其雾,缭绕飘渺。

在色调选择中,以浓墨的暗色为基调,借荷叶不规则的褐黄枯萎喻垂暮之美,它同时和荷花怒放的香艳浓妆形成有力的对比。在局部色调安排上,多数画面被幻化,犹如蒙蒙细雨的夏季,每一分湿润都让人洞察到,美丽、平静的后面潜藏着的衰败,二者对立中形成统一,形成至美情殇。

美是创作的最终梦想,这种美安祥得让人稍不留神就会进入其幻境。如,淡淡然凄艳的碎花瓣漂浮在水面上,仿佛一首挽歌悠悠响起;或以高贵金色为基调表现艳阳高照下的荷塘,水鸟、蜻蜓、螳螂等生物的出现,是以生灵来对照静谧无比的荷境。

绘画作品的评价,尤以感官刺激为判断第一要素,绘画作品不如文学那样可以由近及远,无限延伸,也不像摄影那样可以一次定型,它既要有感官的一瞬间刺激,更要有让人始终感受到美的能力。笔者一直追求着的,就是这种画意境界,所以我的作品中既有画面产生的形象,也有塑造出的风、光、雨、雾效果。这种描绘手法,赋予荷花题材更生动、更有意境的流露,是一种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的美,无论是热烈的,还是凄清的,都是我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构想。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才有血肉,同时也更富有艺术表现的强劲张力。

诚然,艺术正大步向前发展,必须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艺术家只有不断寻找更适合自身的创作特色,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荷塘野趣 国画 傅松华

光漾 国画 傅松华

晚风 国画 傅松华

雾生花 国画 傅松华

听雨 国画 傅松华

雨幕 国画 66.5cm×66.5cm 傅松华

猜你喜欢
静谧国画笔者
国画《鲦鱼》
国画《鲿》
老师,别走……
静谧古城
《静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国画欣赏
静谧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