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017-05-10 12:25史铁英
护理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筛查障碍量表

高 冉,史铁英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高 冉,史铁英

[目的]调查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对10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7.81±15.49)分,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35.11±11.46)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25.49%。[结论]大多数乳腺癌术后及化疗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且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明显相关性。

乳腺癌;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性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报道:201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2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女性)的25%,与其他癌症相比,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以及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得乳腺癌病人的治愈率不断上升,尤其对于早期乳腺癌病人,其5年存活率已近96%[2]。通常,疾病、灾祸等创伤性体验可给亲历者造成诸多心理问题,尤其是手术创伤以及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给乳腺癌病人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且长期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3-4]。既往研究者多侧重创伤性事件所致伤者心理异常和精神障碍等消极结果。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和转化,引起广泛关注的有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创伤后成长指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5],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的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持续的高警觉和回避[6]。PTG与PTSD概念的引入,为我国创伤事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但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尚少。故本研究以102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期望临床工作者能够以全新的视角,着重关注病人的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促使乳腺癌病人更快更全面地达到身心康复,通过合理的干预改善病人的预后乃至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大连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乳腺外科病房和肿瘤科病房的乳腺癌术后以及行乳腺癌化疗、放疗的病人102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施行乳腺癌外科手术或放、化疗的病人;年龄18岁~7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能主动配合者。排除标准:非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对自身病情不知情的病人;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者;以及患有精神疾病者或无法表达自己想法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及生育情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疾病确诊时间、肿瘤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等。

1.2.1.2 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 此量表由汪际等[7]在Tedischi等编制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研究,最终保留了原量表的20个条目,测评创伤后当事人发生积极改变的程度,分为5个维度,包括新的可能性、人生感悟(欣赏生活)、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和个人力量。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每个条目0分(完全没有这种转变)到5分(这种转变非常多)。分值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各维度 Cronbach’s α系数为0.611~0.796,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4,信效度均达到测量学标准,目前已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

1.2.1.3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由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在1994年11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W)制定而成,共有17个条目。中文译文是由姜潮等教授和美国PTSD研究中心历经多次中英文互译于2003年7月完成[8]。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是专为评价普通人在平时生活(非战争)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设计而成的。分5个等级,1分表示一点也不,2分表示有一点,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相当程度,5分表示极度。累计各项总分越高代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经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一致性系数为0.88~0.94,重测信度为0.83~0.88,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适合在国内成人中应用[9]。目前筛查PTSD的阳性界值仍具有争议,本研究以41分为筛查阳性界值,借鉴国内学者用此量表进行早期PTSD症状筛查的结论,当设定总分41分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大,筛查灵敏度为0.948,特异度也较高[10]。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人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针对术后在院病人以及化疗病人介绍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病人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嘱其逐项填写调查问卷,并耐心解释病人遇到的相关问题,体现人性化护理;当场收回所发问卷,对遗漏项目嘱病人补全,共发放问卷113份,样本量的大小由预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学公式算出。因少数病人感觉不适,中途放弃参加调查,或一般资料填写不完整,故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0.27%,符合问卷调查的指标要求。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样本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为应变量进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2例乳腺癌病人一般情况 102例乳腺癌病人年龄30岁~70岁(50.88岁±9.20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乳腺癌病人一般资料(n=102)

2.2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 102例乳腺癌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25.49%(26/102)。得分见表2。

2.3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r值)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会产生一定的创伤后成长,其程度因人而异,但大部分病人都会获得积极、正向的有益影响。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病人因手术、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所表现出的麻木、回避、癌症复发警觉性高等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提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全方位、多角度洞悉病人的行为与表现,以期实现病人的身心康复。

3.1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分析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7.81±15.49)分,表明术后或放化疗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与国内学者童晓丹等[11]的研究结果类似,略低于苏娅丽等[12-13]研究结果,可能是苏娅丽等人调查的是肿瘤团体干预的康复期乳腺癌病人,一方面,康复期病人完成治疗后身心状态较好,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了正规的心理指导,病人获得了较多的心理支持,故其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本研究。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得分为(35.11±11.46)分,依据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25.49%,即部分病人存在轻度至重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李文姬等[14]的研究结果持平。表明部分病人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学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病程以及社会支持有一定关系,学历越低、收入水平越低、病程相对较长、社会支持较差均会成为抗击疾病的不利条件,对病人的身心、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3.2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存在相关关系,与赵静[15]的研究结果类似,而与辛玖岭等[16]有关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以及应激事件不同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就创伤事件特征来说,不同创伤类型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不同,不同疾病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17]。目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关系争议较大。有研究表明: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也有研究者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会负向预测创伤后成长;也有研究者认为二者并无相关性。最新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当创伤后应激障碍呈现水平中等时,创伤后成长水平最高,而过高或过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均不利于创伤后成长的形成。由此可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复杂且尚无定论。国外学者认为存有某种其他因素调节着二者的关系[18]。此外,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会受到时间的影响,但二者的具体变化还应在未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尽管有些乳腺癌病人存在较高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仍会表现出一系列疾病警惕性增高等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提示临床一线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全面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即便有些病人存在创伤后积极、正向的成长,仍不能忽略其存在病情发展的不确定感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应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根据病人的不同个性进行有效沟通,指导病人主动寻求不良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合理利用身边的医疗资源,鼓励病人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有关测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量表有多个,包括PTSD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但并无量表间的相关性以及有效性、一致性的研究。如有条件,应对评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量表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探寻适宜不同创伤事件的最佳测评量表。此外,国内尚缺乏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PTSD的纵向研究,建议今后的研究可以以患病时间为切入点,探索二者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深入探求二者的相关关系,着重关注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与发展趋势,从而为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指导依据与方向,以最佳方式、最优途径及时发现病人的负性情绪体验,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其今后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 Ferlay J,Soerjomataram I,Dikshit R,et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sources,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J].Int J Cancer,2015,136(5):359-386.

[2] Saadatmand S,Bretveld R,Siesling S,etal.Influence of tumour stage at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on survival in modern times: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173 797 patients[J].BMJ,2015,351(4):4901-4910.

[3] Casso D,Buist DS,Taplin S.Quality of life of 5-10 yea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diagnosed between age 40 and 49[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4,18(2):25-36.

[4] Ganz PA,Kwan L,Stanton AL,etal.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recovery in the year after primary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1,29(9):1101-1109.

[5] Zoellner T,Maercker A.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linical psychology-acritical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of a two component model[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6,26(5):626-653.

[6] 于志刚,刘军鹏,刘军,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101.

[7] 汪际,陈瑶,王艳波,等.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6-28.

[8] Ruggiero KJ,DelBen K,Scott JR,et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3,16(5):495-502.

[9] Dobie DJ,Kivlahan DR,Maynard C,etal.Screening for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veterans affairs 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2,24(6):367-374.

[10] 王相兰,张晋碚,孙先广,等.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最佳筛查界值ROC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0):933-935.

[11] 童晓丹,张平,宋旭红.乳腺癌病人术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0B):3215-3217.

[12] 苏娅丽,王丕琳,刘均娥,等.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4-6.

[13] 王丕琳,王林,朱强,等.乳腺癌患者团体心理康复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5-7.

[14] 李文姬,马兰兰,李晓瑾,等.乳腺癌住院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1B):174-178.

[15] 赵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相关因素纵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88.

[16] 辛玖岭,祝卓宏,王力,等.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63-68.

[17] 汪璐璐,刘安诺,李惠萍,等.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1):23-28.

[18] 田雨馨,周宵,伍新春,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3):479-483.

(本文编辑范秋霞)

Correlation research on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Gao Ran,Shi Tie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6011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level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10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Posttraumatic Growth,Inventory(PTGI)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Results:The post traumatic growth scor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as(67.81±15.49).The score of PTSD was(35.11±11.46).The positive rate of PTSD was 25.49%.Conclusion:Mos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chemotherapy pati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trauma,and some pati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reast cancer;post-traumatic growth;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orrelation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W2013117。

高冉,硕士研究生,单位: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铁英(通讯作者)单位: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473.7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4.010

1009-6493(2017)14-1701-04

2016-08-15;

2016-12-13)

引用信息 高冉,史铁英.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4):1701-1704.

猜你喜欢
筛查障碍量表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