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2017-05-09 22:01伍海勇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辨析大学英语教学

伍海勇

摘 要:随着不断深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通识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辨析

1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1.1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通识教育的性质

通识教育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其主要目的是其作为社会一员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识教育更注重于人文精神方面的陶冶,全面强调在高等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实践考察表明,通识教育一种非功利性、非专业性以及广泛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的教育。通识教育已发展成了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观念,也成为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通识教育是实现将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交流与对话,扩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要求》明确和完整的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即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时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的指导理论是外语教学,以英语应用技能与语言知识、学习策略与跨文化交际作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了大学英语英语的地位以及服务对象,规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1.2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关系分析

1.2.1大学英语无法承担起全部的通识教育工作。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自身特点、学生学习需求以及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等多角度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还没有能力独立承担起通识教育的重任,同样的,也不能将通识教育的全部重任寄托给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还是语言教学,这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

1.2.2通识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其扩展部分是人文教育或ESP。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全人”教育,也有人认为通识教育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1.2.3大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一样的,从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要进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这是培养高素养、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应在通识教育中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课程、教法以及教材等诸多方面都应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

2多角度论证大学英语教学不是通识教育

2.1教学目标视角

《课程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规定是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说、听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交往、工作以及学习中能够有效的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综合文化修养,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符合国际交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教学目标包括了英语综合应用技能、英语语言知识尤其是听说技能、跨文化能力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一目标,《课程要求》又将大学英语教学氛围了三个层次,即更高要求、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并且对各层次的口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听力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推荐词汇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作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而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训练和传授专业技能与知识,而是关注学生“作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更注重于“做人”方面的教育,关注人情感、道德以及生活、理智的和谐发展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2.2课程设置角度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是将“专业英语类、综合英语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以及语言技能类等选修和必修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全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这五类英语课程中设置中,综合英语类、语言应用类以及语言技能类更注重训练语言技能,而专业英语类和语言文化类则侧重专业内容和文化内容,发展成了以训练语言技能为主导,并向其他领域延伸和拓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各类层次的高等院校以此作为基础,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了两个阶段。一是将大学英语课程实现模块化,比如基础英语+通识英语模块;二是基础层次+专业层次阶段的设置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通识教育的相关内容,被称之为通识英语,即大学英语教学从简单的学习语言朝着结合多学科内容的方向发展,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的素养。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非功利性、非专业性以及广泛的集态度、技能、知识为一体的,能让所有学生都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能让使大学生融会贯通各类学科知识,当遇到问题时,能以跨学科、开阔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素质、能力以及知识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将通识教育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次(2013年第11卷1~12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95-212.

[2]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卷第1~24期总目次索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4):141-168.

[3]丁薇.“高效学习环境”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类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构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17-120.

[4]卢楠.从教学目标向教育目标迈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升级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09-111.

[5]蒋学清,陈杰.网络时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策略探究——以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视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8):117-120.

[6]邹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湖北省属6所高校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65-69.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辨析大学英语教学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正误辨析一例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