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专题9 记叙文阅读

2017-05-16 14:15唐仕伦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韩三角梅水草

唐仕伦

【考点阐释】

中考对记叙文的考查,侧重于考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能力,在着眼于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向全面理解、局部精读、鉴赏品味等方面辐射。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既有对细微之处字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又有从文章整体着眼的宏观把握与感受;既有对文本大意的概括与认识,又有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的延伸与拓展;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考量。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查角度主要有:

1.记叙文:①对特殊词语及句子的分析与理解;②对记叙要素及记叙顺序的分析与理解;③对结构层次的分析与归纳;④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与归纳;⑤对表现手法、修辞及语言技巧的评析;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⑦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揣摩和体会。

2.散文:①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②把握散文的线索,梳理思路,划分段落层次;③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要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归纳中心思想;④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主要特点,感知其意境,感悟其意蕴,分析鉴赏其艺术特色。

3.小说:①把握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②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③概括故事情节;④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⑤概括主题。

【原题呈现】

例1.(2016·浙江舟山)现代文阅读。

喊 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了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頻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1期,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_________________→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恼→_________________→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解析】此题采用填空的形式,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即对小说情节及主要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时,先要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再找出关键句加以概括。文章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的”这个问题展开。当湖村人告知“我”身世时,“我”不信;“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开始疑惑;得到娘的确认后,“我”很高兴;大丫取笑“我”时,“我”很气愤;从娟子的口中得知真相后,“我”很难过;娘为“我”喊魂时,“我”很感动。这样一梳理,答案就水到渠成了。

【答案】①众人多次说后疑惑 ②娟子告知真相后难过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2)“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根据词句的意思和句子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语境以及故事情节,进行综合赏析。

【答案】(1)示例:“怔了一下”是因为娘对“我”这个问题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神情很不自然”表现娘的尴尬。“哈哈大笑”是娘掩饰自己尴尬的一种方式(给自己思考回答二丫问题的时间),同时,也是娘的一种策略,正话反说(玩笑话),以便“我”在娘与别人一样的玩笑中,相信自己是亲生的。这样写,突出表现了娘呵护二丫的良苦用心。 (2)示例:大丫的话纯粹是玩闹取笑;二丫的话除了玩闹取笑,另有深意。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3.结合全文,简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解答时,一般要先从句子的本意、描写方式和表达技巧入手,再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和主旨,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这个场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自然而圆润。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全文,理解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提取小说主题。文章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的”这个问题展开,但主体情节却是娘为“我”喊魂,小说正是通过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

【答案】示例:因为“喊魂”是小说的关键情节,不可或缺;“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借母亲“喊魂”表现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另外,作者借文中娘为捡来的“野伢子”“喊魂”,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

例2.(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阅读《驻守荒原》一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5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故事情节、文章标题的分析与理解,也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时,要认真阅读全文,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还要懂得文章拟题的技巧及作用,与本文相对照,把握文章以“驻守荒原”为题的深意。

【答案】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2.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点出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在弄清楚句子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后,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加以品析。

【答案】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答案】示例: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4.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尾作用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时,首先要知晓文章结尾的具体方法和作用,然后再联系本文,根据文章的情节和结构,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案】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6·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天津)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实实,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启蒙

熊巨全

①童年是一张白纸,要写什么字,画什么画,全靠设计师的设计。这个设计师无疑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一落地,第一声叫的就是妈妈。母亲的一言一行,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一个人能茁壮成长,母亲的启蒙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母亲就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她虽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她不仅心地善良、正直、勤劳,而且聪明、能干,善于面对各种困难。无论是地里的活,还是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爱我们爱在心里,从不惯我们、宠我们。孩子是母亲的亲骨肉,哪有母亲不爱自己孩子的,但要爱在点子上。我的母亲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教导我们办事认真、对人和气,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③我童年住在四川万县一个偏僻的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我家有六口人,父亲、母亲、小叔、我和两个弟弟。父亲天天外出打工,母亲、小叔天天下地干活。母亲走出家门时,常对我说:“你是老大,家就交给你了,要注意安全,放羊时要关好门,看好两个弟弟。”其实我当时还不满6岁,正如《红灯记》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的话,在我小小心灵里播下了自强、自立、自信,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种子。

④我们的邻居有三家,相距都不到一里路,谁家有事,一呼即到。四家的孩子加在一起,正好10個。我们四家都是以农为生,家家都有牛羊鸡鸭猫狗,这些动物,大人不在家时,都归孩子们管。大人下地后,我们就背着小背篓,牵着羊上山,羊吃草时,我们就割牛草、拾火柴、拣蘑菇、采野菜。背篓装满了,我们就在一起玩,赛跑、掰腕子、扔石块,看谁跑得快,谁的手劲大,谁扔得远、投得准。

⑤有一年大旱,粮食不够吃,父亲很发愁,而我母亲却不以为然。她笑着对父亲说:“不要发愁,你只管打工挣钱,吃的问题我自有办法。一是省吃俭用,二是多种高产作物,三是多搞点副业。”我们小孩子上山除了多采野菜,还跟着母亲学养蚕、种瓜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不仅南瓜、红薯、蚕丝大丰收,过年还杀了一头猪,卖了两只羊。

⑥我的童年,是在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中度过的。那时,我们的餐桌上很少见到肉,但五谷杂粮、南瓜、红薯、土豆等食物餐餐都有,每餐都是一扫而空。我们清晨起来,就跟着母亲干活,一直忙到天黑,精气神十足,母亲高兴地说:“真像几只小老虎。”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就该上学了。父母亲为了不让我们一辈子在山里放羊,费尽心思,想尽办法,终于在我6岁的时候,告别了小山村,把家迁到山外,让我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从而也结束了我的童年生活。

⑦我体会到,在童年,无论什么活动,都是陌生的,也是好奇的。一切事物只要尝试了,参与了,都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牢牢地记在心中,只要智慧的大门打开了,就能不断受益,让你更聪明,身体发育更健壮,这扇门打开得越早越好。

⑧现在看来,父母在孩子起步的时候,早早地帮孩子打开智慧的大门,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开好头,起好步,基础打好了,就能扬帆远航,到达幸福的彼岸。我这一生,之所以身强体壮、平易近人、家庭和谐,与我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最好、最早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

⑨我感谢母亲,爱我的母亲。

(选自《中国艺术报》2016年8月5日,有删改)

1.为什么说“一个人能茁壮成长,母亲的启蒙是至关重要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了哪六件事表现母亲“不仅心地善良、正直、勤劳,而且聪明、能干,善于面对各种困难”的优秀品质?请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⑧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母亲的启蒙”的内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难忘水草别样情

姚中华

①水草的气节,颇似山中的隐士,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春天来临,地面莺飞草长,花花草草争奇斗艳,它们却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

②水草称得上是水中的精灵。春天,几场霏霏细雨落在水面上,打破水面的寂静,也打破一个漫长冬季的沉闷与枯燥。当地面的花草开始发芽,水草也开始从水底托起细嫩的枝叶,一簇簇,一丛丛,萋萋葳蕤,透过水面看过去,似一团隐隐的绿。待到它们接近水面,一根根草叶便似柳条般柔曼,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如含羞的少女,轻歌曼舞,娉婷多姿。待到深春,水草的颜色由浅变深,河水也被映衬得发蓝、发绿。这时,鱼儿最为得意,它们摆动着机灵的身子,在水草中穿梭逡巡,追逐游弋,像是在迷宫里游戏。傍晚或清晨,水边蛙声四起,几只矜持的蛙无意中受到惊吓,急切跃入水中,钻进密匝匝的水草丛中,搅得水草枝叶一阵颤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有水草的地方,总是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

③出生在水乡,我却不知道水草是如何在水中繁衍生长的。它们依赖河塘沟汊里的一方清水,一生与水相依相伴,虽然有水的呵护,却享受不到雨露的滋润、和风的爱抚和阳光的直接哺育。它们无人种植,无人培育,真正称得上无人问津,只凭着柔弱的根系与鱼虾为伍,与淤泥为伴,春生夏长,秋荣冬枯,生生息息,年复一年地在一个隐蔽的世界演绎着寂寥轮回,延续着生命的接力。

④绝大部分水草,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不知道在植物学家的词典中,它们是不是压根就没有名分。小时候,家乡河塘中水草种类繁多,有一种长有鸭舌般细小叶子的水草,分布得最广,人们称它为鸭舌草。新鲜多汁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喜爱的食物。每到春末夏初,鸭舌草在水中长得茂密,河坝上便有人用两只细长的竹篙,伸进水中,拦腰夹住它们,然后用力搅动,连拖带拉把它们捞上岸,弄回家中喂鸭喂猪,名曰“绞草”。被绞上来的鸭舌草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然而,过不了几天,水中的鸭舌草又奇迹般地在原地蓬蓬勃勃生长起来,重新摇曳着柔软的身姿,在水中悠然飘动。我不知道这么脆弱的水生植物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⑤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中。所以,每年春天回家乡,我都会特意赶到儿时常去的河坝上、水塘边,去看一看,瞧瞧那里的水草。然而,前几年,家乡河塘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草也越来越稀少,许多水域已经寻觅不到它们的踪影。近两年,地方政府开始治理环境污染,茂密的水草又逐渐显现。

⑥曾经读过一首题为《水草》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生在水里/是一生的选择/长在水中/是一世的缠绵/河水能冲掉岩石的棱角/却冲不走对你无言的依恋……依恋是一种互爱互存,是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永恒的法則,如同人们依恋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蓝天。

⑦水草无名,它们隐士般在一方水泽默默地生存,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我想,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重现的梦境与色彩。

(选自《解放军报》2016年10月8日,有删改)

1.文中说水草“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请说说这“另一种方式”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第②自然段,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个季节,抓住什么特征对“水中精灵”水草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这一方水泽中默默生存的水草,作者告诫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流连在渔滩

屈银安

①在阿蓬江畔,有一个名叫渔滩的美丽山村,那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②放眼清晨的渔滩,那飘飘渺渺的雾,那雾中的山水,那山水中的树,那湖畔的花草,还有那牵着牛儿的牧童,仿佛都在翩跹起舞,忽隐忽现。早起的布谷鸟,唱着动听的歌儿,催人启程,踏着时光的脚步走进新的一天。傍晚,斜阳西下,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射在崖壁之上,洒落在灌木丛林之中。于是那红的黄的紫的粉的,还有青的蓝的绿的白的色彩,织锦堆秀,争妍斗艳,平添几多通透亮丽的景象。

③这次到渔滩,看到的变化让人惊诧。曾经破败不堪的农房换上了清一色的打扮,顶着蓝天白云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鸟儿们的乐园,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的笑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父老乡亲都变美了,变得叫人难以忘怀。

④漁滩的美,美在自然。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踏上一条蜿蜒的山路,看雨中的渔滩,有如朱自清的描述,像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在一片葱茏的绿色中,显露着她清纯的美。崖壁间,一帘瀑布飞花溅玉,撒落万斛珍珠。清澈的江水,像少女妩媚的眼睛,山间飘逸的云朵,亦似小姑娘的彩裙,吸引游人进入这童话般的世界。山是青山,水是绿水。青山重重叠叠,高低错落。碧水依山就势,曲折婉约。尤其是官渡峡、一线天、神仙洞和水寨,都别有味道。不是么?古诗有赞:入峡疑无路,依山好放船。千寻云径外,一线瓮中天。水寨龙长卧,渔滩鹭自眠。白芦终古散,待访洞中仙。

⑤渔滩的美,美在文化。香烟缭绕的神崖庙位于官渡峡一个小地名叫盐罐滩的半山绝壁之上,看上去像是长江边上被浓缩了的石宝寨。矗立船头向上眺望,飞檐翘角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看似近在咫尺,若要攀登上去,少说也得花上半个时辰。据传,神崖庙始建于清末,毁于“文革”,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多少年来,神庙有灵,香火兴旺。当年名噪一时的治病神水,说的就是这个地方。神水能否治病不必探究,而神崖庙的确有终年不断的山泉,喝上去甜津津的,沁人心脾。人们把它说成是神水,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可。那是一种愿望,一种期许,一种安慰。神崖又称神仙洞,神仙洞有无神仙,神仙神在哪里?这些问题就像峡江悬崖上的崖棺一样,是一个让人解不开的谜。这就是文化,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

⑥渔滩的美,美在乡情。如今来渔滩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有建得很美的农家小院,人字形的剖屋面铺盖着鱼鳞状的青瓦,乳白色的墙壁上镶嵌着赭红色的窗户,房前屋后的地面上铺陈着青石板。室内装修大气亮堂,城里人拥有的现代物件一应俱全。而更让人可亲可敬的是这儿的浓浓乡情。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无论朋友还是路人,他们都会用慈善的目光,向你传递心灵的和美与淳朴。一天,外地来客参观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一位经营农家乐的大嫂见状,立即用小跑的速度取来雨伞,为他们一一撑开。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相聚渔滩,坐在江边一家客栈,看见老板娘正在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并把自己碗里的菜往小孩碗里送。小孩赶忙说:妈妈,你不是说要讲卫生吗,自己碗里的菜自己吃。小孩看上去不过五六岁,稚嫩得可爱,却语出不凡。惊叹之余,只见小孩歪着脑袋,指着游人:妈妈,不要管我,快去招呼客人!在这儿,诸如此类的细节让我们看到渔滩美的深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爱。

⑦我想,要是把渔滩到官渡河长达数十里的沿江两岸,打造成土家吊脚楼,那将是一番怎样的美景。那时你来这儿,站在廊道上,春天欣赏柳絮飞花的婀娜,夏天享受江风拂面的凉爽,秋天遥望高远神秘的星空,冬天感叹挂满枝头的冰花。要是静下心来,坐在江边垂钓,鱼竿甩下去,你可以尽情地等待。等待的也许是一条鲤鱼,也许是一条鲢鱼,也许是一个大个头,也许是一条长不过一指头的小鱼,也许鱼竿提起来什么都没有,但它却永远充满着希望和悬念。

⑧朋友,你可以去马尔代夫看日出,去巴黎看日落,去日本看樱花,去爱琴海泛舟,这些景致各有各的不同魅力。但在渔滩,你可以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它的幽静,它的清纯,它的柔美,都是那些地方所没有的。

⑨渔滩的自然美,渔滩的厚重文化,渔滩的浓浓乡情,这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让每一个走进渔滩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选自《中国艺术报》2016年10月10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渔滩的美?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具体描绘渔滩多种元素叠加、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所写之景是写实还是想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89页)

猜你喜欢
老韩三角梅水草
美丽的三角梅
充满记忆的三角梅
你看见我的狗了吗?
三角梅
老韩的艳遇
三角梅商
老 韩
老韩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