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三棒鼓的艺术特色

2017-05-11 06:53袁伟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溆浦花鼓唱词

袁伟

溆浦三棒鼓的艺术特色

袁伟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溆浦三棒鼓是流传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的一种集歌唱、伴奏、表演于一身的走唱类民间说唱艺术。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规范的唱词格式、短小精致的歌唱旋律、质朴抒情的演唱风格、简单规范的伴奏、严格的表演程式和精彩刺激的抛刀表演等艺术特色。

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艺术特色

一、引言

溆浦是湖南省怀化市下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雪峰山区。这里多雨潮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县境四周高中间低,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是红色革命和休闲旅游圣地。溆浦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溆浦三棒鼓当地称花鼓、打花鼓,是一种集歌唱、锣鼓伴奏、抛刀表演于一身的走唱类说唱艺术。这种说唱艺术使用溆浦当地汉语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溆浦县的两丫坪镇、九溪江乡、舒溶溪乡、陶金坪乡、桥江镇、均坪镇、低庄镇等汉族、土家族居住地区。溆浦三棒鼓原本是流浪艺人用于乞讨谋生的民间艺术,现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2010年溆浦三棒鼓成功申报为溆浦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成功申报为怀化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多重价值。

二、溆浦三棒鼓的历史渊源

三棒鼓源于唐代的杖鼓。唐代《新唐书·礼乐志》就载有“杖鼓”;宋代南戏《张协状元》中有“到这里来打杖鼓”的唱词。宋代陈旸《乐书》记载:“唐咸通中有王文举好弄三杖,打撩万无一失,近世民间犹尚此乐。”元代称花棒鼓,李有《古杭杂记》记载南宋风俗:“花棒鼓者,谓每举法乐则一僧以三、四棒在手,轮转抛弄。”明代以来才始称三棒鼓。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载:“吴下向来有妇人打三棒鼓乞钱者,余幼时尚见之。”后流入湖北,并在竟陵(今天门市)一带盛行。清代末叶与凤阳花鼓合流,广泛流传于湖北沔阳、天门、恩施等地,并流传到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区。据《黔阳县志》(六十卷·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和《芷江县志》(六十卷·清同治九年刻本)载:“元宵节,为百戏,若耍狮走马,打花鼓,唱四大景曲,扮采茶妇,带假面哑舞诸色。入人家演之。”可见清代、民国时期在湖南包括怀化溆浦等大湘西地区广为流传。

三、溆浦三棒鼓的艺术特色

(一)题材、唱词特色

1.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

溆浦三棒鼓的题材来源非常丰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民间故事。例如:神话传说《锣儿经》、长篇侠义小说《天宝图》等;另一类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民俗小段。例如:《十想》、《十二月花》、《十月怀胎》等。

2.本、即结合的唱词类别

溆浦三棒鼓的唱词可以分为本经和即兴唱词两大类。

(1)本经唱词

本经就是唱词是固定的,有固定规范的唱本。主要是侠义小说、神话传说等民间故事题材,例如《八仙祝寿》、《牛儿经》等。

(2)即兴唱词

即兴类唱词是三棒鼓艺人到主家表演时所唱的描述性、奉承性的唱词,多用于结婚(见词例[1]《龙凤和鸣》)、祝寿、生子等喜庆场合。主要是艺人根据自己所听、所见、所想,即兴编词,顺口而唱。

词例[1]《龙凤和鸣》

花鼓打起响澄澄,特来贵府贺新人,新郎新娘好人品,郎才女貌为朝庭。

花鼓唱起响嘡嘡,新郎新娘听言章。花鼓特来恭贺你,吉祥如意万世昌。

3.四句七字的词格

溆浦三棒鼓的唱词有较为规范固定的格式,最为典型的唱词格式为“四七式”即一段四句,每句七字,整篇唱词由多个段落连缀而成。七字句韵律节奏为[2+2]+3(见词例[2]《恭贺华堂》)。

词例[2]《恭贺华堂》

日出东方紫薇开,一阵仙风点点来,文武百官两边站,八仙栋梁一齐来。

(二)旋律、伴奏特色

1.短小精致的旋律

溆浦三棒鼓歌唱部分的旋律具有简洁而精致的特点,曲调为徴调式。其曲式结构为四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整个歌唱部分的音乐由单一主题发展而成。第一乐句a是主题句(2小节),第二句a1(2小节),第三句a2(2小节)是主题句的变化重复,采用局部重复的发展手法。第四句b(4小节,1+1+2)在主题句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并扩充了两小节(见谱例[1]《花鼓进屋发财的》)。

谱例[1]《花鼓进屋发财的》

2.简洁规范的伴奏

(1)伴奏乐器

溆浦三棒鼓的伴奏乐器非常简单,主要是一面鼓和一把锣。

(2)简单规整的伴奏音型

溆浦三棒鼓的锣鼓点虽然较简单,但是很规范。这便于锣鼓艺人的相互配合。

鼓演奏时完整的节奏型(锣鼓点)为:61851。数字表示敲打鼓心的次数,实心符头代表敲打鼓芯,x符头表示敲打鼓边。(见谱例[2]《鼓的节奏型》)

锣完整的节奏型(锣鼓点)为:31531,数字表示敲锣的次数(详见谱例3《锣的节奏型》)。

谱例[2]《鼓的节奏型》

谱例[3]《锣的节奏型》

(三)演唱、表演特色

溆浦三棒鼓民间艺人一般多才多艺,敲锣、打鼓、演唱、抛刀都会。演唱艺人传统上均为男性,演出服饰为汉族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表演时不化妆。打鼓者为主角,边打边唱,敲锣者可以帮腔。歌唱艺人的演唱与乐器伴奏是非同步的,而是穿插进行。歌唱者在唱的时候,伴奏是停止的,当伴奏停止的时候,歌唱者开始唱。

1.质朴抒情的演唱

(1)歌唱语言

溆浦三棒鼓的歌唱语言是溆浦话,也就是当地汉语方言。溆浦话属于湘语辰溆片,内部可分为四大方言区:中部方言大致包括县城、麻阳水、观音阁、水东、统溪河、小横垅、两丫坪、桥江、仲夏等地;北部方言俗称“四都话”,分布在四都河流域的花桥、低庄等地;南部方言俗称“龙潭话”,分布在黄茅园、龙潭、龙庄湾、葛竹坪等地。三棒鼓的说唱语言主要使用溆浦中部方言。

(2)演唱方式

溆浦三棒鼓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打鼓者)只是手持鼓槌轻轻敲击鼓边打拍子,敲锣者可以伴唱,一般不在演唱中敲锣、打鼓。这种演唱方式也是溆浦三棒鼓的重要特色。

2.规范精彩的表演

溆浦三棒鼓的表演在演出时间、场合和程序方面有较为严格的程式。表演步骤及内容如下。

接受主家的表演请求后,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地点和表演内容双方都积极筹备,准备开演。溆浦三棒鼓正式的表演一般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步,三棒鼓艺人从主家墙外大门口(前)开始表演。敲锣打鼓,演唱开始,这时的演唱都是即兴性唱词。例如:“花鼓来的忙,今日来到贵地方。久闻贵地多贤良,今日到此把贤访。”直到主人开门或者允许进门。

第二步,表演艺人边唱边进入地场坪(北方称为天井、院子)。打鼓者打开鼓架,抛刀者开始抛刀表演,演唱不间断,例如“架子摆地下,抬头见恭喜。恭喜贵府好运程,恭喜贵府大发兴”。

第三步,表演艺人进入堂屋,抛刀者走进堂屋。在堂屋继续抛刀,演唱者也继续唱。在中堂屋演唱一段时间之后,主家开始给礼钱(酬劳)。过年时主家也会送糍粑、烟、酒等。

第四步,主家给了礼钱、礼物之后,开始走出堂屋到地场坪,唱一些答谢主东的唱词;抛刀者也拿出看家本领,表示感谢。这一段是整个演出的高潮部分。最后抛刀者往往采用“白蛇吐箭”的技巧,将刀抛向空中数米高,收刀结束,整个表演也随之结束,表演者与主家相互寒暄道别。

3.道具与刀技

(1)表演道具

溆浦三棒鼓的表演道具,除了伴奏乐器锣、鼓之外主要是三把钢刀或钢叉,当然也可以是镰刀、菜刀。

(2)刀技

溆浦三棒鼓的表演最精彩刺激的就是抛刀(抛叉、抛花棒)表演。抛刀主要技法有:雄鹰展翅、老鼠翻梁、猛虎钻洞、黄龙缠腰、太公钓鱼、金鸡独立、砍四门、摆四门、鲤鱼跃龙门、雪花开顶、秀姑挽纱、古树盘根、扫脚莲花、穿梭、脚踢飞刀等。这些抛刀技法具有历史传承性、创新性、多样性、刺激性等多重特点。

四、结尾

溆浦三棒鼓是广泛流传于溆浦地区,深受汉族、土家族民众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溆浦三棒鼓音乐形态的认识,这不仅对于溆浦三棒鼓的创作、创新有所帮助,对于其历史渊源、民族属性、民俗文化等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1]袁伟.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06(12).

[2]熊晓辉.土家族三棒鼓的艺术特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

[3]王淑珍,王文明.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冲击与危机[J].三峡论坛,2010(4).

[4]田璨.土家族三棒鼓的文化探析[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6.

[5]郑流星.怀化地区说唱艺术概述[J].怀化师专学报,1992(11).

[6]吴圆圆.沅江三棒鼓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Xupu Three-stick Drum

YUAN Wei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0)

Xupu three-stick drum is a set of arts of talking and singing in Xupu County,Hunan province,including songs,accompaniment,performing.It has artistic features of deep historical roots,a variety of subjects,the standard lyrics format,short refined singing melodies,simple specification,simple lyrical singing style of accompaniment,rigorous acting programs,exciting throwing knife performance and so on.

Xupu;three-stick drum;arts of talking and singing;artistic features

K892.24

A

1671-9743(2017)02-0014-03

2016-12-19

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社科规划办)项目“溆浦土家族说唱艺术研究”(14YBA304)。

袁伟,1973年生,男,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和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溆浦花鼓唱词
唱词(外一首)
淮岸花鼓情
一条溆水激扬楚辞骚韵
介绍一个鹅品种
——溆浦鹅
屈原与溆浦山水风俗的关系研究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花鼓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