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小说中的“洛阳”书写

2017-05-06 14:59苏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洛阳

苏筱

摘 要:日本现代小说中的洛阳,常以“诡谲之都”的形象出现。这一形象是日本民族心理与当下幻想文学潮流相互结合的产物,并在推理小说与历史小说中得到了体现。本文旨在分析日本现代小说中洛阳“诡谲之都”的形象,并探究其折射出的日本文化心理。

关键词:日本现代小说 洛阳 都市书写

近年来,随着对日本文学中北京、上海、长安、天津、哈尔滨等城市形象的深入探讨,都市书写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长安和敦煌的研究盛况不同,洛阳长期处于被冷落的地位。直至2010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举办“洛阳学研讨会”并提出“洛阳学”①,洛阳研究才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为止,洛阳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而文学领域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小说中“诡谲之都”的洛阳形象,并探究这其中折射出的日本文化心理。

一、现代日语中“洛阳”的双重内涵

现代日语中的“洛阳”具有双重内涵,因此有必要先对其内涵进行辨析。

其一,中国洛阳在中日交流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据外交官方记录,洛阳是日本使者最早访问的城市,可追溯到公元57年东汉时期。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此后,日本使者多次访问洛阳,如公元239年,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公元607年,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访问中国;公元703年,大宝遣唐使访问中国,日本国号正式得到承认。据夏应元考证,魏晋时日本使者曾三次访问洛阳,隋朝时的四次访问中有三次访问了洛阳,唐朝时的十五次遣唐使中,第四次、第九次和第十次到达了洛阳②。

其二,日本京都也被称为“洛阳”。以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为开端,至明治维新迁都江户(东京)为止,一千余年来京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东亚古代都城的典范。目前学界基本达成一致的是,“日本都城中的宫城实际上是中国唐代两京宫城和皇城的结合体” ③。平安京仿照了唐代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来建造,连选址也依据中国风水。据《日本三代实录》等史料记载,最初的平安京分为东、西两部分:以城中央的朱雀门为中轴线,城东侧被称为“左京”,又名“洛阳”;城西侧被称为“右京”,又称“长安”。由于右京长安的地势较为低洼,洪涝频发,因而逐渐荒废了。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阳”。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洛阳对平城京的影响不止于此,岸俊男提出平城京的设计源自于北魏洛阳城的主张。岸俊男提出,平城京的设计源于奈良的藤原京,其设计与北魏洛阳城有诸多相似之处。“既然平城京的原型是藤城京,那么日本古代的都城与长安城无关了。” ④

无论如何,洛阳对于日本的深远影响是无可厚非的。明治维新前,战国大名攻入京都被称为“上洛”。“上洛”是封建领主们建功立业的最高的目标,如同我国的“问鼎中原”。如今漫步在京都,随处可见“洛东”、“洛西”、“洛南”、“洛北”等地名,连旅游巴士也取名为“洛巴士”,令人倍感亲切。由此可见,“洛阳”的别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真正融入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本文所探讨的日本现代小说中的“洛阳”,则是中国的洛阳。

二、日本推理小说中“神都”的异化

在日本推理小说中,与洛阳相关的描述以武则天的故事最有代表性。公元684年,武则天将洛阳改为“神都”,公元690年正式在洛阳定都。洛阳的形象,便与唐朝女皇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森福都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其作品多以中国题材为主。《双子幻绮行——洛阳城推理谭》(祥传社2001年2月)是其用了最多笔墨描写洛阳的作品,全书共七章:《杜鹃花》《蚕眠棚》《冰麒麟》《菊花酒》《浮蚁珠》《胶牙糖》《升龙门》,分别对应七个惊心动魄的悬疑事件,包括连环杀人、非法诱拐年轻男子等。主人公是一对双生子,名为冯香莲和冯九郎。冯香莲是武则天的贴身女官,冷静又足智多谋的宦官冯九郎是其兄长。表面一片祥和之气的洛阳危机四伏,两人奉命对一系列悬疑事件展开调查。后记中写明,双生子的形象实际上取材于宦官高力士及与他同时进宫的宦官金刚。小说中的洛阳城笼罩在阴森悬疑的氛围中,阴谋杀戮永不停息。

梦枕貘是日本著名奇幻文学作家,其创作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德间书店2007年7月),讲述了公元804年,和尚空海与遣唐使橘逸势入唐后遇到的妖异事件。二人途径洛阳向长安进发,在洛阳邂逅了神秘道士丹翁。抵达长安后,又遭遇了官员刘云樵家会说人语的黑色妖猫。黑色妖猫幻化为刘云樵的妻子作威作福,并预言了朝廷的动荡。空海听刘云樵道出事件始末后,推理还原了真相,卷入了大唐的鬼之盛宴。历史上的空海,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始人,曾于公元804年入唐。在小說中,他化身成一位法力高深的高僧,斩妖伏魔。小说的背景不仅局限于洛阳,扩展到了包括长安的整个大唐,还将焦点转移到了唐代的宫廷,涉及杨贵妃与妖怪、皇帝间扑朔迷离的故事。

将两部小说进行对照,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在于赋予洛阳阴森、绮幻、怪异的色彩。在《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大唐妖异事件频发,笼罩着绮幻与怪异的面纱。在《双子幻绮行》中,洛阳是华美而充满冤魂的恐怖之城,而女皇迁都洛阳的理由是“出于对长安的怨灵的恐惧” ⑤,然而不曾想洛阳也不得安宁。这说明武则天迁都前,长安已被邪气覆盖,而武则天迁都洛阳后,洛阳才开始蒙上阴森恐怖之气息。因此,邪气围绕着唐王朝的宫廷斗争,其本质是笼罩在统治者头上的阴霾。如果说森福都笔下洛阳的阴森是由人造成的,那么梦枕貘则直接将超自然的鬼怪作为描写对象,描绘妖魔横行来达到奇幻效果。

三、日本历史小说的再书写

日本历史小说中的洛阳书写,以三国故事最具代表性。《三国志演义》自17世纪传入日本,“由于在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译本《通俗三国志》而非常迅速地广为传播” ⑥。日本作家往往能突破儒家伦理进行改写,“以‘正统论为核心原则的三国历史观和以伦理道德为主要标准的英雄观,在日本文化的全新语境中被瓦解了” ⑦。日本历史小说也呈现出了两面性:一方面,描绘洛阳的法度,如塚本青史《三国志·曹操传》中的“孝廉洛阳”;另一方面,将洛阳视为纷争的舞台,描绘其冷酷鬼魅。

安西笃子的《洛阳的姊妹》(讲谈社,1999年3月),描绘了三国纷争后西晋的绝情世界。洛阳的姊妹,指的是贾后南风与其同父异母的姐姐春晖。春晖作为善良柔美的女性形象,与狠毒善妒的南风形成鲜明对比。春晖的父亲是大臣贾充,母亲是李婉,因此可推断出其原型是二人的长女贾褒。春晖去洛阳拜访南风商讨父母合葬之事,最终却被赐毒酒身亡。历史上,贾充是三国末期至西晋初期的重臣,娶李婉为妻,后李婉获罪又改娶郭槐。不久李婉放归洛阳,善妒的郭槐阻止贾充与其相见。贾褒多次劝和无果,悲愤而亡。小说极力渲染了宫廷斗争的冷酷无情和亲情在权力前的淡薄。结尾处,春晖想起母亲无欲无求的教诲,“在这样的世界里,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啊”。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只能随权力陷入疯狂。

罗奸中的《三国志艳义·貂蝉传·洛阳炎上》(老鹰出版社,2005年5月)讲述了貂蝉复仇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貂蝉为回报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实施了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而在《洛阳炎上》中,貂蝉并非为了报恩,而是纯粹的复仇。小说中,少女红昌在烧毁的家宅前呆立着,黄巾军与官兵毁灭了她的家园。豫州刺史王允收留了她之后,教她学诗文舞蹈,改名为貂蝉。貂蝉参与连环计的初衷就是复仇,将毁灭带给邪恶的世界。小说中貂蝉有着“褒姒般的笑容,带着妖邪之气和深深的黑暗” ⑨219。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街道,人,国家,全部都毁灭看看” ⑨219。她或许是这世间的混沌,“是中华覆灭的开始” ⑨243。貂蝉是一个冷酷的复仇者,是恶魔化的美丽女子形象。

总体而言,日本作家擅长描绘历史舞台上欲望与野心碰撞,爱与绝望交织的画面。比起客观的历史,他们更关注人性在欲望与杀戮前所展示的黑暗。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所,洛阳处于这一切黑暗的漩涡中心,展现了冷酷鬼魅的一面。

综上所述,日本现代小说中的洛阳常以“诡谲之都”的面目出现。这或许与日本隋唐以来的中国题材文学传统有关。隋唐期间,日本曾二十多次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一方面仰慕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另一方面也渴望以平等的姿态对话。在日方看来,洛阳既是象征权力的雄伟王都,也是神秘与阴谋的诡谲之都。

在现代社会,这一心理又与当下盛行的幻想文学潮流相契合。在理性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非理性浪漫主义文学的需求使幻想文学迅速崛起,而异国的千年古都无疑能够吸引读者目光。在此背景下,日本现代小说中独特而有趣的“诡谲之都”的洛阳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注释

① (日)气贺泽保规,著.陈涛,译.“洛阳学”在日本诞生[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

② 夏应元.洛阳史迹与中日交流[A]//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289-292.

③ 王仲殊.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J].考古,2000(7).

④ (日)岸俊男,著.于德源,译.日本的宫都和中国的都城[J].大同高专学报,1997(6).

⑤ (日)森福都.双子幻绮行——洛阳城推理谭[M].祥传社,2001:12.

⑥ (日)井上泰山,著.四方美智子,译. 日本人与《三国志演义》——以江户时代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1).

⑦ 李勇.日本历史小说家陈舜臣与《三国演义》的“变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1(31).

⑧ (日)安西篤子.洛阳的姊妹[M].讲谈社,1999:225.

⑨ (日)罗奸中.三国志艳义·貂蝉传·洛阳炎上[M].老鹰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 岸俊男,著.于德源,译.日本的宫都和中国的都城[J].大同高专学报,1997(6).

[2] 井上泰山,著.四方美智子,译.日本人与《三国志演义》——以江户时代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1).

[3] 李勇.日本历史小说家陈舜臣与《三国演义》的“变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1(31).

[4] 气贺泽保规,著.陈涛,译.“洛阳学”在日本诞生[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

[5] 夏应元.洛阳史迹与中日交流[A]//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6] 王仲殊.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J].考古,2000(7).

猜你喜欢
洛阳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观书法展有记
硬脖子的洛阳令
“洛阳不翻”唇齿留香
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圆满收官
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
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