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05-16 14:26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示例

2017年中考语文

“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

专题9 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撷英】

一、1.(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2.理解 关心(或关爱、挂念)

3.(1)“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2)“黯然”一词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4.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5.收到出人意料、令人回味無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表现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1.(1)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2)仍然毫无变化。 (3)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BD(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是“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还“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是“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据此,B项是错误的。第⑦段中说“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此时“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说明老伴眼中之所以“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不是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而是因为看到“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1.因为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一落地,第一声叫的就是妈妈。母亲的一言一行,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

2.承上启下,总领全文。

3.①无论是地里的活,还是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打理得井井有条;②爱孩子爱在心里,从不惯孩子、宠孩子;③教导孩子办事认真、对人和气,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④教育“我”要当好老大,在“我”小小心灵里播下了自强、自立、自信,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种子;⑤一年大旱,粮食不够吃,母亲想办法让一家人渡过了难关;⑥在“我”6岁时,把家迁到山外,让我高高兴兴地上学。

4.议论、抒情。作用: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5.“母亲的启蒙”指母亲开发“我”的蒙昧,使“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6.示例:母亲虽是一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不仅心地善良、正直、勤劳,而且聪明、能干,善于面对各种困难,是“我”最好的人生启蒙老师。

二、1.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

2.从初春和深春,抓住初春和深春水草的颜色和姿态进行描写。初春,枝叶细嫩,透过水面能看到一团隐隐的绿;待到接近水面,便似柳条般柔曼。而深春,颜色由浅变深,河水也被映衬得发蓝、发绿。

3.示例:水草有着令人敬佩的优秀品质:它们只依赖河塘沟汊里的一方清水,即使享受不到雨露的滋润、和风的爱抚和阳光的直接哺育,无人种植,无人培育,但却春生夏长,秋荣冬枯,生生息息,年复一年地在一个隐蔽的世界演绎着寂寥轮回,延续着生命的接力。而且,水草不但是鸭子和猪最喜爱的新鲜多汁的食物,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4.因为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重现的梦境与色彩。

三、1.开篇点明“渔滩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开门见山,结尾用“每一个走进渔滩的人,都会流连忘返”与标题和开头紧密呼应。

2.特写。作者从清晨和傍晚两个角度,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细腻地描绘了清晨飘渺的雾、雾中的山水、山水中的树、湖畔的花草、牵牛的牧童、早起的布谷鸟以及傍晚时斜阳的余晖,为渔滩平添几多通透亮丽的迷人景象。

3.自然美、厚重文化、浓浓乡情。

4.想象。因为此段开头作者就用“我想”二字明确地告诉了读者。

5.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渔滩幽静、清纯、柔美的特色。

专题10 议论文阅读

【常见题型撷英】

一、1.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2.“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4.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答出两点即可)

二、1.不是 而是

2.C (“君舟民水”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而C项体现的是“君命天授”的思想)

3.(举例论证)从反面证明了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4.示例: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

5.示例:每个人都应有对真善美等的敬畏之心,又应有不畏挫折磨难与未知的勇气。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1.错爱子女意味着毁灭。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

3.他特别反感孩子们睡懒觉,要求赶紧起床读书、种菜、养鱼、喂猪、种竹子去。女孩子还要纺线、做饭、洗衣,家务事自己做。不但如此,竟然写信通知他弟弟:将来绝不给子女留钱。

4.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唯有树良好家风,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真正许子女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1.C(其他三项都以偏概全)

2.“有用之书”指的是对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无用的书”指的是那些不授技能的书。

3.总分关系。第⑤段总说“多读‘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第⑥⑦⑧⑨段分别对这四点好处加以阐述。

4.(1)不能去掉。“或许”表示猜测,与事实相符。去掉后,语意太绝对,不够准确严密。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说明了“看似‘无用之书,实际上最有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5.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古诗文名句,论证了“读‘无用之书可以怡情”的论点,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1.用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中心论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1)比喻修辞,用来表达“迎合受众兴趣,引起受众关注”的意思。 (2)比喻修辞,用来表达“拘泥于一格一态,不求创新”的意思。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借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并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⑤段。这段文字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证了“好的思想、观点、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途径表达出来”的观点,这与第⑤段所阐述的“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的观点一致。

5.①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②不断增强受众意识;③好的思想、观点、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途径表达出来;④不拘泥于一格一态,以表达创新提升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四、1.做个自尊自爱的人。

2.既引出下文,又充当文章的事实论据,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示例:对比论证。如文章③④段,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自尊与自爱”和“不自尊自爱”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只有“自尊与自爱”的人,才能“到达理想境界和成就一切伟大事业”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B(“一个真正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也必然懂得尊重人和爱人”,并非“不受他人制约和限制”)

5.示例:适合。陶渊明与宋濂虽然都生活在贫寒环境中,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一种真正的自尊自爱,这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

【常见题型撷英】

一、1.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2.(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3.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

4.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二、1.(2)象征团结(或象征牢固)。 (3)中国结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

2.举例子 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

3.示例:第⑥段中“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引用古诗来诠释“结”的文化内涵,语言十分生动,文采斐然。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1.利用植物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能释放电子和化学信号这一特性,借助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Azure云服务平台,将研究的植物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装置中,又将该装置与电脑相连,然后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植物则会根据不同的光频做出回应,最后通过与植物连接的小型打印机打印出“信息”,从而实现人与植物的“对话”。

2.①引出说明对象——“植物跟人‘对话”;②用这一具体的研究成果来印证“人也有可能实现与植物‘对话”这一话题,照应文章题目中的“也”。

3.举例子。用风信子的具体研究实例使本来十分深奥又令人疑惑的道理很浅显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更明白、更信服。

4.不能。“第一个”说明植物与人的“对话”研究刚刚起步,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一个”只是表明这是研究的众多实例中普通的一个。两者意义差别较大。

5.记叙(叙述)。不能删去。展示一段海伦与风信子的对话内容,能够更具体地说明植物与人“对话”的真实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二、1.亭子的作用:①供人憩息;②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③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亭子在园林意境中的作用: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亭子这个小空间中来。

2.亭子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3.示例:第④段列举杭州西湖湖心亭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4.不能删去。“几乎”突出强调我国园林中绝大部分都离不开亭子,但并非所有园林都离不开亭子;如果删去,语意显得太绝对了。

5.(1)半山亭 (2)冷泉亭 (3)放鹤亭

三、1.“旱雨”:雨點确实在空中降落着,却不到地面就消失了,地面上仍然干旱不变,故称之为“旱雨”。原因:“旱雨”不仅让地面干旱灾情依旧,而且预示着沙漠温度异常之高;这种异常高温还可以孕育出大规模的“雨蒸风”、扬尘、风暴和沙尘暴灾害。

2.[A]作诠释。对沙漠中的“雨蒸风”进行解释,让读者对“雨蒸风”有清晰的了解。[B]作比较。用我国北方地区普通的沙尘暴与撒哈拉沙漠中由“雨蒸风”引发的沙尘暴进行比较,突出撒哈拉沙漠中由“雨蒸风”引发的沙尘暴灾害之严重。

3.逻辑顺序。首先指出“旱雨”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然后说明什么是“旱雨”,以及“旱雨”导致的异常高温所带来的“雨蒸风”、扬尘、风暴和沙尘暴灾害。从现象到本质,明确地告诉读者撒哈拉沙漠中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

4.“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旱雨”只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气象灾害中的一个,除“旱雨”之外,撒哈拉沙漠还有其他特有的气象灾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专题12 作 文

【常见题型撷英】

1.此题是半命题作文,体裁要求是演讲稿。首先补题,仔细分析作文提示与要求,明确横线处应该填的内容,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其他,但无论是什么,都必须是引导你爱上读书的“导师”。写作重点也应该是“导师”对你的引导过程和你的感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演讲稿的特点:格式上,要有标题、称谓、开场白、主体、结束语;表达上,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语言上,要口语化、个性化、有感染力。

2.“想一想”,可以是思考、探究,可以是行动之前的用心琢磨,甚至可以是一种追忆。“让我”是说要用第一人称来写。行文内容,应侧重于自我感受,重点写想的过程、想的内容与独特的内心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写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要写出波澜,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有深刻的感悟,写出浓厚的文化意蕴。

3.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值得”二字的理解和把握。“值得”谓价值抵得上,也谓有必要、有价值。此问题中的“值得”之意取后者。补充题目的时候,横线上填写的必须是动词,如点赞、追求、珍藏、尝试、探索等,以显示横线上动词所致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也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精神动力。

4.导语抓住“香”和“留”做文章,先用排比句由实到虚,一一列举“香”的类型,以帮助考生打开思路,找到适合的写作题材;又用排比句诠释“留”的效用,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一层层宕开,启发考生提炼富于正能量的立意。写作时,要以自身的点滴行动“感染他人,有益社会”,将“香”传承与传递。要写好本题,先要理解“香”,香是一种好闻的气味,文章所写可实可虚,但必须让人感受到“好闻”。另外,行文中,特别是结尾部分,要充分揭示“留”的行为、意义。这两点,任意一点拿捏不准,都很难做到切题。

5.立意时,可以围绕“兴趣”进行思考,从“兴趣决定方向”这一立意出发,表达自己的认识;也可以从“目标”角度思考,表达“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立意方向;还可以立足“追求梦想,调整方向”这一角度,表达对人生选择的认识,表现在调整中不断进步的主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意,围绕的中心都是“适合”。选材方面,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如陶渊明、李白等经典人物,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俞敏洪等时代领军人物;还有一些平凡的小人物,从他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挖掘出丰富的素材。

6.“雾,它可以困扰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雾”显然象征“迷惑或困住自己的东西”,可以是虚荣,可以是表面的成就,抑或是暂时的困难。行文时,要写出自己是如何被“迷”住或“困”住的,又是如何“穿过”这些“雾”见到阳光的,突出自己在这一经历中获得的感受和悟出的道理。

7.(1)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捕捉”重在发现和体会。关于“幸福”这一主题,考生写作空间较为广阔,容易打开思路,难度不大。写作此题的关键在于选材,宜“以小见大”,且真实可感。也就是说,选取身边的小事,且这件小事得让读者确实感觉到幸福,突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原来”,表明文中有一个转折的节点,前后有反转;或是顿悟的时刻,从未曾想到到恍然大悟;或是点化的瞬间,从忽视到重视。“我”是文章的视角,是第一人称,但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行文中的叙述者。“有”以及横线上填写的宾语,是文章要表达的重点,以往被忽略的“宾语”,是如何被“发现”和“重视起来”的,这一过程要展示清楚。本文适合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也可穿插议论和抒情,写出所感所悟,升华文章主旨。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1.写作此题的关键是确定选材角度。“那天”,是怎样的一天?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还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是一个大雪纷纷的冬天,还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你向我走来”,“你”是谁?是朋友,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抑或是其他人?那天,“你”向我走来,为什么走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么一梳理、思考,可选的材料自然纷至沓来。

2.此题中,“我”是第一人称,也就是说,要写自己的经历,写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横线上可以填写的对象很多,但要注意提示语中的限制——“美好的事物”,若读题不仔细,很容易忽视这一点。“擦肩而过”是写作的关键点,行文中要写清楚为什么会“擦肩而过”,是如何“擦肩而过”的,带来了什么后果,“我”对这次“擦肩而过”有什么感悟等。

3.此处的“蓝天”,显然并非是自然的天空,而是指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的事物或梦想。它可能是古典诗词,因为那经典的篇章能够将你带入文化的圣地;可能是理想家园,因为那绚丽的色彩可以让你得到灵魂的净化……写作此题,大部分考生可能会选择记叙文体,因而也不妨尝试写成议论文体,以求脱颖而出。

4.显然,材料中的核心句是母亲的那句话:“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你都得拿着,你能做到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母亲的话所蕴含的真谛是:人生贵在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绝不服输;唯其如此,方能創造辉煌,不虚此生。“牌如人生,人生如牌。”人生若设计合理,追求不懈,原本不如意的人生也会有满意的收获;但若设计不合理,或不能善始善终,原本如意的人生也会全盘皆输。因此,写作此题可以立意为:①人生贵在经营;②打好人生的“烂牌”。

5.三个题目可以合为一个有主题限制的半命题作文,即“ 是首歌”,横线上补充的部分要从“相逢”“寂寞”“守望”三个词中选择一个。这里的“歌”,显然是比喻意义的“歌”,不能实写,要写出情感或美德,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三个主题当中,“相逢”相对好写。“相逢”,可以从“实”上理解,即人之相遇,或“重逢”,或“萍水相逢”;但最好是从“虚”上理解,如“情感”上的“相逢”,“心灵”上的“相逢”,“见识”上的相逢。“相逢”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与伟人、名人“相逢”,与名著“相逢”,与书中的人物“相逢”,从这些角度来写更容易凸显新意,文章会增添几分亮色。

“现代文阅读”能力检测试题

一、1.这一细节描写,既突出了陈未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折射出他率真的本性,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了他极富感染力的授课方式。

2.示例:徐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很有文字功底。 秦老师:对学生非常慈爱、随和,平易见人,心中时时想着学生。 陈老师:热爱祖国,赏识学生,注意锻炼学生。

3.灰心气短——埋怨——钦服

4.从小就在金庸的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培养金庸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让金庸爱上了办刊办报。

5.示例:过渡句:“如果说梁实秋的老师是严师,那么陆文夫童年的老师几乎就是慈父了。”作用:此句先概括上文内容,再点出下文主要意思,承上启下,让上下文有机衔接在一起。

6.让读者对充气式太空舱的重量、大小有一个非常准确的了解,而不至于模棱两可。

7.不能。“许多”强调数量多,而“有些”没有这一层意思。

8.重量轻、空间大、成本低。

9.“让太空舱膨胀起来”这个题目,既点出了本文所介绍的对象及其主要特征,又形象生动,能有效激發读者的阅读兴趣。

10.示例:其内部空间达到330立方米,与一辆大巴车相当。它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热辐射片,具有私密性的床位、1个零重力厕所、4个窗户和2套控制推进系统,足够6个人在里面舒适生活。

二、1.这里的“心锁”,实际上是指修锁人内心那把永远都不能打开的欲望之锁。

2.一个“羞”字,将小李技不如人、自感羞愧的憨厚神态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进一步蓄势,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4.刘师傅身残志坚,靠着顽强的毅力自食其力;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常给别人方便,与邻里关系很和睦;很睿智,不动声色就将两个徒弟的人品测试了出来。

5.这句话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狐狸巴巴内心的紧张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假币”是全文的线索,故事主要是围绕狐狸巴巴手中的那张假币展开的。

7.故事的最后。给狐狸巴巴假币的“狗熊”,原来是红猫警官,而红猫警官这样做是为了考验狐狸巴巴。全文的悬念在此揭开。

8.执着、诚实、知错就改等。

9.示例:一次特别的考核

三、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飞”“追逐嬉闹”“飞奔”等词语,把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时间顺序。先是点出“惊蛰”这一节气,随后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来表示时间的推移;“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是暮春了。

3.①嗅觉: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②听觉: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

4.议论。从中读到了作者对济南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5.因为这些人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能享受生活,愉悦身心,自然是有福之人。

6.不懂就承认不懂,不要不懂装懂。

7.引出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事实论据。用来证明“不懂就承认不懂,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这一论点,提升论证效果。

9.论述专家想行行都懂、事事皆通,无异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从反面论证中心论题。

10.示例:①不能见利忘义,满嘴跑火车;②不能处处充当专家,信口开河,糊弄公众。

四、1.对遭受人类鞭挞的牛表示同情,并为之鸣不平;对人类的不人道之举表示愤怒。

2.因为牛的顺从与它的力量形成巨大落差,没有长时间的驯服,野性十足的牛绝不可能俯首听命于人类。

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牛的眼睛在无比纯净中永远埋着坚定的真诚。

4.承上启下。

5.示例:为人类劳作,任劳任怨;宽厚、亲和;真诚、坚定;忠厚但不失血性。

6.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是为了准确而生动地说明“巨菜谷”蔬菜长得十分巨大。

7.插入史前植物这部分内容,并探求其疯长的原因,实际上是为了解开“巨菜谷”的植物疯长之谜。

8.①土壤重水含量低,适合植物生长;②放射性环境刺激植物生长;③电场、磁场影响植物生长。

9.不能。“少说”的意思是“至少这么多”,而“至多”的意思是“最多是这些”,二者意思正好相反。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随便替换。

10.示例:科学家们将一些植物的种子放进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经过太空中的宇宙射线照射后,再带回地球种植,有的植物体形大增,产量也成倍增加。

五、1. 一个“僵”字,把“我”自卑、难过、手足无措的样子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 难堪——惊讶——感动——自信。

3.因为张影的支持让“我”丢掉自卑,重拾自信,获得了前进的力量和勇气,改变了我的一生。

4.非常赞赏。她有正义感,尊重同学,勇于帮助别人,善于鼓励别人。

5.示例:这篇文章读来令人动容。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一位中学同学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让“我”从此丢掉胆怯和自卑,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行文过程中,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展开描写,将当年情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难忘。相信读完此文,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6.成功需要一步一步来,定个“小目标”非常重要。

7.先介绍亚洲首富王健林有关“小目标”的论述,引出论题;接着通过剖析王建林的观点,亮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随后,由经商到世间万事,由个人到单位、国家,层层深入地论述制定“小目标”的重要性及好处;最后概括全文,号召人们制定自己的“小目标”。

8.不能。这句话将论述由个别引向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9.示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靠船下篙,确保能够实现,切不可好高骛远。

10.示例:如果目标脱离实际,就会事倍功半,劳民伤财,不仅容易挫伤积极性,浪费时间、精力,也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一、1.B(A项,“黠”念“xiá”;C项,“藉”念“jiè”;D项,“栉”念“zhì”)

2.A(B项,“根深底固”应为“根深蒂固”;C项,“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D项,“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

3.D(A项,“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意;系贬义词,用在此句中不当。B项,“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无法控制自己。C项,“天伦之乐”用来形容亲情,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4.C(A项,应改为“建立并巩固”;B项,应改为“……关键看广州影迷是否欢迎”;D项,“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

5.C(表演绳舞获得官职或朝廷恩宠的是在小人国。小人国的人们个子矮小,通过比谁跳得高而获得官职或恩宠,这符合他们的生理特征,作者这样写很有幽默感)

二、(一)6.D(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7.B(A项,名,前者指“名贵的”,后者指“命名”;B项,两个足都是指“充足”;C项,道,前者指“正确的方法”,后者指“思想道德”;D项,食,前者指“喂养”,后者指“食物”)

8.C[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作者认为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

9.羊不大应对之/而盛进食/食毕便退。

10.一会儿摆上饭菜,二王都顾不上吃饭,只是不停地劝羊孚吃喝。

11.前倨后恭(由不高兴到苦苦挽留) 不以为意

【附译文】羊绥的次子羊孚,少年时就才智出众,和谢益寿很要好。有一次,他一大早就到谢家去,还没有吃早饭。一会儿王齐、王睹也来了,他们原先不认识羊孚,落了座,脸色就有点儿不高兴,想让羊孚离开。羊孚看也不看他们,只是把脚搭在小桌子上,无拘无束地吟诗、观赏。谢益寿和二王寒暄了几句后,回头仍旧和羊孚谈论、品评,二王方才觉出他不同一般,这才和他一起说话。一会儿摆上饭菜,二王一点也顾不上吃,只是不停地劝羊孚吃喝。羊孚也不搭理他们,却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便告辞。二王苦苦挽留,羊孚不肯留下,只是说:“刚才我不能顺从你们的心意马上离开,是因为肚子还是空空的。”

12.比喻 大漠 月光

13.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此时此地,聽到家乡的芦管声,戍边将士凝望家乡的方向,表现了强烈的乡思和满怀的哀愁。

14.(1)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大漠孤烟直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15.①为了让奥运会更为公平公正,也更有信誉和吸引力。②兴奋剂药物的发明总是优先于检测技术,一些药物在当时难以检测出来。

16.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17.持续性红细胞生成受体激活剂是一种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EPO,提高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从而提高人体血液的载氧能力,提高人的耐力的新型兴奋剂。

18.不能删掉。“可能”一词说明有可能会导致肝癌和胃癌,但也有可能不会;如果删掉,语意就变成了一定会导致肝癌和胃癌,说法太绝对,不符合事实。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买一支钢笔 母亲和“我”为挣钱买笔不期而遇 “我”得到了一支钢笔

20.示例:(1)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拼尽全力拉车时的辛苦劳累。 (2)外貌和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母亲耗尽体力后的形象,令人动容。

21.示例:这支钢笔,虽然不很贵重,却来之不易,是母亲用辛苦劳累为“我”换来的。这支笔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值得“我”珍视终生。

22.示例:母亲生活艰辛,却自尊自强,不轻易向别人开口求助,而是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需要的钱物;母亲对孩子非常疼爱,为满足孩子买一支钢笔的愿望,承担起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艰辛劳动,令人感动。

23.略。

猜你喜欢
示例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阅读·训练”答案
上期“趣味·读写练”答案
这些知识我们应该知晓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中)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上)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