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过渡教学探究

2017-05-09 12:27陈乡
关键词:思考小学数学课堂

陈乡

【摘 要】我一直在教高段的数学,今年学校叫我教低段数学,发现低段的数学课有和高段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低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气气氛有时很活跃。可有时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这种现象在每一节课中几乎都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决呢?下面用我上过的一节还算自我满意的课谈谈我对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0-02

我上了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使我对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有了几点深入的思考。刚上课,我问: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正方形吗?生:教室里地面的瓷砖是正方形的我想知道它的周长,我该怎么办?生:用尺去量。怎么量?你能具体地说说吗?生:只要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然后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量出瓷砖的一条边的长度我拿了把米尺和学生一起量出瓷砖的边长是:8 5厘米。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个正方形,标上边长8 5厘米,你们能很快地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们已迫不及待的举手要上黑板做题了。我叫他们不要急,拿出草稿本,在草稿本上先做出来我走下讲台看他们做作业一下子,学生们全举手了,都做好了。我检查了好几个学生,也没发现做错的。我就随意叫了两个学生上来板演,生1.85+85+85+85=340;生2.85+85+85+85=340米.做对了吗?生们大声回答:对了,声音很响,各个高兴得意的样子,很可爱!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生:有,有,有…一几个人抢着要回答。我就叫了其中的一个学生上来,生:85×4=340米。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四个85相加就是85×4?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些呢?生1.第二种,生2.第一种也很简单的。这时学生们吵开了,都说:第二种更简单。我让他们吵了会儿,问: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正方形周长是怎么算的?生四条边加起来,也可以边长乘4。我在黑板上面板书: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周长。

大家今天表现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谁作业做的快,学生做课本的做一做,两道题一下子就有学生举手了,嘴里老师我做好了叫个不停,我示意他别吵,要等其他同学做好,一会儿大家都做好了,我就叫他上黑板去板演,其他同学也想去做,我就又叫了几个平时表现较少的同学去板演,只要他们高兴,多叫几个又有什么关系呢?几位同学很快就板演完下来,他们也都做对了,特别是平时很少表现的两位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下面的同学也大多做对了,我也很高兴。我的思考:

1、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现在我们小学里一节课的时间基本是40分钟,有的学校是35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来巩固学习效果。40分钟课时的好处在于,一些接受新课稍慢的学生可以更从容地进行练习,加深对当堂课的印象。由此可见,一节课真正的教学时间是20分钟,多余的时间是用来巩固学习效果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的。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象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是让学生学习的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2、上课要有趣味性。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因此上课有没有趣味,已成为他们愿不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的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的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要知道兴趣才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

3、上课要实。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我这节课内容不多,知识的学习也不难,可他们确确实实又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很好的掌握了新内容。更主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测量、计算,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方法的优化上,我也引导他们进行了激励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跃。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虽然思考也需要安静,可低段的儿童他们更愿意在辩论中思考,在辩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緣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辩论中,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因此,不要认为上课时学生辩论一下就是影响纪律。当然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5、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不是课堂效率的最优化。我曾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也曾听过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很多专家都说:要尽量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既要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还要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又要养成习惯。一句话就是要深度挖掘教材。好象学了一节课后,学生就不用再学习了。却不知一节课中学生学习了过多的东西,容易疲惫。即使当时老师课上的很松动,所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也大多掌握了,而且做对了作业。可课后他们忘记的也会更快些,什么规律,技能知识忘了,能记住的也就是课堂上的几个精彩的片段。学生的遗忘也是有规律的啊!这节课,我自认为是远远没有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而课堂效率却相对较优化。我这里引用我学生的一句话:“今天的数学真是太简单了,每天都这样学数学就好了”这才是学生的心声。是啊!简约才是数学课的美!这节课内容不多,知识的学习也不难,可他们确确实实又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很好的掌握了新内容,如果每天都这样学一点,学生该有多高兴啊!一个学期下来,他们也能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吧!

猜你喜欢
思考小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