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祭

2017-05-12 06:46巴方
文苑·经典美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阳春白雪丑化桃源

巴方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一派安乐和平的安定盛世之貌,人心淳朴敦厚似太古。虽不能至,令人心向往之。当今时代,虽然盛世阳光普沐神州,但不免偶有脱离主流的文化现象,令人不禁向往桃源之境,为之一祭。

木兰替父从军,巾帼英雄,自古为人称颂。试想木兰之高洁品格,忠孝之至,于妙龄换下女儿红妆,着征衣,驾鞍马,飒爽英姿,纵横军营,驰骋疆场,从此替爷征,留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美谈,彪炳青史,历来为后世楷模。当今之世,却无端遭到恶搞。无知之徒在舞台上身穿古装,嘴啃烧鸡,扮出贪生怕死胸无大志状,不仅丑化了木兰,也玷污舞台与喜剧艺术。不仅是丑化木兰,也有轻佻庸俗之辈,在大众视野内哗众取宠,似跳梁小丑,仍自以为是,使得郑声乱雅,紫黄夺朱,靡靡之音频出。曲解历史,将抗日战争演绎成抗战神剧:脚踢炮彈,手撕鬼子,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欢乐;否定传统,将儒家文化看作垃圾糟粕,断章取义、横加指责,在肤浅的认识中随意吐槽;误读经典,将四大名著复拍成肥皂泡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艳俗的表演中赚尽噱头;丑化榜样,将民族英雄推定为虚假宣传,信口开河,自以为是,在明星的光环下哗众取宠。低俗音乐被称为“神曲”,流传大街小巷,让肖邦的柔情与贝多芬的激越受到挤压;四大名著、《百年孤独》等中外文学经典在“无论如何读不下去的书”的网络投票中高居榜首……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阳春白雪被束之高阁,下里巴人却广受欢迎。

光怪陆离的文化现象令人心忧,更使人心中陡然升起“复古”之情。桃源般的理想之境已不单是陶潜的心之归处,而是很多人心中的文化符号。我们心之所向的,不单是那满庭芳草,遍山桑榆,一池春水,也是桃花源的文化内涵。社会风气纯正,自然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富足幸福。人人向往桃源,我祭桃花源,更是因为心中神往。纵使难以完全实现桃花源般的理想,当优秀文化的清风抚过我们心曲之时、人们心中隐秘的桃源也将浮现出来,成为独有的精神家园。

愿我们的文学多一些阳春白雪,少一些下里巴人,愿我们的音乐多一些高山流水,少一些风花雪月,守住文化的象牙塔,再造理想的桃花源。

猜你喜欢
阳春白雪丑化桃源
小鹿和泥塘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从高考模拟命题看两种“虚无”现象——“丑化中国”说与“西学中源”说之比较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音乐剧不应是“阳春白雪”
知音
搬迁十年访桃源
异书同名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