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17-05-09 11:50代静
关键词:议论文高中教学策略

代静

【摘 要】清晰的逻辑、恰当的表述是语文能力的体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议论文写作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近些年我国的教育学者大量研究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并提出许多有效的教学理论,但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尚不紧密,这导致我国当前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出现的问题,本人展开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并提出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核心是回归文本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 教学策略 回归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50-02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议论文由青涩到成熟的阶段。但大多数学生却在议论文的框架阶段就止步不前了。老师们总结出的“五步作文法”、“百变材料”、“优美开头”等等方法似乎能暂时起效,但公式化、批量生产的作文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吗?

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命题者无非是既希望给予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又要避免套作产生。于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这样的变革让许多老师措手不及,以前理好的作文模式似乎被完全推翻了。那么怎么教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以不变应万变?答案很简单——回归文本。

从经典课文中理思路,启心智,让学生跟着大师学写作,而不是在一篇篇娇柔造作的满分作文中找方法。韩愈论作文:“为文宜师何?”“宜师古圣贤人”。回归文本,聆听大师的教诲,我们的议论文必然文采飞扬。

二、教材中的议论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从必修三开始进行议论文训练。分别是:1、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2、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3、学习论证;4、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相应的编者在范文的安排上就有所考虑。必修三第三单元选取的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我们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不仅是美的享受,还能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必修四对议论文的要求更加高,要求纵横议论,辩证分析。所以在第三单元安排了许多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必须五的训练要求达到了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明确提出深刻、充实、有文采的训练目标。选择的课文也是文艺评论和随笔。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他们去探讨某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三、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人教版课本必修四的表达交流要求学生学习横向纵向展开议论,学生常常一头雾水。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在《劝学》的教学中加入对纵向议论的分析。荀子从学习的意义,到学习的作用,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层层递进,阐释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这不正是纵向的议论吗?在《师说》中也可以加入对横向议论的探讨。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韩愈从反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正面“圣人无常师”来进行论证。这样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什么是横向议论。所以,在教学中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内容融会贯通,这是事半功倍的。《拿来主义》的论点鲜明,《寡人之于国也》的比喻论证,《师说》的对比论证,哪一篇不是经典范例,哪一篇不值得我们借鉴?

在教授《寡人之于国也》和《劝学》时,大师清晰的思路,雄辩的气势感染着学生。即使跨越千年,智者思想的光辉依然闪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顺势加入议论文结构的讲解。《寡人之于国也》虽然是语录体,但结构也十分严谨。梁惠王提出“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回答说,这就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这样的回答显然还不能实现孟子仁政的主张,所以孟子继续提出实行 王道的具体措施。这就是典型的议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接着让学生以“拒绝平庸”为话题仿写议论文。“平庸”是什么?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词,每一个有追求有梦想人,都会希望与平庸无缘,而社会的发展更是必须拒绝平庸。为什么呢?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怎样做呢?拒绝平庸就要张扬个性,独立自信,不盲目从众,不媚俗取巧。

这样让学生明白议论文要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要有明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才能表现论证的深度与广度,避免平面展开。

贾谊的《过秦论》,气势磅礴,读之犹如骏马走坂,流水下坡。但作为政论文,我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其议论中的记叙。作者不惜大笔挥洒,铺陈排比,极赞六国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征战场面,用意何在?难道只是为了语言上的感染力。当然不是,作者写六国之极盛是为了烘托秦国之极强这一中心。这就是议论文写作中的定向性——紧扣论点来进行记叙。由此就可以引出对议论文中记叙的深入讲解。

再以《拿来主义》为例,《拿来主义》作为一篇经典的议论文,被大部分老师作为课堂议论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般教师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两个内容:(1)学习发扬文章中的“拿来主义”精神及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学习文章中讽刺幽默的写作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手法。在语文的知识教学上,教师基本按照人物、事件、情感的顺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其人物有尼采、梅兰芳和作家鲁迅,事件包括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如古董展览和闭关锁国等,同时教师会介绍文章中如“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等相关概念以及具有特色的写作手法。然而按照一般的议论文教学策略对《拿来主义》的成功教学似乎并不是很适用。

在《拿来主义》这篇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具体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知识。以于漪老师对《拿来主义》的教学为例,他对该文章的写作方法有着明确的认识,基本概况为“批判中立论”或“对比论证”的方法,然而文章的另外两种议论文论证的经典手法——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则被忽视了。由于这两类写作手法较为抽象,较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之一。例如文章中的“鸦片”“鱼翅”“姨太太”等多年来被认为是比喻论证,但若深究会发现该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以及文章中对其的定义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笔者认为文章把对鸦片的使用是作者对待文化遗产中精华大于糟粕的事物的态度,认为可以积极吸取,而非全盘否定。这事实上是一种类比论证。因此在议论文教学中应明确文章教学的重点并鼓励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写作手法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之,教师在写作训练中,不能是单一的,割裂的训练,也不能只是技巧的堆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材对作文的指导性,这是本末倒置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回归文本紧扣教材,导入思维训练,这才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顧之川:《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中学语文参考,2015第8期。

[2]杨熠:《浅谈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方法》,东方教育,2014第2期。

[3]吴格明:《也谈议论文三要素》,语文建设,2012年第2期。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必修三、四、五

猜你喜欢
议论文高中教学策略
议论文阅读专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