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2017-05-09 11:11任祝林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策略

任祝林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我国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践行这一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并详细论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39-01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的数学教育。课本的知識单一、课堂教学枯燥,但一旦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印象深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提出了若干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完善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概念

有学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资源是指满足基础教育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可供基础教育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笔者认为凡是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供利用的一切资源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很难很快地理解数学的概念或者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概念,小学生在头脑中往往会因为一时难以建立表象,而影响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教师应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

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的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教学情境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被应用到生活中,能用所学知识实际的解决生活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学以致用,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会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是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最好肯定,更是让他们努力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某年级的学生去郊游,发现一个水坝,在旁边有警示牌,写着平均为1.6米的水深,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下去游泳有危险吗?然后学生就开始讨论,利用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平均数的理解,当小学生理解了概念以后,数学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如,某省份的平均人口年龄、全国的平均收入等等。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数学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启迪,进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生认1到10的数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那些事物是10以内的,各是多少?有的说我家有3个人,有的说我家有8只鸡,有的说我家有10头猪······通过交流,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用于生活,从而激起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又如:在学生学习了圆形、圆环、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节《操场之谜》的数学活动课,教师以本校的操场及知识支撑点,精心创设“小设计师”、“小参谋”、“创意金点子”等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更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社会生活教学资源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社会生活教学资源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一,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知识息息有关。当学生假期在社会上的各个场所游玩时,遇到的实际问题(租车、公园的门票优惠等问题),通过数学知识得以解决,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二,提供问题解决的情景,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社会生活中大量的教学资源,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供问题解决的情景,学生学会自己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从中获得对生活感受。第三,为数学综合实践课提供便利的资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范围,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社会生活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可忽视。社会生活中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为“环保类”“社区参与类”等数学综合实践课提供便利,教师平时应多捕捉社会娱乐资源,关注社会生活现象,搜集社会生活素材,创设生活问题,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

参考文献:

[1]蔡安凤.关于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资源的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24.

[2]赵艳.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J].文理导航,2011(5).

[3]王成军.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26).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