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如何避免燃油耗尽?

2017-05-16 21:56
第一财经 2017年18期
关键词:德鲁克燃油飞机

5月初,去年遭遇空难的巴甲球队沙佩科恩斯夺得了重建之后的第一座冠军奖杯。这支球队在去年发生于哥伦比亚的空难中,球队成员几乎全部遇难。我想知道,飞机如何才能避免燃油耗尽,不再重演去年那种悲剧呢?

—Jackson

“mayday,mayday,mayday”,这是每一个民航人都不愿听到和喊出的一句话。自从1923年作为法语maider(救命)的英文谐音,成为航空无线电通讯中最紧急的呼叫开始,每一次呼喊mayday都可能是一次重大事故的前兆。

根据哥伦比亚当地媒体披露的一段录音,去年11月底LAMIA航空失事的LMI2933次航班飞行员在坠毁前曾大声呼喊mayday,向地面塔台报告飞机燃油耗尽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力系统故障,并反复请求优先落地。

虽然现在失事飞机的两个黑匣子都已经找到,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解释客机失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不过缺少燃油似乎已成为其中一大原因—因为飞机在撞击地面时并没有发生爆炸,所以燃料当时可能已经耗 尽。

根据国际航空组织要求,飞机起飞前须保证加油量支持在飞抵目的机场后,至少还有能力继续以正常状态飞行30分钟,从而机组能够在非常状态下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在目的机场降落,或者选择在其他机场降落。而在油量只够满足30分钟飞行的时候,机长有权直接宣布进入mayday状态,向地面要求优先降落。所以,这个规定,可以有效防止飞机因没油导致的事故出现。

一些国家在此基础上有更严格的规定。比如中国民航局要求飞机在飞抵目的机场后,至少应该拥有足够45分钟以正常速度巡航的燃油储备。所以11月初北京雾霾严重的一天,国泰航空从香港飞往北京的CX312号航班在首都机场3次落地失败以后,还有足够的燃油可以继续飞行3个小时回到香港。

但飞机在空中因为燃油耗尽而失去动力的事故并非没有先例。

2001年,加拿大越洋航空TS 236次航班由于维修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飞机的二号发动机漏油,飞机在大西洋上空耗尽了燃油,最后依靠机长的得当处理,飞机迫降在了大西洋上的一处军事基地,机上309人才最终得救。

这次事故发生后,众多国家的航空局都对本国的飞行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飞行标准,同时也要求飞行员在严格执行新版飞行手册的同时,要更加精准地判断燃油缺失到底是漏油还是电脑故障,从而防止飞行员为了平衡两边油量而作出使情况变得更加危险的举 动。

对于这次事故,LAMIA航空代表曾解释,这架飞机应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降落加油,却直接飞往目的地美德殷;而机长未在中途加油,是因他自信燃料足够飞到目的地。

真相到底如何还未得到确认,但如果真是完全因为燃油耗尽导致的事故,那么这可能又是一起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陆泓

微博互动专区

五碗肌骨清风度:从南宅子出来,途经夫子庙,在路边的商铺居然看到周迅还是满脸胶原蛋白时的广告照,时空穿越感顿生。附近的肯德基人满为患,这就是《第一财经周刊》里说的消费折叠?那些在一二线城市没落的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却如日中天!Z862次是从西宁到汉口的列车,150元的软卧车票居然可以一人独享整个包厢,终于可以锁上门不担心劫财劫色了,美美睡一觉了。乘火车旅行真是美妙,可以四脚八叉地恣意伸展腿脚。随着民工深夜出站,被兰州天水的出租车搞怕了,紧急注册了摩拜单车,在站前广场扫码开锁,迎着西安的徐徐晚风,骑向大明 宫!

RE:喜欢这类细致的、慢悠悠的流水账记录。

爱吃炸鸡的大兔子:《第一财经周刊》说[花呗发布消费报告:90后比想象中靠谱准时还款率达99%],大学生能按时还款难道不是因为父母每月按时打钱的概率超99%?

RE:真相了。

读者来信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传奇故事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第16/17期合刊发表的《柬埔寨小镇重生》极有意思。讲过去的红色高棉的成员进入市场经济,根据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理论经营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个叫东来区的地方发展不错,其重要人物是坤那,他原来是波尔布特的秘书,也做过民主柬埔寨的高级外交官。他直到红色高棉败亡都忠于波尔布特,波死后接受托付,娶了他的第二个妻子。这个人的经营能力很强,带领过去红色高棉的成员共同发展致 富。

他们的农业生意非常成功,不少当年的老战士都致了富。坤那的继女,波尔布特的女儿出嫁时“举办了一场超级豪华的婚礼,用的酒都来自法国”。坤那1980年代担任红色高棉驻联合国代表期间接触西方经济学,佩服德鲁克,现在柬埔寨宣传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人问他波尔布特是不是好的管理者,他回答:“我不想就此做任何論断,让历史来评判吧,我关心的是未来。”这个传奇真是很有意味,人的命运和选择让人感 慨。

—张颐武

RE:的确,有些时候是一念之间的事,有些时候又没有这么幸运了。

局外人看抢房

最近,周围的人讨论的话题几乎都是“买房”,与其说周围的人,更应该说是这个城市的人!

我所在的这个沿海城市,刚刚勉强从三线跻身进了二线,还是从去年的CBN得知。而从买房到抢房的现象,貌似是今年春节后的事了,几个国内著名房地产开发商的楼房、填海新区的海景楼房开盘,一下子让这个房子问题火了(这几年都火,只是这次火得有点不接地气),搞到房管局都要在五一前出来辟谣“限购”的消息。

其实,这一堆又一堆一大早排队买房的人里头,排除一部分托,一部分中介机构,剩下刚需买房的老百姓有几个?这个现象正常吗?是不是我们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房间也要开始跟上一线上涨潮流了?

话说上周去厦门旅游,坐了几次滴滴,反正跟师傅都可以聊的话题就是“房价”,短短的几次交流,我才知道我对厦门房价的认知还停在三四年前,而且听说,泉州都连带涨了起来,这泉州和厦门还是有上百公里呢。种种现象联系起来,真的感觉这泡沫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下,真不会轻易破灭。

猜你喜欢
德鲁克燃油飞机
飞机失踪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燃油泄漏闯了祸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奔驰S500车燃油表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