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法运用之“一线串珠”

2017-05-16 14:13黄松海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读书爸爸文章

黄松海

【开栏语】写记叙文,就是要善于将生活中零散的“珍珠”,选用一条最合适的“红线”,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连贯的整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严谨周密,结构精巧,璀璨夺目。

【美文引路】

书 祸

严歌苓

我在乘车时读的书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如《读者文摘》《纽约客》都是我乘车时的最佳读物。它们便于携带,内容又多是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读起来立刻使人很投入,还有一点,这些杂志的重点文章的长度一般与我的旅途相仿,这样我可以在下车后将它“遗忘”在座椅上,它或许可以使另一位乘客的旅途沉闷得以减缓。从阅读中获得的充实感使旅途无形中缩短了,主观感觉上一定会比自己驾车短许多。尤其是交通不顺畅情形下的驾驶,满腹怒气又无处发泄,那样的一分钟可以长得像半辈子。

不过我也因为乘车读书闯过祸。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日,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一同晚餐,家里人手不够,便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须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啦!”脚先于我的意识,我已蹿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女儿毕竟成人了,如今回家也算半个客。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市场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到了美国,正和我先生在恋爱阶段,一天,一个女友得了感冒,临时请我代她打一天工。所谓的“工”是照料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每小时有五块现款的工钱。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当时正在赶写一篇舞蹈评论文章。她匆匆教给我换尿布、喂饭、放卡通片等技术要领,就潜入地下室写作去了。我先生打电话来,说他下班会很晚,可能酒店已关门了。我自告奋勇,说打完工我立刻就去买酒,我知道这瓶酒对他的重要性。他父母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而他们住在以摩门教为主要宗教的盐湖城,那里的酒比别处贵很多,因此这瓶总是由他们的儿子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庭传统。我结束了八小时对换尿布和卡通片的经营,拿到四十块钱现款,买了酒并请店员给了它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擠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个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一本英汉字典。那时我在准备考GRE,想出个背字典的愚蠢办法来提高单词量。于是就背得十分忘情,直到发现自己已坐过了两站。下了车总觉得步伐飘然得有点可疑。直走到家门口,才发现两手是空的,才猛然省悟到换了八小时尿布挣来的钱,已去了一半,只好赶去一家超市,把剩的一半工钱拿出来,再买一瓶轩尼诗。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误事时,我先生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他为我感到痛惜:换一天的尿布,几乎一文钱也没落下。他对不可理喻的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倒真是的,我这人吝惜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稿纸。似乎是个脑筋很老,生活方式也古旧的穷酸书生。

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搐动,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他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只把一片从加拿大买的牛皮书签丢了。

(选自《波西米亚楼》)

【技法探讨】

近几年,以“读书”或“书”为话题的作文试题屡见不鲜,仅2016年就有山西卷“因为_____,我爱上读书”、山东青岛卷“有_____相伴滋味长”、黑龙江龙东地区卷以“格言”为话题作文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储备鲜活的读书体验,从容应对此类作文试题。

《书祸》一文,初读觉得太平实,没有趣儿,可是仔细一琢磨,那种“因书得祸”的过程却历历在目,其情真意切的体验能调动我们的阅历去对照作品情义,让你觉得这些故事我们也曾有过,然后不得不为之倾倒,真正领悟大作家文笔简约平白的妙处。静心品读此文,你会觉得它有如下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一线串珠,形散神聚

文章以“书祸”为线索,生动记述了三个故事:因读书而丢菜、因读书而丢酒、因读书而丢书签。透过这三个故事,我们便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书的情有独钟,那种痴迷于书的言行举止便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本文先讲述自我乘车读书之习惯,巧妙引出因乘车读书闯过祸之事件,再紧扣“书祸”一语叙写三个故事之来龙去脉,鲜明凸显出作者酷爱读书、用心专一的个性,使得文章脉络明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熠熠生辉。由此可见,作文中一线串珠之法,能使文章的材料与中心浑然一体,其结构紧凑,呈贯通之美。

二、素材典型,剪裁精当

第一个故事生动展现了父亲因“我”丢菜而“几乎捶胸顿足”,第二个故事记述了先生对“我”读书误事而苦笑痛惜,第三个故事写“我”因书而哭以致他人匪夷所思。这三个故事传神地展现出“我”对书的特殊情感历程:痴迷——忘情——动情,逐层递进,步步深入,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无穷魅力。其选材可谓典型,让人过目难忘。三个故事又各有侧重:第一个故事细写“我”木木呆呆的痴迷神情与诚恳认错的语言;第二个故事侧重叙写得不偿失的过程,以先生痛惜与苦笑侧面烘托“我”读书之用心;第三个故事又以侧面烘托之法写出“我”因书而动情之态。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出作者的痴行、痴心,使得文章剪裁精当,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语言质朴,意趣盎然

本文平白如话,娓娓道来,让人读之情真意切,意趣盎然。如“这样我可以在下车后将它‘遗忘在座椅上,它或许可以使另一位乘客的旅途沉闷得以减缓”,“遗忘”一语,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传神表现出作者善解人意的高贵,给人留有余味。再如“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市场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平淡的语言中流露出当年无鱼下锅且来不及再买的遗憾与尴尬,让人忍俊不禁。又如“我这人吝惜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稿纸。似乎是个脑筋很老,生活方式也古旧的穷酸书生”,“老、古旧、穷酸”这三个自嘲之词,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嗜书如命之态,让人拍手叫好。尤其是最后一段中,“戳戳、耸耸、望望”等词,生动表现出那对年轻男女对作者忘情之举的匪夷所思,从侧面映衬出作者沉醉书中的酣畅淋漓,让人读之妙趣横生,兴味盎然。

【仿写佳作】

书在囧途

湖北一考生

为了给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一点趣味,我特地舍近求远造访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店,然而抱得爱书回归的旅程远不如平日便当,甚至有几分身处囧途的坎坷。

马尔克斯!马克思?

我踏进了书店慢慢转悠着,书架上列得整整齐齐的书,让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在热情的售货员的探询下,我几乎是脱口而出:“马尔克斯的书!”她却像是遇着了一个霹雳,眼中盛着糖浆般浓稠的惊讶与疑惑,微蹙眉头,犹犹豫豫地追问:“什么?马克思?”我也有些尴尬,咳嗽了一声,一字一顿地重复道:“马—尔—克—斯!”她将这名字在口中默念了一遍,还是疑惑地摇摇头。我万念俱灰,只好深吸一口气,缓解心中的无奈,不耐烦地说:“就是写《百年孤独》的那位作家。”她扬起下巴像是顿悟了些什么,麻利地领我找到了马老之作的一方天地。

当著名小说家与伟大思想家混搭,我也是醉了。

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也许是浓厚的文艺氛围感染了爸爸,他也放下平日里的理科范儿,絮絮叨叨地与我谈起了文学——“哎呀,你还想看她的书?”爸爸撇撇嘴,语气很是不屑,“她性格本来就阴沉,写出的文字又能有多阳光!”他一扭头,貌似专业地评论着某现代女作家,我也只好不舍地把书放回了书架。“《呼啸山庄》怎么样?还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一墙红砖似的大部头名著傲娇地闪着光,我则深感无力招架,悄悄溜到了另一侧书架前,只听得陷入回忆的爸爸还在感叹:“想当年,我在师范的时候……”而当他见我一脸满足地捧着略带惊悚意味的《汉尼拔》时,说服意图已很明显,我便抢先一步理直气壮地说:“梁启超曰:‘书宜杂读,业宜精钻!”爸爸只得无语,叹气而去。

在老爸的陪同下选书,立场要坚定,必要时还要发挥伶牙俐齿的本领。

教辅称霸,文学何去何从?

“赵老师!”正当我仔细鉴别厚重的《三体Ⅱ》的真伪时,一位已念高三的梅姓师兄笑眯眯地和爸爸打着招呼。趁爸爸对他说些勉励之词的当儿,我瞄了眼刚放假的师兄手中层层叠叠的教辅资料,是清一色的数理化苍白严肃的面孔。在感到沉重无力之余,我低头看了看手中一小摞厚实而充满神秘气息的书,轻轻叹了口气:“以后看这些书的机会是不是更少了?”有些伤感的我,见爸爸在交談之际竟拿了本数学资料翻阅了起来,我瞪大了眼睛,紧张起来,唯恐他一时兴起,不动声色地塞给我几大本资料来。好在他只是善解人意地投给我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头。

当教辅成为主流,文学也不禁默默唱起了《忐忑》。

在这样一次购书之旅中,买书的尴尬、择书的困难以及严峻的现实都成了绊脚石,差点让我无功而返。幸好我有自己的主见,即便历经囧途,也不会放弃我那一见倾心的最爱!

【简评】文章标题仿拟出新,新颖别致,生动醒目,引人入胜。行文中又以“书在囧途”一线串珠,并以三个小标题巧妙组接,生动展现买书的尴尬、选书的波折之情形,鲜明凸显出作者学识广博、意志坚定、酷爱读书之个性,淋漓尽致地抒写出对自己喜爱之书的一片痴情。文章选取三个场景,又从卖书人、“我”、爸爸三个角度折射出当代中学生读书之现状,抒写出自我独特的体验与感悟,真可谓选材典型,剪裁精当,中心鲜明。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准确传神,幽默风趣,让人读来妙趣横生,兴味盎然!

拾起那些优美的华章

湖北一考生

世界有好书,书中看世界。

——题记

翻开书页,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那夹杂着生动悲喜的故事如画卷般缓慢展开,那些优美的文字如溪水流淌过我的心房,我爱看书,更爱用心去感受小说中主人公的酸甜。

追随她,倍感忧伤

这几日闲来无事,翻开《夏至未至》,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得忘了神,仿佛来到主人公就读的学校,静静地躲在香樟下。傅小司把另外一名女生用单车载回家时,我看到立夏眼神里的那种绝望和苦楚,她就那样呆呆地立着,目光迷离,目送傅小司离去。盛夏的热风一阵阵吹来,知了的叫声聒噪至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燥热的气流以及令人窒息的不安,炽烈的日光让人不得不低下头。立夏仍站在那里,佁然不动,像一棵树,不,准确地说,像一棵悲伤而忧愁的树。我的心像被绞着般痛苦,整个人被忧伤的海水逐渐淹没,那文字像藤蔓,将我紧紧包裹,让我无法呼吸,我想推开,却无能为力,漫天的忧伤席卷而来,充斥了我的世界。“吃饭了!”耳边响起老爸的声音,我终于回到了现实的轨道,轻合书本,回味悠长。

我拾起这片被人遗忘的忧伤,放入脑海中,仔细品味。谢谢你,书,让我切肤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

追随她,梦回北宋

北宋年间,小小的鱼馆,倾城的老板娘。千年鱼妖的饭馆上演一幕幕精彩故事,懒惰的狐狸精当店小二,精灵古怪的狸猫精当厨师。我追随着鱼姬来到她的小店,我运气好,碰到六扇门名捕快龙捕头来到酒店,讲述他上山追犯人的奇妙经历。我混杂在人群之中,找到一张椅子,坐下,侧耳倾听。听到好笑处,也会咧开嘴大笑;听到悬疑处,也会随之绷紧心弦;听到伤感处,也会垂泪哭泣,品一口茶水,微微苦涩之后,取而代之是甘甜。我问刚刚讲的是什么故事,鱼姬笑而不语。活泼可爱的明颜跑过来告诉我,故事名叫《相思藤》。我在那一瞬恍然大悟,原来刚才品的茶叫“相思”啊,因为有爱才有思,有思才有情啊!

我捡起这块充满相思的碎片,放入手掌,反复观察,久久思索。谢谢你,书,让我领略到相思与爱情的美丽。

追随他们,纵观生世

“一生一梦里,一琴一首曲,一世等一聚”,追随夏雪缘,我看到十世相恋,却无法相守的男女,可谓“有缘相遇,无缘相聚,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追随沈石溪,我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也看到了它们可爱的姿态。追随金庸大师,我看见各路大侠激烈斗争,以及称霸武林的决心和雄心。追随夏茗悠,我看见少年时纠结的情怀和心中暗藏的“小九九”。追随三毛,我看见她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生的种种趣事。读各种各样的书,悟人生之感。

好书似那茂密的树叶,为求知的人遮挡日光;好书似那阵阵清风,为求知者送去一片清凉;好书似那海滩上的贝壳,我们拾起了它,就拾起一点知识。我读书我快乐,生命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看书而绚丽。

花朵再美,也有凋谢的日子;烟花再华美,也有陨落之时;歌声再动听,也有结束的时候。但书不同,它会遗留在记忆中,永不泯灭。拾起那些优美的文章,奏响心灵的乐音,谱写人生的华章!

【简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巧、感悟深刻的佳作。文章以“拾起那些优美的华章”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体部分横向并列展开,用三个精美醒目的小标题巧妙组接,鲜明凸显出书带给“我”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感悟。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文章最出彩之处就是选用了经典故事与精彩片段,生动描绘出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根据书本内容,或概括叙述,或具体描写,不断变换人称与叙述角度,使得文章表达灵动,形象生动,摇曳多姿,更增强了表现力与感染力!

享受读书的乐趣

湖北一考生

从小我就爱读书,书籍似阳光雨露滋润我成长,为我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奶奶·诗歌

小的时候,我总爱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奶奶摇着头眯着眼读一句,我就跟着奶奶学一句,即便口齿不清,我也总跟着读得津津有味。

夏夜里,奶奶带我乘凉。我望着天边金玉盘似的月亮,学着诗人摇头晃脑地吟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奶奶见我的乖巧样,便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听,知了在树上唱得多欢,青蛙正呱呱地叫着呢!”我又想到了一首诗,得意扬扬地说:“我知道,这时候正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赞叹道:“我的孙女真聪明啊!”我听了这话,心里止不住地兴奋,好像得到了一大块金元宝,在小院里蹦啊跳啊,一边还吟诵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和奶奶的欢笑声荡漾在那个美丽的小院里。

妈妈·童话

慢慢地,我上了幼儿园。记得那时除了每天在幼儿园里学习、玩耍,我总爱拿一本本童话故事书,蹲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虽说书中的文字我不能全部理解,但里面的插图却引人入胜。

回到家里,我总是缠着做饭的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只好无奈地点点头,迅速地做完饭后给我讲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我都听得入神,乐在其中。我虽那样小,却也对故事里的人物颇有感触。我痛恨老巫婆送给小红帽毒苹果;我可怜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天的遭遇;我喜欢小红帽的美丽可爱,厌恶大灰狼的贪婪无耻。妈妈告诉我小孩子不能做坏事,否则一定会受到大灰狼的惩罚。我虽半信半疑,却也总是乖乖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爸爸·名著

上了小学,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在爸爸的引导下,我开始接触名著。一本本名人传记、小说故事,让我如痴如醉。《红楼梦》里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让人感慨万分;《西游记》里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让人为之惊叹。我感叹高尔基《童年》的悲惨;赞美《老人与海》里老人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闲暇之余,我就會找来一本本名著细细品读,我畅游在书海里,就像找到了宝藏,发现了新大陆。

一个暑假里,我不幸患上了支气管炎,整天咳嗽、呕吐、发高烧,还要忍受难闻的药味,我每天无精打采,干什么都觉得很烦。爸爸为我买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那本书里,我了解到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却依旧坚强,微笑面对生活,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相比之下,我这小病算什么!之后,我学着海伦·凯勒的顽强,乐观地面对病痛,积极接受治疗,终于康复,也终于知道了爸爸为我买这本书的用意,他是想让书籍教我勇敢坚强。

读书滋味长,静享其中味,心儿乐陶陶。

【简评】本文以“享受读书的乐趣”为线索,采用片段构思法布局谋篇,从三个方面来展现读书的乐趣,使得全文层次和行文思路都很清晰。行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现诗歌、童话、名著对“我”的影响,鲜明凸显读书之趣、读书之益,意蕴深刻。文章叙事具体,细节生动,使得“我”读书的过程充满无限情趣,富有生动性与感染力。本文运用了排比、引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极富文采,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读书爸爸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我们一起读书吧
可怜的爸爸
读书为了什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