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导学案助力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7-05-08 02:11肖腾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导学案初中数学

肖腾飞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案为教学纽带,教学的启发为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在导学案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突出启发性的原则,教学的知识建构、民主思想等思想。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数学 教学思考

导学案并不是学生的学案,也不是教学的晒血案,更不是教案与学案之间的简单结合,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先按照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学教学内容开展自主学习设计,并再让教师进行补充归纳,从而师生共同完成的导学材料。导学案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学案为主要“教材”,从理论角度讲,导学案能够显著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组织课前准备,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与根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学习的体验到成果的掌握,促使学生在承担任务时亲自感受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而且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学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时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这样既能巩固以往的就只是,还能够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1]。导学案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研讨以及拓展延伸三个方面组成。教师在课堂之前,需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预习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前抽取时间对内容进行预习,并进行一定的尝试练习[2]。对学生而言,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初中數学《勾股定理》的教学当中,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下达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例如证明勾股定理。通过对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初步的学习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课中研讨提供保障。

二、开展发展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对于初中生而言,信息与成就感是学习知识的兴趣来源之一,在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与成就的同时,学生便会自觉去学习,通过成功的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3]。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心,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并借助自身的研究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2、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的挑战性任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3、学生能够克服困难,规避困扰情绪,坚持对问题保持积极的探究思想;由此可见,通过导学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提问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始教学,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角度,并从学生自主设计自己所符合的学案,学生借助课前自主预习结果进行补充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导学案的设计[4]。例如,还是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出一下几个问题:1、解释勾股定理;2、一个门长4m,宽3m,一块长7m,宽5m的模板是否能够该门,为什么。为学生设计出以上两个问题之后,便可以将重点放在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方面。在定理成果获得证明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学案:1、在课本上画方格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作为长边向外作正方形,获得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吗?通过结论你发现了什么;2、在课本上画方格图,画出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与4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度,并验证上述关系是否能够成立于该直角三角形;3、证明勾股定理;4、完成勾股定理题目,如“△ABC中,∠C=90°,已知a=6,b=8,求c”。上述的导学案问题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添加的,同样也是本章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四、实现分层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导学案的作业设计不能仅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性设计,而是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发展、提升机会,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实现统一性的成长[5]。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教师不能设计得太硬或太多,太硬会导致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的作业太多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数学学习乐趣。与此同时,题海战术并不能展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是需要巧题、妙题,否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形成债多不愁的心态。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讲解开始之前需要掌握学生对三角形等知识的认识,按照学生的认知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例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勾股定理公式记忆的预习作业;对于中层次学生可以布置关于勾股定理基本应用的预习作业;对于高层次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勾股定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作为预习作业。通过这样的分层预习作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根据符合自身能力的预习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探究性学习,从而在课堂中能够更快的接受知识内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应用,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师生角色关系等方面的转变能够突破当前的教学困境,这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你的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展现初中教学课堂的启发性原则、教学民主性思想与知识结构思想,是一种科学、合理并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柯丽丽.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3(17):351-352.

[2]林皓.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11):132-132.

[3]贾英杰.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设计与使用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6,31(2):43-45.

[4]陈亚君.在教学中应用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7):75-75.

[5]姜聪.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学案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8(16):814-815.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导学案初中数学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