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题解题指导与训练

2017-05-16 14:07李仰臣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馓子赏析

李仰臣

【总体呈现】

新课标指出,中学生要能“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言赏析是平时学习训练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中考语文必考的一个考点。它的设题方式主要有:①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②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③分析某段文字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④分析某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例析】

一、从遣词用语的角度赏析

大凡优秀作家,往往会反复锤炼用词,以此突出人物形象,彰顯景物特征,表达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有整体观念,把握上下文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作者的遣词用语。比如,鲁迅在《故乡》中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原题回放]2016年云南曲靖卷(阅读材料:《百合花开》)第21题:“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好在哪里?

[相关语段]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突兀”是一个副词,它的本义,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二是高耸。结合语境可知,“突兀”在此处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了作者的惊喜和意外。

[参考答案]示例:“突兀”有“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意思,也有“高耸”的意思。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时的惊喜和意外。

[备考建议]赏析遣词用语,一要弄清词性及词义,二要结合语境分析该词的作用,三要规范答题。答题格式:文中××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突出了××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作者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使所表达的意思生动、形象、活泼。我们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修辞+对象+特性”的模式来组织答案。比如,朱自清《春》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彩鲜艳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原题回放]2016年湖南长沙卷(阅读材料:《童真》)第22题: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相关语段]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明确该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并明确本体(“危险与世俗”“童真与善良”)、喻体(“浊流”“清泉”),以及“浊流与清泉”形成对比。据此,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危险、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把浊流与清泉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突出了童真之难能可贵。

[备考建议]解题时要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明确其使用的修辞手法之后,采用恰当的格式来分析其深层含义:①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②拟人:将××拟人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③排比。强调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④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⑤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增强感染力。⑥反复:强调××,更能突出主题或情感,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夸张:突出××的××特征,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⑧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比如,《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进行直接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困难,抓住其中的动词进行品味,就能从中看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考中,考查记叙和描写的试题居多。

[原题回放]2016年湖南娄底卷(阅读材料:《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第23题:请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相关语段]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企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画线句子中,从描写的角度看,“扶”“覆”属于对人物动作的直接描写,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结合语段可知,此句所表达的是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传达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备考建议]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作用:①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②描写:可突出人物性格或心理,可使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③抒情: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④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收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此类题答题的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方法,表现了××的××特点,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写出了作者的××情感。此外,遇到深刻、含蓄的抒情、议论句,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或见解,抓住句子中能揭示主题的“文眼”,透过字面义来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

四、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在作品中,作者往往会使用衬托、对比、铺垫、欲扬先抑等方法,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表现力。近年来,中考命题者加大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力度,以期透视和提升考生的阅读品位。

[原题回放]2016年甘肃兰州卷(阅读材料:《守桥》)第17题: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來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画线句子描写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的情景,属于环境描写。根据上下文的故事情节,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显然是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作铺垫。

[参考答案]①交代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作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备考建议]不同的表现手法有不同的作用:①衬托:或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②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对照,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③抑扬:或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能够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使行文有波澜。④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⑤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表达情感。⑥卒章显志:结尾部分画龙点睛,让读者充分准确地把握主旨。

五、从衔接照应的角度赏析

作者往往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处安排一些耐人寻味的句子,在结构上满足行文的需要,在内容上满足表达情感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的作用。例如,鲁迅《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渴望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原题回放]2016年广东卷(阅读材料:《平衡》)第16题: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

⑨……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析其作用。联系上下文可知,从内容上看,说明“我”与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但邻里关系比较冷淡;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叙述小王要“我”家换锁、两家都换锁的情节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

[备考建议]语句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①语句位于文章开头,作用一般是开篇点题、统领下文、设置悬念、蓄势铺垫、奠定基调等;②语句位于文章中间,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衬托对比、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③语句位于文章末尾,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等。分析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即剖析语句的内涵,则先要看看它是总起句、过渡句还是总结句,找准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间层层剖析,提炼出其内涵。有些语句的内涵也可从关键词入手去分析。

【小试牛刀】

破旧的厂房,惨白的灯光,雾化的水汽,油污的地板,锈蚀的机器,悬浮在光柱中的飞花飘絮……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纺织车间吗?经纱,或细若游丝,或粗如麻绳,成千上万根,从置于机器后方的盘头,像齐发的万箭与纬纱交织在一起,在综框规律的上下运动中,织造出各种各样的坯布。我们挡车工的工作,就是要保证所管辖几个机台的正常运转,在红灯亮起时第一时间赶到,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这样的工作,考验的不仅是眼力,还有一个人的细心与耐心。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无休无止的噪音,即使捂上耳朵,那声音依然不屈不挠气势汹汹地撞击着耳膜,几欲让人崩溃。在苦苦煎熬了8个小时之后,走出车间的我竟短暂地失聪了……

(摘自黄雪芬《青春的花朵》)

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柳的刚耿、柳的恭谦和柳的坚韧,常常让我联想到世代耕耘在大平原上的家乡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就像这平原上不起眼的柳一样,热爱生活,勤于奉献,不事张扬,默默地用平凡的生命装点和酿造属于自己的生活。面对那一行行、一片片的柳,我总是读出了欣然,读出了亲切,读出了陶醉,也读出了敬畏!

(摘自钱国宏《大美如柳》)

2.文段由柳写到了世代耕耘在大平原上的家乡人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识湄洲秋色,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听到的一个妈祖故事:传说千年前的湄洲岛金秋,漫山遍野开满了各色野菊花,从祖庙山一直铺展到莲池澳和九宝澜。年轻的妈祖——林默娘爱菊之高洁,经常与渔姑结伴,来到山野海边采撷,让殷红雪白的野菊花簪满两鬓,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芬芳的传说使我感受到飘越千载的山野清香。于是,对那座如美人秀眉般的岛屿,对岛上绚丽的秋色,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思。

(摘自陈建平《湄洲秋色》)

3.文段中加点的文字意蕴深刻,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这个芬芳的传说使我感受到飘越千载的山野清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见过奶奶做馓子的情景。麻油和面,里面放上些许黑芝麻,奶奶说,黑芝麻是馓子的眼睛,没有它,馓子做得再好看,也便没了神。面和好后,用擀面杖把面擀至长长的一段,中间用刀划开,成面条粗细,两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约莫五厘米左右,为一个馓子,拎起来,两端捏在一起,或是成对角线状捏合,馓子就做好了。

这时候,把馓子放在七成热的油锅里,翻两个身,停顿两分钟,待馓子成金黄色,即可出锅。捞出来的馓子放在竹筐里,控油冷凉,焦酥可口。在旧时的农村,每到过年才有机会吃到馓子,这可是待客的最高礼节。

(摘自李丹崖《油锅里盛开的花朵》)

4.请从文段中找出制作馓子的动词,并体会它们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姻是一个人最隆重的人生事件之一,而吴宇森却如此草草了事,像是一场应酬。而与他的婚姻比起来,仿佛摄像机才是新娘,片场才是婚礼现场。

有人说,要想成功,必先发疯,头脑简单,直向前冲。世人皆羡慕吴宇森导演的辉煌,却不知道吴宇森辉煌的背后,有着把事业当爱情来经营的执着与坚韧。

想成功,先当疯子,不当疯子,就没有以后锐利的锋芒。

(摘自李丹崖《先成疯子,再有锋芒》)

5.结尾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料,我下班回家,一眼就發现它又在北窗上颤颤爬行,重复着西窗的痛楚与艰辛、绝望与希望。三天里,花脸艰难地爬遍了北窗八块大玻璃的角角落落,均未发现出路。第四天早上,花脸失踪了。不知为什么,那几天我很为花脸难过并有些愧疚,我实在早该放归这个追寻自由的不屈生命。

小生依旧满足地住在上层竹笼中,每天吃了唱、唱了吃,只是体态渐渐滞重,鸣声也渐渐喑哑。西窗外黄叶飘飞时,一天早上,我发现小生僵卧笼中,它死了。

我把小生连同竹笼一同扔进垃圾桶。望望西窗外,天空一碧如洗,几片白云嵌在西天,很平静。

从此,再没养过蟋蟀。

(摘自陈凤尤《两只蟋蟀》)

6.分析文中画线句“天空一碧如洗,几片白云嵌在西天,很平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结尾一段删去是否影响文意?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那到了开奖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没中,会不会心中寒冷?

他笑了,牙齿在霓虹灯下像糖衣药片一样变幻着色彩。他说:不会。我马上又买新的一轮彩票,希望就又长出来了。我很穷,属于穷人的希望是很有限的。用这么少的钱,就能买到一个礼拜的快乐,这种机会,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不多。更不用说,这组数字还寄托着我的回忆。如果我选的这组数字中了大奖,她一定会注意到的,因为那是她的生日啊。紧接着她会好奇是谁得了这份奖金,于是就能看到我的名字。她立刻就明白我这一辈子没有忘记她,而且我有了这么多的钱,她也许会来找我……

(摘自毕淑敏《购买一个希望》)

8.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噪音之大,让人崩溃,表达了“我”内心的失望、痛苦。

2.联想和象征。抒发了作者对柳树和像柳树一样世代耕耘在大平原上的家乡人民的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3.“芬芳”既指妈祖喜爱菊花的传说使人觉得这个传说也变得“芬芳”,同时也蕴含着妈祖的高尚品质流芳百世之意。

4.和、放、擀、划、连接、拎、捏、放、翻、停顿、待、捞出、控油。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奶奶制作馓子的整个过程,表现了奶奶动作之娴熟,读来让人如临其境。

5.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主旨:吴宇森的成功取决于他“疯子式”的执着与坚韧。

6.这是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的心境:“小生”的死对“我”没有丝毫触动。

7.影响文意,不能删去。结尾一句单独成段,表明“花脸”这个追寻自由的不屈生命给“我”留下了永久的愧疚,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8.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作为“穷人”的“他”虽然没有中奖,但是内心又长出新的希望时的高兴心情。

猜你喜欢
馓子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镇江麻油馓子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步辇图赏析
“馓子王”沙塔尔的梦想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