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作 文

2017-05-16 14:21杜云信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名题目文章

杜云信

【考点阐释】

综观2016年中考作文,從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作文占据半壁江山,“笑傲江湖”;话题作文占比创下新低;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与往年基本持平;图画作文和想象作文在部分地市先后出现。从命题内容来看,写作对象上关注你、我、他,或以考生的视角关注社会;情感表达上关注“人情”“亲情”“友情”;在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关注诚信、友善、互助;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彰显个性;写作话题上贴合教材课文、单元训练题目、名著等。

伴随2016年秋季新教材的使用,2017年作文备考要注重教材单元训练的各类新题目,它们可能会以原题或变式训练的方式呈现在中考试卷上,以突出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成长”是中考考场不变的主题,关注个性化成长,秀出最美的青春生活,也是中考考场历年不变的风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学会发现和积累身边的美、生活的善、环境的真,把积极健康、自信阳光的生活素材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原题呈现】

全命题作文

(2016·上海)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解析】文题“没想到,真没想到”表示一种出乎意料,两次强调“没想到”加强了语气,说明事件所带来的震撼之大,影响之深远。此题可从两个角度构思:如果侧重写人,思路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他(她)是什么样的人”,欲扬先抑,先写对某人的误解,再通过一件特别的事表现此人身上并未被发现的闪光之处。如果侧重记事,思路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结果是这样的”,由一件普通小事感悟出不寻常的人生哲理;也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还可以这样看待或解决”,揭示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应着眼多个角度,不要受局限。在语言方面,除了生动、形象、具体之外,更要深刻,注重启发性,争取做到言近旨远。

[佳作赏评]

没想到,真没想到

上海一考生

以行走去感受生命中的美丽。

——题记

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们,周遭满是车水马龙。在我看来,山桥旅行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的老家在井冈山,但我从未真正感受过它的美景。一天,妈妈突然提议我们去采风。其实我本不想去的,因为觉得无趣,没想到,一向慵懒的妈妈这天会有这样不寻常的想法。用妈妈的原话说就是“去做一个行者”。没办法,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感叹于山上的美景——翠绿的毛竹与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交相辉映,没想到,看起来朴素的山原来也拥有如此这般的美景。质朴的当地人用富有革命气息的小米饭和南瓜粥来款待我们。虽然粗糙的红米饭难以下咽,却难以招架山里人的热情。饭后,我们继续向前行走,可早已疲倦的双腿已不听使唤了。但说好做一个行者,怎么能放弃?

脚步越来越慢,步伐越来越小,但意志却越来越坚定。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襟,我却依旧展现笑颜。我原本认为等到我真正登上顶峰,遥望大地时,会是满眼的毛竹与花,然而却真没想到,我感受到的是行走带给我的“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情与“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曾在爸爸的建议下去过赣州的古浮桥。那横跨贡江的桥看上去小而雄壮,胆小的我面对澎湃的滔滔江水想要放弃。然而说好做一个行者,怎么能放弃?看见别人都踏上了古桥,我便也壮着胆子上去了。

起初一阵眩晕,但很快我调整好重心,向桥的中间走去,“咯吱咯吱”,浮桥发出独特的声音,宛如一支低吟浅唱的昆曲。弯下腰来,我发现那钉入木桩中的铁钉早已生锈,旁边的间隙延伸到远方。我不知道这从宋朝便存在的桥有多少人曾涉足。可能有一群云游江湖的侠客,抑或有几位背着篓筐的采茶女子。天色渐暗,浮桥笼罩在月色中,散发出淡淡的光泽,随着波光云影逝去,我每走一步都踌躇犹疑,害怕一走到头,所有芳华都将失去。

最初的自己完全没想到,这一切会是这么的美好;没想到,这古老的浮桥也有着历史沧桑积淀下的美丽。如果我当时转头就走,就不会感受到这沉淀的精华。

真没想到,质朴的山崖还能给我以如此震撼;真没想到,古老的浮桥也有着如此壮观的美丽。

【点评】作者紧扣主题,移步换景,犹如一位出色的导游,选取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美景,用精致、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美丽至极的风景画,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行文中作者推翻之前自己的“臆断”,写出自己是真的 “没想到”,既呼应了文题,也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欲扬先抑的写法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半命题作文

(2016·福建福州)“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补题时,要注意到横线上提供给我们填写的词语只有“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不能抛开这三个词填写其他词;立意时,必须认真推敲题引中的关键词,即 “和谐”与“友善”,“和谐”与“诚信”,或“和谐”与“互助”,行文中要注意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材时,要根据“诚信”“友善”“互助”这三个限制词,选写自己最熟悉、最有体会、最有话可写的材料。这是半命题作文,且写作角度“三选一”,可以说,考题给我们提供的写作空间是相对有限的。

[佳作赏评]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

福建一考生

用友善搭起走进生命深处的桥梁,用生命之间的善意连结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题记

那是一双狡黠的小眼睛。

我小心翼翼地望着它,它也用那绿豆一般大小的眼珠子瞅着我。

它,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刚从外婆家里来到我们家一天时间。面对陌生的环境,它似乎感到那样害怕。它夹着小尾巴,一边远远地观望着我给它的狗食,一边盯着我是否会有其他不友善的举动。

我再次亲昵地对它说:“小宝贝,别怕,过来吃点儿吧,都饿一整天了,我知道你饿了。”它有些犹豫地扭了扭身子,似乎想过来。“来吃吧。”我再次友善地笑着,朝它指了指我给它的狗食。

它再次用黑曜石般的瞳孔盯着我,似乎在问:“你是真想给我好吃的东西?”

我善意地笑笑:“吃吧,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一边缓缓地,把装着狗食的盆子移到它的身边。

它眨了眨圆溜溜的小眼,后退了几步,看着我满是笑意的脸,又一步一蹭地向装着狗食的盆子挪来,似乎在说:“你可不能骗我害我哦。”到了盆子前,倏而,它又停下了,抬起头望着我。

“我不会骗你害你的,吃吧。”我继续保持着微笑,对它传达我的善意。终于,它一头扎进盆子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它似乎太饿了,一口气就将我放下的狗食全部吃完了。我看它吃完了,又对它说:“吃饱没有?饿坏了吧,你还要吗?”

它仰起小脑袋,友善地望着我,又望了望盛狗食的盆子,似乎在说“我还要”。

于是,我又给它放了一些狗食。吃完后,它亲昵地来到我身边,蹭了蹭我的腿,又用它的小舌头舔了舔我的脚,然后看着我,似乎对我说:谢谢你,我吃饱了。

看着它这么可爱的样子,我笑了。

我对妈妈说:“妈,小狗都喜欢上我了。”

妈妈对我说:“小狗感受到你对它的友善,所以就喜欢上你了呀。其实,小狗也是通人性的,只要我们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都友善相待,我们的生活就会有一种无比奇妙的和谐之美。”

妈妈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只要我们用友善搭起走进动物生命深处的桥梁,我们就可以用善意连结起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点评】文章开头对“小狗”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有力地凸显出小狗渴望得到友善与关爱;文末,又通过“小狗”的亲热之举有力地暗示了“我”的友善让“小狗”喜欢上了“我”。不仅生动地刻画出知情知意的“小狗”形象,又指向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显然选材技高一筹。

材料作文

(2016·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晚上洗完澡,妈妈就在喊:“衣服、袜子都放着,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你做。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儿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听了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解析】“自己来”是自我独立的宣称,是对自立的渴望。从文题出发,可以引申出“是自己亲力亲为还是别人代替完成”这个选择题,由此引起两个思考:一是学会自立的重要性——一味接受父母的溺爱,后果将如何?二是自立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同样重要。构思时要注意:事件求小,思路求巧。例如,写是否应该“自己来”,可以从生活的日常点滴谈起,以独特的视角,发表平凡的小事帶给你的感触和启示;写“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列举日常过于注重学习能力而忽视自立能力的事例,发表你的看法。当然,写作时也可以标新立异,选取不同的视角——对于“自立”,作为孩子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作为家长看到的又是什么不一样的境况,以此折射和反映社会普遍问题。

[佳作赏评]

妈妈,我走了

浙江一考生

推荐辞:一粒种子真情告白,勇敢成长。

亲爱的妈妈,我走了,我要走出自我小天地,去见识别样大世界。

春天,在您的温暖心脏里,我萌生了要探访外面世界的愿望。于是,在春风的呼唤声中,在春雨的洗礼中,在春阳的抚摸中,我在您的枝头探出了脑袋。啊!如茵的小草、芬芳的花朵、解冻的湖水、翩飞的蝴蝶、歌唱的鸟儿……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生机勃勃!看到这些景象,我倍感精力充沛,于是,我伸伸腰,使自己长大了些,甚至开出虽然微小,但也娇艳的花朵,为春天增色几分。

炎炎夏日,太阳失去了春天的妩媚和温柔,像一个恶毒的巫婆,使劲地煎烤着我们,我变得无精打采,耸肩垂耳,胆战心惊。为了抵抗太阳的威力还有狂风暴雨的袭击,我只好不停地从您那儿吸收养料和水分,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壮起来。终于,我抖落了零落的花瓣,剩下的花萼涨满了生命的琼浆,我变成了一枚小小的果实屹立枝头!

秋天是个离别的季节,风伯伯带来了远方的精彩,我的心变得不安分起来,妈妈,我想走出在您庇护下的这方自我小天地,到远方漂泊去。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会安定下来,不再流浪,妈妈,请不要悲伤!在来年的春天里,或许我会在荒凉的沙漠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拥有无限生机;或许我会在陡峭的绝壁上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增添无限景致;或许我会在繁忙的道路旁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减少无限尘埃;或许……

妈妈,请不要思念我,请不要牵挂我,在您的养育下,我已经足够强壮,我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我能抗击风霜雨雪,相信,走出自我小天地的我,一定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

妈妈,我走了,带着爱与希冀离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妈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再次照射在天地间的时候,请不要再早起去亲吻你的孩子,他已经走了,您再也找不到他了!或许他会出现在诗人的赞歌里,或许他会出现在摄影师的作品里,或许他会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那么,请为他骄傲!

【点评】文章以一粒种子象征青少年,以一粒种子的成长形象地映射青少年的成长,表达“我”勇敢走出自我小天地,创造新生活的决心和理想。别出心裁,胜人一筹;直抒胸臆,以情动人。既有对离开妈妈的不舍与留恋,又有渴望见识外面世界、奉献自我、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文中反复出现对妈妈的呼告,透出儿女情长,但又按捺不住风发的意气,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话题作文

(2016·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解析】此题是一道独词式话题作文。写好本题,要正确把握“读”与“懂”之间的关系。“读懂”是一个动词,“读”是方式,“懂”是结果。读懂一篇文章中的道理,读懂一首歌曲吟唱的情感,这是“读懂”的表面意义。此题材料中将“读懂”的内涵进行了挖掘和拓展——读懂人生、读懂真情、读懂担当、读懂科学、读懂自然、读懂一个人……读懂以前未曾读懂的,必然需要智慧,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可见,作文应做到有“读”有“懂”。如果有“读”无“懂”,或“读”得不具体、“懂”得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离题、偏题,或主题表现不深刻,影响作文质量。

在表达上,“读”是叙述,“懂”是抒情、议论。要想体现出“读懂”,本题最适合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叙事最好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如读懂了父亲的眼神、读懂了母亲的唠叨、读懂了老师的手势、读懂了同学的关切等,“以小见大”,写出真实的、新鲜的、与众不同的见闻与感受。行文中需借助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彰显生动、真实,让“读懂”更有说服力。

[佳作赏评]

读懂木棉的豪情开花

山东一考生

小路在脚下延伸,飘忽不定的脚步踏在石板上,一颗落魄的心在此邂逅了那位英雄。轻微的风慢慢拂着。夕阳西下,残阳烧不过它的豪情,风又拂不灭我心的激情。

时光飞逝,扼着我的咽喉,让我喘不过气,人生不断在绕弯,路上却起伏着可怕的绊脚石,与友交谈,分数不就是热点?双眼茫然的我,也只有看着别人的洋洋得意,听着别人炫耀的口吻。可是,哪一句没有像针般扎在我的心,直到深处?背负这些,却感到毫无动力。

周末,麻木的思维从题海中挣脱出来。走在石板路上,這里有我的童年。“哦!前面不是有棵木棉?”心里想着,却被眼前的景象定格了视线。风撕裂叶与枝的脐带,叶被卷起,带着泪水,坠落地面,光秃秃的枝头失去生机,好似奄奄一息的老人。“这是木棉?”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仿佛听见它在哭泣,还是说它沉默着等待死亡?我不解。这时,阳光落下,七零八碎地落在地面,我分明知道木棉用它的身体,去无力地反抗。“不是这样的!”我不敢再面对,转身就起步……

有一个星期没有出门,我觉得我真是太可悲!每天不是做题就是辅导,我被压得太难受,可是,这不是无可奈何?

迈出家门,出于本能,我决定去看木棉……火焰般的花朵,瞬间点燃了我的血液!没有茂盛的绿叶,有的是它坚挺的身姿,有力的枝杈,承载着夺目的生命力,木棉花开了!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好久回不过神,花开如此艳丽!风吹过,像火苗在跳动,周围持续升温,我已经感受到似火的傲气在我肩上、手边环绕,花朵以一种坚韧与超然无限盛开。虽然没有一片叶子,但这恰恰正是生命的顶峰与续写!生命岂可背负太多!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生命不就是要以一种豪情与脱俗去战斗吗!为何要活得苦涩?被学业压着,压不断坚固的脊梁,压不断灵魂的支柱!我露出笑容,这样就太轻松了,太简单了!就像落叶一般……

生命岂可被痛苦占据!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也就那么点路,何必浪费在这些负担上?因为一种洒脱与豪情,我读懂木棉开花的哲理,花开得如此豁达,人怎还会忧伤?

【点评】由事悟理,构思巧妙。本文采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写“我”看木棉这件小事,引出人生感悟。行文紧扣话题,小角度、大道理,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如“火焰般的花朵,瞬间点燃了我的血液”中的“点燃”一词形象、准确、巧妙地传达出“我”的惊喜与震撼;二是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当。

小作文

(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改写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求:①不少于130字;②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思想感情;③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解析】此题要求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改写前要读懂题干要求:不是单纯翻译这首诗,而是要在不改变原诗意境与感情的基础上,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该诗进行二次创作。

虽不是单纯翻译,但是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进行改写。这首诗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雨雾迷蒙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这首诗仅用28个字就将忽晴乍雨、气象万千的西湖晴雨景观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呈现出西湖妩媚多姿的神态,并抒发了对美丽大自然无比热爱、无比向往的情怀。

[佳作赏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

内蒙古一考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眼前便是杭州西湖。

我们来到了西湖岸边,欣赏水光如镜的西湖,湖水无暇翡翠、碧波荡漾,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远处看,西湖的风景尽收眼底,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多孔桥,还有那重重叠叠的山峰,古塔名寺,处处皆景。几艘游船在水中游玩,他们有三人一船的,有五人一船的。他们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任凭小船在水中飘荡,现出一幅悠闲自在的画面。在湖的中心,有一个小岛,岛上楼台小亭、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这就是西湖有名的湖心岛。往近处看,湖边种着一排排柳树,柳条一根根地垂下来,柔软的枝条随着风在空中微微地摆动,树叶碧绿碧绿的,长长的,尖尖的,像女孩子的长辫子一样。垂柳倒映在水中,使西湖的水更绿了。

正当我们欣赏这美景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烟雾弥漫。我漫步堤岸,霏霏的细雨下着,西湖的水涌上岸来。我深吸一口气,感到十分舒服,空气像被过滤了一般。看,远处的山朦朦胧胧,它们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别有一番奇景。近处,湖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大的圆盘子,露珠在上面滚动,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粉红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艳丽。

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

【点评】忠于原文,想象丰富,描写与抒情相宜,语言生动形象。

【常见题型撷英】

1.(2016·山西)亲爱的同学,在你最朝气蓬勃的年龄,爱上读书,导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是你灵慧的母亲,或者是你智慧的老师,抑或是你聪慧的朋友,甚至是……

请以“因为_______ ,我爱上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2016·江苏南京)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2016·天津)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4.(2016·江苏扬州)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

请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5.(2016·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④不得抄袭《独立宣言》一文的内容。

6.(2016·福建莆田)那雾,不知从何处而至,愈来愈浓,以至你看不清咫尺之遥的事物。

不知何时,那缕清风,那片阳光,驱散了混沌,明媚了眼前的世界。

雾,它可以困扰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

请你以“穿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符合要求;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2016·广西河池)请从下列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1)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1.以“那天,你向我走来”为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现实生活中,成功、快乐、幸福、荣誉……这些美好的事物,常常因为我们没有抓住机会,而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请以“我与____________ 擦肩而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3.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15岁时就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人生梦想:“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愿望。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106个愿望。人们惊讶地追问他,凭借着怎样的力量将梦想一个个踩在了脚下。他微笑着回答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不管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管你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不管你表现是否优秀,也不管你成绩好坏,我們相信,在你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片梦想的风景。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心底有蓝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4.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他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的妈妈停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你都得拿着,你能做到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做好每件事,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5.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相逢是首歌

题目二:寂寞是首歌

题目三:守望是首歌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隐含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见第92页)

猜你喜欢
校名题目文章
做好自己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追根求源
校名追求“高大上”是教育的短视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