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7-05-09 17:13郑有为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兴趣课堂教学

郑有为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8-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思品课的教师观念必须转变,改变从前的“一言堂”的灌输性课堂。教会小学生们如何主动求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然而,现在很多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被动求知意识还是很强,缺乏主动动脑的精神。学生对于思品课的学习仅仅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原有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淡化,因此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投影仪、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大量搜集素材,精心挑选后制作出课件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形态的开放性。思想品德课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对教材要适当取舍,并且要延伸教材。选取的材料要典型,鲜活,是学生生活中熟识的例子。教学方法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小品表演、辩论赛、心灵告白、你来当法官等形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另外,可以采用活动课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影视、报道、专题等,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道德人物评选活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

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处理事情道理方面出发,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是主体。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条件,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兴趣是他们学生和生活的最显著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各种信息的社会里,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由于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全家都将爱集中在这个小孩身上,每个人宠着,从不敢"怠慢",过分溺爱,家长们只重视教学科知识,而根本就不重视教他们如何做人从而导致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以期收到好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说教”或者“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性的、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为此可采用如下方法:第一,情境教學,激发兴趣。在思想品德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演示、辩论比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游戏,通过创设日常生活中的德育环境,来引起小孩们的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情境,刺激学生视听,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在利用5·12汶川地震的灾后赈灾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灾区现场场面,通过聆听少先队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声情并茂地演讲,通过音乐《爱的奉献》的情感烘托,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境中,一个个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优化提问,探究学习。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学习“学会竞争”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竞争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时,可以在教学时,先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原有跳绳的成绩,然后提出自己想要争取的名次,然后进行测试。在测试后,可以对同学进行提问,为什么比自己先前说的成绩要好或者为什么不如先前说的成绩?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进行探究,明白爱拼才会赢的道理。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革新, 2010

[2]杨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6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兴趣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