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下旅游外宣语篇对比研究
——以广州市与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为例

2017-05-11 06:53李婉瑄,孙韵雪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旅游网洛杉矶语篇

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下旅游外宣语篇对比研究
——以广州市与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为例

李婉瑄,孙韵雪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以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从视觉符号(图像)角度对比分析了广州市与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图像的异同和特点,旨在揭示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如何通过图像来完成表意功能,达到宣传目的。

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觉符号(图像);对比分析

“对外宣传”简称“外宣”,囊括着多种多样的宣传语篇,其宗旨是向国外观众介绍和宣传我们的政治核心理念、经济发展成果和特色文化产业。旅游宣传语篇分属于外宣语篇,它能积极地对外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风情、优美的名胜古迹,在国外观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扩大当地的知名度,其重要性和地位不容忽视。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其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景点多达100多处,最富盛名的莫过于羊城新八景。除此之外,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是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特色文化,广州市更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这些旅游优势迫切需要借助外宣手段对其进行宣传,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然而,通过对广州市旅游外宣文本的研究,不难发现广州市旅游外宣文本仅应用了语言符号,而没能灵活高效地运用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交际手段。因此,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为语篇参考,对比分析广州市旅游英语官网语篇,试图发现广州市旅游外宣语篇的不足和问题,以期为广州市旅游英语官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学理基础

作为语篇分析的最佳方法,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符号学的发展推动了多模态符号的系统研究,“多模态符号学”应运而生,即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同时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将以往对语言的研究扩展到一切能构建意义的符号中。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与符号学相关理论的关联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学(Semiotics或Semiology)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人们用符号资源系统(Semiotic resource system)建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意义建构过程中,言语符号属于符号中最特殊的种类,而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也会参与进来。于是,言语符号和其他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或如何相互影响构建意义成为研究的热点。Kress& Leeuwen认为图像并不依赖文字说明,图像本身既有组织又有结构,视觉结构的生成反应一定的意识形态,并在语义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Royce[5]提出的符际互补理论框架,勾勒出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相互补充关系,如图1所示,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verbalmode)和视觉模态(visualmode)相互协同、补充(complement),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构成语篇意义,为观众呈现一个连贯立体维度的多模态语篇。

图1 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在语篇意义共建过程中的关系

如图1所示,在多种多样的符号形式中,各符号资源既继承了符号的意义共性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系统规则: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不同表现形式的符号资源共同构建和贡献语义,缺一不可。这种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需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法,以防语篇中只有部分意义被提取,错失语篇所有信息。如需对语篇形成完整连贯的心理表征,必须明确各个符号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多模态语篇分析法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言语符号与其他符号,如视觉符号等意义资源整合利用。在整合过程中,言语符号的意义构建过程清晰可见,同时,图像、声音、视频、颜色等其他符号的意义构建功能也被激活,语篇意义的解读过程逐渐变得更加动态、全面、立体和准确,最终达到探索人类社会如何通过多模态手段完成社会交际的目的。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

Kress&van Leeuwen[3]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于对符号模态的特征的分析,提出多模态的交际理论,把多模态定义为设计符号产品、事件或语篇时多种符号模态共同使用和结合的过程。这些符号起着互相加强、互为补充的作用。语言是符号模态中最典型的符号系统,有关语言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符号系统。由此可见,Halliday[1,2]的语言三个元功能理论也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其他符号系统,所有的符号模态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因此,在语篇意义建构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比如图像视觉符号是一种既能表现设计思想,又能展现内涵的表现性符号,通过图像对人产生视觉冲击,使人产生视觉联想,进而移情达到最终的情感共鸣。比如一幅图画,即使没有语言符号的解释说明,通过肉眼的观察,就能在脑海中产生一种理解和想法,这幅画的意义和内容就会自然的在心理构建出来。图像符号是基于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扩展的新符号系统,以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互动意义(interaction)和构图意义(composition)为核心内容。Kress&van Leeuwen[4]指出图像有特殊的解读方式,语言的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长句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写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陈述”。

再现意义是指图像中人物、事件、地点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叙事性图像和概念性图像。叙事图像可以表现发展中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空间的转化。其实现方式有过程、矢量、参与者和环境。概念图像建构的意义比较稳定,以类别意义、结构意义等方面为主。互动意义是指图像的制造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和图像观察者之间的关系,观察者对所表征意义持何种态度都属于互动意义范畴。互动意义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四种机制:接触、社会距离、权势关系和情态。而构图意义指图像的一种整体构成,通过图文关系、取景、突出度以及信息值等机制得以实现[6]。因此多模态语篇分析不仅要考虑语言符号的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还要考察图像符号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语篇中的所有信息只有通过这种多模态分析法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提取。

二、旅游外宣语篇多模态对比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旅游网站无疑成为搜索旅游信息的最重要渠道,游客出行前必定会从旅游网站上了解目的地的知名景点、风土人情等。这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手指加鼠标”,轻松查询旅游信息、做出旅游计划,还能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亲朋好友进行互动。旅游网站作为语篇,其意义建构过程也涉及多种符号资源互动,具有多模态特征。然而,对这种文本类型的研究过去以单模态为主,无法对语篇意义进行三维立体动态建构,本文以广州市旅游官网与洛杉矶市旅游官网为语篇资源,借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法将两者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视觉符号方面探讨旅游外宣网站的言语图像及颜色等多种视觉符号模态如何结合在一起展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并对视觉符号资源进行整合,深入讨论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展示出城市最真实、美好、诱人的一面。

本文将以广州市旅游英语官网(www.visitgz. com)和洛杉矶市旅游英语官网(www. discoverlosangeles.com)首页为语篇,对比两网站图像的数量、大小、内容、主题等,将具有可比性的图像符号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对比,探索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表达方式存在哪些不同,取长补短,为广州市旅游外宣网站的建设提供参照和建议。从这两所城市的旅游外宣官网首页来看,广州市旅游外宣网站首页(以下简称:广州旅游网)共有宣传类图像22幅,大尺寸1幅,中型尺寸1幅和小尺寸20幅;洛杉矶市旅游外宣网站首页(以下简称:洛杉矶旅游网)共有宣传类图像23幅,大尺寸17幅(10秒间隔滚动显示),中型尺寸6幅,无小尺寸图像。从主题内容来看,广州旅游网宣传图像以标志性地标建筑为主(共17幅),其他特色交通工具2幅,食物及店铺门面2幅,仅有1幅图像展现人物活动;然而洛杉矶旅游网站地标式建筑图像仅8幅,展现人物活动图像多达9幅,实物与场景特写3幅,食物及店铺门面2幅和一副展现城市特色的漫画。

从数量上看,广州旅游网和洛杉矶旅游网使用宣传类图像几乎相同;但就尺寸而已,洛杉矶旅游网倾向用大图像构建意义,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广州旅游网大量的小型图像相比而言逊色很多。而内容和主题方面,洛杉矶旅游网灵活多样地运用人物活动图像是广州旅游网需要借鉴的,因为人物活动图像能够更好的在观众心中构建互动意义。两个网站都有使用地标建筑图像,但在图像的再现意义、构图意义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图像,详细分析其构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异同。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的概念是由Kress&Leeuwen[3,4]提出,它表示图像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生动地再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是再现意义的两种类别,前者多指事件的经过、人物反应过程、言语或心理过程,而后者强调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这些过程则通过图像各元素间的属性、类别和特征等等来实现。广州旅游网与洛杉矶旅游网首页图像中有以下几组图像,在叙事再现意义和概念再现意义过程中具有可比性。图2和图3是两个网站首页中处于显著位置且展示人物群体活动的图像。

图2中多位划龙舟爱好者居于图像相对突出位置,是图像的动作者,一艘五颜六色的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背对着观众的方向冲去,这些行动过程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反应过程,表现了此刻江面龙舟比赛的热烈动态场景。龙舟的身后在原本平静的水面留下了一条条波纹,整个场面如布满硝烟一般,让观众心中形成一个龙舟比赛激动万分的反应过程。但由于图像的动作者(划龙舟爱好者)背对观众,无法充分展示动作者紧张的神情,用尽全力的专注,和队员们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因此叙事再现意义在图1中缺乏动作者与观众的正面互动反应,也就是划龙舟者的目光构成的向量与观众没有实现视线交流,这一向量未能实现,直接影响叙事再现意义的构建,未能充分调动游客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旅游外宣语篇的宣传效果。而图3赛马中,5名装备齐全、策马奔腾的运动员占了整幅画面二分之一的版面,表明人物活动是该图像的重要内容。同时图像的动作者风驰电掣般正面冲向观众,他们坚定的目光、矫健的动作和义无反顾的勇气一览无遗,于是图像叙事意义,也就是事件经过和人物反应过程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正因为图像动作者迎面冲过来,必定会让观众瞬间情绪激动、心里默默地为运动员捏把汗,这幅旅游外宣图像在诠释图像动作者心理反应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也能同时激起观众心中的波澜。这也正是洛杉矶旅游网与广州旅游网在选择图像时的重大区别,前者更懂得选取能让观众即刻有参与感的图像,在展现图像情景、事件和动作者心理的同时,拉近和观众的心理距离,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图2 划龙舟(广州旅游网)

图3赛马(洛杉矶旅游网)

图4 和图5都取自夜晚的城市景色,突出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的存在关系。图4为世界十大剧院之一的“广州大剧院”,被人们称为“圆润双砾”的广州大剧院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可是图4并没有突出大剧院与周边CBD商圈建筑的不同之处,它昏暗地坐落在一群高楼的附近,反而被图像右上方一个带有刺眼LED屏幕的建筑抢了风头。因此图像表现的大剧院叙事概念意义,与真实的那座外表简洁、内藏玄机和用点、线、面给人们带来无穷想像和惊喜的大剧院相差甚远。当广州旅游网借用该图来宣传广州大剧院时,不仅未能如实呈现大剧院这座珠江畔瑰丽的艺术品之美,而且很难让游客有欲望和兴致前往大剧院亲自目睹其风采或走进剧院欣赏歌剧或音乐会。

图4 广州大剧院(广州旅游网)

图5 格里菲斯天文台(洛杉矶旅游网)

同样是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图5运用前景构图法将格里菲斯天文台重点突出显现,其后灯火阑珊的洛杉矶城市夜景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天文台的核心地位,因此图像再现概念意义中描述的建筑之间的存在关系特别清晰,站在格林菲斯天文台的平台一眼望去,洛杉矶盆地尽收眼底,天文台便有了一览众山小的魅力和重要性。当晚霞逐渐消退时,落日在天空留下的一片绯红给图像中城市建筑定了一个存在的基调,星星点点的灯火交相辉映,格里菲斯天文台里灯火辉煌,璀璨的灯光能立刻吸引观众的兴趣,继而引发想去探索天文台的奥妙、观赏探索太空的环幕电影和领略天使之城最美最全夜景的冲动。因此该图叙事概念意义被充分透彻的表现出来,游客看到这幅图像后,一定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其真面目,这时对外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指图像的参与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所构建的交际意义,主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权势关系)和情态四个要素来实现。由于需要图像参与者,本研究从两个网站中选择能表现参与者凝视角度的两张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图6是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宣传图像,图7为美国铁路客运公司的广告宣传图像,两幅图都有参与者和要表征的事物,所以具有对比研究的价值。

1.接触

Kress&Leeuwen[4]指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image act),这种图像行为是由表征参与者的凝视系统(system ofgaze)实现的,凝视表达主要是指以下两种:1)索求,2)提供。图6和图7中的表征参与者—人物的视线并不与观众接触,图7中两名游客将视线投向远处蔚蓝的海岸,这个视线交流过程就是接触,接触表达的是提供而不是索求,提供给观众这样的信息:游客能乘坐舒适宽敞的火车游览众多旅游胜地,虽然时效性和便捷性不及飞机和汽车,但对于游客来说,没有什么比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更重要。图7的信息提供和表达简洁明了,游客乘坐火车驰骋在悬崖边的铁路上,广袤无垠的大海像磁石般吸引着观众。相比之下,图6中参与者的目光既没能与观众视线接触,也不能提供给观众清晰的意义表征。因为,图6左下角数名游客在长隆动物园门口左顾右盼和翘首等待的神情很难准确地告知观众图像参与者目光的焦点位置,更不能成功地向游客展现野生动物园有趣神秘的特点。

图6 长隆野生动物园

图7 美国铁路客运公司广告

2.社会距离

图像中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亲密或疏远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框架的大小相关。图6和图7的取景框架分别为社会远距离和社会近距离。图6中观众察觉到写有“丛林发现”的景点入口,入口处被各种大型动物模型所包围,营造出动物园幻彩奇妙、栩栩如生的氛围。但通过图像,并不能看清楚站在入口处的游客的表情和行为,图像中只是呈现了一幅熙熙攘攘的画面,观众也就只能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景点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值得游玩,自然很难达到宣传的目的。然而图7巧妙运用图像的社会近距离,将观众带入列车车厢内,从空间和时间上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不再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感受游客乘坐美国铁路观光的怡然自得,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前享受到了铁路旅行悠闲自在和畅快淋漓的惬意。图7的镜头取景框不仅将观众拉入画面中,而且以观众的视角,从车窗外往外观景,蔚蓝的天空下,波光鳞鳞的海面幸福地环抱着整个车厢,浪花互相追逐,观众似乎能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享受微风习习的舒适。图7美国铁路公司客运广告对社会距离的展现优于图6广州长隆动物园,图7能紧紧地扣住潜在游客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旅游对外宣传的终极目标。

3.态度(权势关系)

态度是通过图像视角来体现的,主要为参与者的主观态度。在水平视角层面,正面角度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而倾斜角度则表现出观众的漠不关心;在垂直视角层面,俯视代表观众的强势态度,平视表明观众和参与者对等的关系,仰视展现的是参与者的强势地位[4]。图6中,无论是图像中的景点大门或是游客站立的位置,观众的视角以倾斜角度为主,景点大门开向图像的左下角,游客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图中左下角的位置,因此观众与图像中的主要元素无法形成正面平视的角度,所以很难让观众有设身处地、亲自领会景点美妙之处的冲动。相反图7则巧妙运用平视角度吸引观众融入图像,观众在第一眼看到图像中舒适的座位与参与者闲情的姿态时,很容易被带入安宁自在的铁路旅行中。因为平视的角度给观众一种平等的感受,任何人都有机会和权力享受美国铁路公司所提供的便利和舒适,与图7的对外宣传目的“吸引大众游客的积极参与”恰好吻合。

4.情态

情态作为互动意义的重要组成,指人们对关注的世界阐述的真实度或可信度,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级。图7属于高感官情态,运用大量高饱和度色彩.从明亮宽敞的列车车厢内向外望去,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岸,在夏天太阳的照射下,金光灿烂的海面温秀可喜。天空中薄纱似的轻云漂浮在蔚蓝的天空。这幅景就像一个妙龄女郎穿上了绝美的蓝色夏衣,颈间围绕着飘逸的白纱。同时图像中耀眼的蓝色给人一种愉悦舒适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地帮助美国铁路公司对外宣传。而图6绝大部分使用了中饱和度的深色系,比如:大象的深灰色、长颈鹿的深棕色和写着“丛林入口”的深绿色大门,只有右下角猴子的头和肚皮部分是白色和亮色,整幅图没有很大的色彩区分度,以一种阴沉、昏暗的色调为主,很难给观众造成大的视觉冲击,没能展现动物园生机盎然、色彩斑斓景象,所以图6在对外宣传方面成效甚微。

图8 广州莲花山

图9 洛杉矶海滩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相当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意义,主要是指多模态语篇的整体构建,各语篇成分的空间布局,也指观众第一眼获取的整体印象。它主要由以下三种资源实现:信息值(information valuation)、显著度(salience)和取景(framing)[7]。信息值通过图像中人或事物的位置来体现,图像的上下,左右及中心边缘都有着不同的信息值。根据Kress&Leeuwen所述[4],图像上方的元素代表概括后或理想的实质;图像下方的元素为真实的信息,如具体细节,中心位置是重量的平衡点,将围绕中心区之外的物体集中起来[7]。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结构来看,已知信息通常放置在图像的左边,新信息放置在图像的右边。显著度通过图像中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浓淡来体现。线条粗的、颜色深厚浓郁的,显著度高;反之则显著度低。而取景则使用架构法,划出分割线或真实的框线,来连接或者切断图像中的各元素,以表明元素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简而言之,任何信息值、显著度或取景的改变都会引起图像整体布局的变化,继而会影响构图意义及整个语篇意义的展示。本文从两个旅游官网中选取两幅以当地特色景点为主题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其构图意义的不同实现方式如何影响对外宣传效果。

1.信息值

图8展示的是广州莲花山的景色,图像主要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朦胧的烟雾下伸展,属于相对理想的信息;中间靠下方是苍翠的山脉,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整座山,属于图像真实的信息。但图像上方因为天空昏暗、雾霾重重,没法让观众渴望游览莲花山时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心旷神怡的美景。图像下方虽然是莲花山的景色,但重点不突出,显得杂乱无序,从图中无法辨识出莲花山著名的望海观音,麒麟峰上酷视莲花的岩石也没能清晰显现。因此该旅游宣传图像很难给观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图9表述的是洛杉矶海滩的壮美景象,图像整体布局十分巧妙,总体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部分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主体内容居于左边,海滩、岩石、夕阳以及汹涌的浪涛等都集中在图像的右方,左边是平静的茫茫大海。因为旅游网上的图片以展示新信息、吸引旅客前往为目的,所以图9将宣传的洛杉矶海滩置于图像展示新信息的右边,以吸引游客注意力,因为旅游的目的就是发掘与众不同的景色和感受异域风情为主。整个构图由“新”信息伸向“已知”信息:天空中橘红色的晚霞流泻在波光粼粼的海滩上,神秘而美丽。海滩上金碧辉煌的礁石给海滩增添了层次感。图像左边的天空尽头,水天交界处,海水不安的涌动着,与游客蠢蠢欲动想前往游览的心情不期而遇。美丽的落日在观众眼前一点点地下沉,斜阳也随之渐渐隐去,到最后只剩下一抹落日的余晖,遥远的苍穹因这即将褪去的一抹余辉而显得生动起来。图9清晰地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大自然画面,有效地将洛杉矶海滩风景唯美的特点展示出来,并吸引游客前往。

2.显著度

图8图像的线条模糊,景点之间没有清晰的线条区分,因此景点的显著度不高,不容易吸引游客。同时图8大面积运用深绿色着墨,使得整体具有沧桑和压抑感,如将其换成更有朝气的青绿或翠绿色,会让游客在看到图像时有一种凉爽清新的感觉,更容易让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抛开压力和烦恼,在旅行中享受片刻的舒心和畅快。图9在线条的清晰度和着墨的色彩选择上就有明显的优势,图像的上下部分,一根细长平整的线条将海天分开,远处的海水平静安详,右上方那一斜夕阳把整个大海照的红彤彤,像给海面铺上了一层金沙,艳丽的色彩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显著度很高;同时图像右侧延绵万里、柔软细腻的沙滩诱人前往,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似乎都能听见,宛如一首钢琴曲般优美动人。图9不求展示出洛杉矶八大海滩的全部美景,但通过这一幅细腻、生动的图像就足够召唤游客的好奇心,将洛杉矶设为旅行的最佳目的地。

3.取景

图8中分割线或框线模糊不清,莲花山、远处的平原和近处的展望台都没有被分割线明显的隔开,给观众一种混沌不清、杂乱无章的感觉。旅游图像本应清晰明确地展示旅游景点的独特和吸引人之处,但如果没有用分割线取景,观众很难在看到图像的一瞬间获取旅游资讯和了解景点特色。相反图9则用清晰的海天一线与延绵的海岸线将图像分成上下与左右部分,突出了图像上方金色壮观的夕阳,和图像右方暮色余晖下漫长蜿蜒的海岸线。观众在第一眼看到图像的时,很容易被美景吸引。

三、结语

本文从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出发阐释了以图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觉符号系统在语篇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洛杉矶旅游官网的图像和广州旅游官网图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洛杉矶旅游官网善于利用与观众的正面接触展现事件的经过,用显著色彩对比突出图像重点来表现图像的再现意义。同时,在表现互动意义时,洛杉矶旅游官网中图像人物的视线虽不与观众直接接触,但很清晰地给观众提供旅游宣传信息,同时借用社会近距离将观众带入洛杉矶的热带海边风情中;平视的角度及图像中高饱和度的色彩让旅游宣传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在图像的构图意义建构中,洛杉矶旅游网站选择由“新信息”向“已知信息”过渡的排版图像,重点突出,清晰有序地展示洛杉矶的优美风景;摈弃模糊的线条及暗淡的色彩,洛杉矶旅游网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显著度;另外图像中清晰的分割线让观众很容易获取最贴切的旅游宣传信息。以此为鉴,广州旅游官网应该慎重选择旅游宣传图像,不能只以景点叙事意义为主,而要以游客的思维模式为导向,并加以图像互动意义的展示,同时还应该重视图像的构图等,使旅游宣传图像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递和调动游客兴趣的功能,更好地向外国人展示广州的旅游特色。

[1]Halliday,M.A.K.Language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1978:194-204.

[2]Halliday,M.A.K.Part A[A].In M.A.K.Halliday and R.Hasan(eds.). 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 of Language in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C].Victoria:Deak in University,1985:91-116.

[3]Kress,G.and T.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mtemporary Communication[M].HoderArnold,2001:318-320.

[4]Kress,G.and T.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

[5]T.D.Royce,W.I.Bowcher.New Directions in‘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C].New Jers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7:243.

[6]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4):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urism Publicity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A Case Study of Taking the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of Guangzhou and Los Angeles

LI Wan-xuan,SUN Yun-xue
(Guangzhou Health Science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000)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this thesis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ourism publicity materials(pictures)in Guangzhou and Los Angeles tourism websites.The study aims to discover the advantages of Los Angeles tourism websites in using image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meaning.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tourism publicity materials(pictures);comparative analysis

H313

A

1671-9743(2017)02-0115-06

2017-02-12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外宣话语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与解读”(201636)。作者简介:李婉瑄,1987年生,女,瑶族,湖南省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孙韵雪,1982年生,女,广东省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

猜你喜欢
旅游网洛杉矶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驴妈妈旅游网的困境:屡陷盗刷事件 售后有待改进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
台旅游网推“太平岛赏月”
基于扎根理论的出境游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途牛旅游网游客点评为例
北京水上乐园 任你玩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