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说明文阅读

2017-05-16 14:19蓝寿明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风信子亭子

蓝寿明

【考点阐释】

新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阅读材料,多从传统文化、科技前沿、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社会热点等方面进行选择;试题注重阅读理解;出题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有: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说明内容,筛选有效信息。此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围绕说明对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分析文章從哪些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等。

2.辨析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说明顺序应当依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说明的目的来确定。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式和层进式。

3.辨析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分清类型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外,还要综合考虑,区分主次,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同时不能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相混淆。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是第一位的。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其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即有的文章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与说明兼用,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主要体现在表示修饰、限制意义的词语上,形象性、生动性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上。

5.探究文本内容,拓展思维能力。说明文阅读的主观题要求体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是开放性试题,但答题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合理进行联想、想象和探究。

【原题呈现】

例1.(2016·河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第②③④段是针对“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来讲的,再结合第②段“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第③段“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可明确科学家的成果是“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第⑤⑥⑦段是针对“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来讲的,这也是科学家取得的研究成果。

【答案】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由“比作”“就像”“则像”可以判断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这种特殊基因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由分号和“而”可知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突出这种特殊基因的修复能力之强大。

【答案】打比方、作比较。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特殊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通读这三段内容可知,第⑤段“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指出了研究成果,第⑥段“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介绍了“微型植入器”工作的原理和过程,第⑦段“……但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对“微型植入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由此可以推断是逻辑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属于拓展性试题。解答时,先要明确材料内容——通过举例子介绍说明了划破手指之后伤口可以自愈。根据题干要求,回答“可以”,要联系文中内容,把它放在介绍“人体原本就具有一些自愈能力”的部分,即第①段;回答“不可以”,就要从材料内容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角度来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一:可以。适合放在第①段中,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 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6·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態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二、(2016·湖南郴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结

古 禾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整个结从头到尾都用一根线绳编织而成,千缠万绕,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中国人的情“结”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大结大事,小结小事,不同形状记载不同事情。正如《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可以说是中国结的滥觞。由此可见,绳结还肩负过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

③绳结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那时的衣服没有拉链,只能以衣带打结,人们用绳结盘曲成“S”形装饰在腰间,古人身上常常佩挂印鉴,所以流传下来的印鉴都带有印纽。南北朝梁武帝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诗,绮带编成连环往复的同心结,用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寓意“永结同心”。唐代有一种铜镜,图案上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寓意永结“秦晋之好”。明清时期,中国结发展到鼎盛,如清代服饰上的大襟盘扣。盘扣凝结着人的温度、感情以及机器、电子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朴拙和巧妙。另外,“结”还呈现在荷包、香囊、玉佩、梳子、发簪等传统配饰中,古代建筑如屋檐、门窗上,生活用具如桌椅、木箱上。

④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结在历史的传承中,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环绕盘曲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连,看似有一种祥云之气,线绳的变化和不同结饰的排列组合,变幻出藻井纹、双钱纹、喜字纹、琵琶结、吉祥结、蝙蝠结等不一而足的形态。而一根线绳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八面玲珑,都同根同源,这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⑤“结”字有牢固的意思。在多彩的汉语中,“结”字呼朋引伴,许多有凝聚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团结一致、结伴而行、结拜兄弟、结识朋友、结成联盟等。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等。“结发夫妻”,也来源于古人的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相结,寄寓夫妻同心永恒之愿。六朝诗人庾信描述过“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的动人场景。唐代诗人晁采在《子夜歌》中写道:“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这就是结发的真实写照。

⑥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憂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汉诗中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诗中以“结缘不解”比喻“如胶似漆”的亲密。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愁绪。宋代词人张先曾写过:“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万千情结,缠绵难解。人类的情感多么丰富多彩,结就多么异彩纷呈。

⑦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在大型会展或寻常百姓家中,壁挂中国结,是常见的装饰;很多现代饰品如戒指、耳坠、手链等,因为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更增加了古典和雅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奥运五色环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可谓“中国结”的变体。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不仅在会议现场装饰了很多的中国结,用于礼仪等服务的16套服装,也采用了盘扣、领花等中国设计,透露出中国服饰的优美。

⑧现代人对于中国结的情结,更彰显出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散发的典雅从容的永恒情结,就像一颗种子,一直都埋在中国人的心里。

(选自《月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第④~⑥段,简要说说中国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气息。

(1)中国结既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有祥云之气,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说明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能跟人“对话”了

余之敏

早有科学研究表明,植物间是可以相互对话的——它们通过向空气中释放化学信息与周围“同伴”交流,内容包括提醒“同伴”害虫入侵的警示,或是“讨论”周围出现的蜜蜂等传粉昆虫信息。

但是,如何让人类直接与植物进行对话,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最有效的方式。2016年6月3日,人类终于借助微软研发出的软件“Florence计划”,实现了人与植物之间的“对话”!

这款软件由六人组成的小团队研发,领导者海琳·斯坦纳是一位资深研究员,电脑技术也非常了得。他一接手这项令人脑洞大开的研究,就激情澎湃地带着团队全力以赴,利用植物对周围环境(如光频)做出反应,能释放电子和化学信号的这一特性,做出种种大胆尝试,试图创造一场人与自然界的全新“对话”。

他们借助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Azure云服务平台,所选择的植物是自然界中极其常见的风信子,希望以风信子为突破口,再举一反三。

当研究开始时,成员之一的海伦将风信子(昵称Florence)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装置中,又将该装置与电脑相连,然后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这时,Azure云服务平台就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刚刚输入的文字,并将其转换为易于被风信子接受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然后向风信子传递情感。风信子会利用离子流来综合获取那些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接着利用不同的光频做出回应。同时,传感器也将收集到一系列风信子“思考”的依据,包括叶子是否释放出防御信号、土壤是否变得干燥等,从而了解风信子对人类感情的回应。

最后,根据与风信子底部相连接的一台小型打印机所发出的信息,研究者把它翻译出来,就能看到风信子的“回复”了。而研究者通过研究那些“回复”,能明确感知当风信子处于困境时,它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学物VOC,来提醒周边的风信子危险正在靠近;作为回应,其他风信子也会释放出一种类似的VOC,进而阻止攻击的发生。

而当人类跟它们沟通时,它们会利用Azure云服务“回复”一两句话。那些话是从打印机上收集来的,与我们之前输入的文字具有极其相似的语境。有意思的是,风信子回复的内容还会带有一些受它“心情”影响的情绪。

请看下面研究人员翻译出的海伦与风信子的对话:

海伦:“你好。”

Florence:“嗯,你好。”

海伦:“你感觉如何?”

Florence:“很好。我很高兴。”

海伦:“你真好。”

Florence:“我觉得你也挺贴心……”

海伦:“谢谢,你太棒了!”

Florence:“谢谢你,你也很棒!”

海伦:“再见。”

Florence:“再见……当你每次走在花园里的时候,看到你是多么高兴!”

“也许我们目前不能完全、准确地理解风信子做出的回应,但这样直接对话的方式非常吸引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面对全球期待的目光,海琳·斯坦纳自信满满地说。

风信子只是人类与自然连接互动的第一个实例,海琳·斯坦纳希望今后不仅能阅读植物的传感器信号,还能发送信号并刺激植物内部交流,这样我们就能帮助植物以更自然的方式适应这个世界。

(选自《知识窗》2016年9期)

1.阅读全文,说说由六人组成的研发小团队是如何实现人与植物的“对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以“植物间是可以相互对话的”的研究成果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风信子只是人类与自然连接互动的第一個实例”中的“第一个”能否改为“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研究人员翻译出的海伦与风信子的对话”内容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这段话可以删去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叶 朗

①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子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子史。到了秦汉,亭子的建筑扩大到各地,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子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唐代宫苑中亭子的建筑大量出现。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此后,亭子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②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显得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③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了扬州的标志。

④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

⑤亭子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明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⑥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子。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⑦在众多类型的亭子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子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子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梅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⑧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选自《说意境》,有删改)

1.亭子有哪些作用?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又起着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⑤段中大量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子”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名亭多配有精彩的名联,请根据下述对联信息,选择相应亭名。

备选亭名:放鹤亭 半山亭 冷泉亭

(1)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

( )

(2)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 )

(3)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撒哈拉沙漠的气象灾害

凤 山

①“旱雨”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在沙漠中,干旱是常态,可是干旱时下雨怎么会成为灾害呢?原来这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旱雨”。在沙漠的高空有时出现了冷空气流动,渐渐地乌云密布,不久真的就下起了阵雨。雨点确实在空中降落着,却不到地面就消失了,地面上仍然干旱不变,故称之为“旱雨”。这种雨会令人怀疑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幻觉,故又称“幻雨”。

②雨点为什么会消失呢?那是因为沙漠地面上的沙砾岩石被热带的如火烈日烤得灼热无比,低空的气温也被烘烤得非常高,而且烤干了空气中的所有水分。这些高温而干燥的空气体积快速膨胀,比重减轻而不断上升,形成了向上升腾的干燥高温气流。雨点从高空降落的过程中,遭遇低空上升的干燥高温气流后,雨水就迅速蒸发,还没来得及降落到地面,雨点就已经蒸发殆尽了。

③于是,好不容易来到沙漠上空,可能降临干涸地面的水分又重新回到了高空。“旱雨”不仅让地面干旱灾情依旧,而且预示着沙漠温度异常之高。

④这种异常高温还可以孕育出大规模的“雨蒸风”、扬尘、风暴和沙尘暴灾害。所以,“旱雨”也是沙漠风沙灾害的先兆。

⑤[A]“雨蒸风”是沙漠地区长时期、大范围的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使得沙漠处于异常高温之下造就的超大规模的高温上升气流。这种气流足以使阵雨在半空中完全蒸发掉,所以被称为“雨蒸风”。

⑥这种气流干燥而又强大,它迅速向高空上升,把地面沙砾尘埃带上天空,于是产生了扬尘;它的迅速上升又使得地面附近的空间一刹那形成了大规模的负压区,势必促成大量空气前来填补真空,于是导致了地面的大风暴。扬尘、大风暴产生后,继而会酿成灾难性的沙尘暴。

⑦[B]撒哈拉沙漠中由“雨蒸风”引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的普通沙尘暴所无法比拟的。撒哈拉沙漠刚才还阳光普照,霎时就狂风大作,沙尘四起。漫天飞舞的沙砾尘埃遮天蔽日,天空如同晚上那样昏天黑地。鹅蛋大的砾石被刮得满地跑,打在脚踝上皮破血流,甚至发生骨裂、骨折;沙砾刮在脸上像针扎般疼痛,甚至扎破皮肤而渗出血来。

⑧有时被卷上天空的大量沙砾尘土又会突然砸向地面,赶着驼队穿越沙漠,最怕的就是遇上这种突然从天而降的沙砾尘土。人和骆驼必须迅速转移,以免遭到被风沙掩埋的厄运。

⑨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有时也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灾害天气。湿度几乎为零的沙漠空气中真能冷凝出小水珠吗?当然不能。不过,没有小水珠,一样能够形成能见度极低的大雾天气,这就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干雾。形成浓雾的并不是水珠,而是在非常干燥的空氣中布满的尘埃。

⑩在某些无风的日子里,无数颗极微小的尘埃久久地悬浮在低空,既不能沉降落地,也不会散去,沙漠中能见度因此大大降低,视觉上和普通的大雾天没什么两样。有时干雾天的能见度降到100米,甚至更低,使得穿越沙漠的驼队处于致命的危险之中。因为人和骆驼的可视距离如果不足1000米,即使经验再丰富的阿拉伯商人也无法辨别方向,在一望无边的大沙漠里迷路就是必然。

?如果停留在原地等待干雾散去,可能需要两三天,但也可能需要十来天,那么所带的水和食物就不够了,因此人们有时不得不在干雾天赶路。为了避免迷路而误入大沙漠纵深的死亡之地,当地的阿拉伯沙漠驼队会在穿越沙漠最易迷路的危险地段时,沿途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下一块石头作为标记。一旦发现可能迷路,就立即按标记原路返回,并沿途一一收回石块。

(选自《撒哈拉大沙漠告诉你》)

1.撒哈拉沙漠有其特有的“旱雨”,阅读选文,说说什么是“旱雨”,并指出为什么说“旱雨”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个画线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章开头“‘旱雨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一句中“之一”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91页)

猜你喜欢
风信子亭子
风信子
做自己
超级头脑训练营(1)
风信子花开的时候
蘑菇
风信子
蘑菇
课间十分钟
去菜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