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系统思维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新课堂

2017-05-09 07:24陈慧娟
速读·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单元主题高中语文

陈慧娟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从具体的文学知识、情感体验、社会见闻逐渐转变为对学生具有抽象特征的归纳与分析、思辨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系统思维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品质,应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谓卓有成效。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针对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新课堂中的系统思维构建策略展开分析,以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系统思维;高中语文;单元主题

系统思维主要指通过将认识的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认识具体要素、联系各要素、认识联系结果等行为的基础上综合地思考事物并作为行动指导的过程。笔者在教学总结、创新与尝试基础上,展开了包括理论性、情境性以及探究性系统思维构建的高中语文课堂策略探究,希望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探讨。

1 理论性系统思维模式构建策略

理论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培养综合文学素养的关键基础。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上看,理论知识可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等内容;其中,包括字、词、句以及段落含义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解释等在内的语言知识既具备一般性特征,如古文的字词义释义等,同时也具备特殊性,如同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方向不一等;文学常识主要包括文学发展阶段、作者信息、文学作品风格以及创作规律等。可见,从量上看,高中语文理论性知识规模较为庞大,且涉及内容种类多,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理论性系统思维首先要求学生对系统内所有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主题单元的新课堂中,教师要构建系统思维模式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以全局观为基点罗列单元知识特征。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诗”为主题,引用拓扑图进行关于“诗”的理论性知识系统构建;拓扑图以“诗”为首层,分别从诗的时间类别、地域类别、结构类别等进行第二层次拓扑图的学习基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中国诗与外国诗、古诗与新诗、律诗与散文诗等分支进行层级化的介绍。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采用多媒体形式,通过图文并茂、超链接以及视频等资料的综合使用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水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本单元新诗“作者”的特征进行系统思维模式的构建,使学生从历史整体观以及环境全局观出发理解新诗作品的创作背景。

2 情境性系统思维模式构建策略

情境法是各阶段教学活动中较常采用的模式,其主要指教师通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适应的气氛渲染的过程;一般来说,情境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听课的积极性水平,具有较好的教学成效。但从教学实践上看,部分教师在采用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多倾向于教学具体化,对于教材主题单元整体情感的把握、学生对类别作品或事件的思考与体验等系统化方面研究与实践不足。笔者认为,要完善语文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应在理论知识系统化基础上构建情境性系统思维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在某一主题领域中具有足够的体验时长。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的第二单元中,主要包括《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以及《囚绿记》三篇文章,均为写景状物散文,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优势。因此,教师可在该单元的新课教学前以及“写景状物散文”的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进行情境性的系统思维构建。首先,可以“情境提问”作为导入,教师在课前提问包括“你有没有哪一刻遇到了难忘的景色与心情?”、“你和景物有过哪些难忘的回忆?”等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回忆中进入本单元的景与情的氛围;其次,围绕三篇文章的主要基调,教师利用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提高其学习的视听体验;另外,在初步的氛围形成后,教师以口述故事的口吻进入新课的讲解中,描述时注意声色并茂,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总之,在情境系统思维构建时,教师要注意阶段性的递进问题,将学生从表面的情感回忆、共鸣逐步进入到深层次的体会、思考与创造中。

3 探究性系统思维模式构建策略

从传统意义上看,系统思维模式多为理论性的表现形式,教师习惯于使用书面意义上的结构教学法来展现知识系统,使学生认识学习对象的有机整体性。然而,任何理论性的知识都只有立足于实践基础上才能真正完成学习的内化与延展,才能实现其本质价值;对此,笔者认为,在系统思维模式基础上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时刻致力于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教研层面上,通过探究与活动提高学生系统思维水平,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两个方面或层次入手开展探究性的系统思维模式构建活动。第一个层次为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作品文学价值的延展,教师在该阶段可在课堂上开展包括段落仿写、作者意图讨论、是非辩论等在内的小型活动,使学生在单课学习后得到学习成效的深化;第二个层次以情感的同类思考与创新活动为主,教师可在课后适当开展在线创作活动、文学作品评析活动等,并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奖励,以提高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系统思维的构建与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認知能力,使其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对象,具有整体观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均应充分认识到知识有机系统的存在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联系优化,逐渐培养其整体观,进而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倪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

[2]余平.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5(12).

[3]丁赞东.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4]崔彩琼.新课改下创新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

[5]李敏.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6]王福礼.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版),2007(02).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单元主题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