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出身的外卖设计师

2017-05-16 08:43韩冰
第一财经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设计部设计师工业

韩冰

身为饿了么的设计部总监,张怿却常常对同事们说,自己的“品位”是部门里最差的。

在进入饿了么之前,他为大众汽车做了7年的工业设计。2015年回国后,他感受到了完全不同于德国的创业氛围。饿了么的创始人向他发出邀请的时候,他很快就答应了。“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样的时代融入到其中,而不是一直待在一些比較传统的行业。”张怿说。

对当时刚起步不久的饿了么来说,选择一位有500强企业工作经历的设计师,能够帮助公司避免很多错误。但对张怿来说,这意味着他不仅要快速习惯新的工作氛围和方式,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外卖行业。

作为工业设计组的负责人,张怿要负责从外卖箱到公司品牌标识的全套设计,其中包括如何用设计推广品牌,这不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他原本也没有接触过外卖员和外卖车。“用外卖车做广告”的想法并不在他的计划内。但在前线负责推广的同事提出了这个建议:仿照宾馆里常用的“请勿打扰”门牌的形状,制作饿了么的广告牌,挂在外卖车的把手上面,形成流动的广告。

“汽车设计处在整个工业设计金字塔的顶端,基本上能做汽车设计的人,做其他工业设计都没有问题。但由前线的人提出创意,而不是由设计部决定一切,这是互联网公司特别崇尚的东西。”张怿说。这种工作方式给了他惊喜。按照他在德国大众的工作经验,员工分工明确,他甚至不被允许插拔自己座椅下的插头,因为公司规定插头要由固定的同事管理。

因为对新工作适应得还不错,张怿很快升任了设计部总监,这时候,他更要学习如何从一个创意者转变为一个创意的领导者。

他关心的议题开始囊括行业趋势和部门管理,而不再是设计得好不好看。虽然自认为是“设计部里品位最差的”,但他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设计部门不是广告创意公司,它应该首先满足公司在业务上的设计需求。而他要做的,就是整合现有资源,让团队和设计更加系统、规范。

“公司之前经常遇到合作方要求提供视觉识别系统(VI),但是这么大的公司居然一直没有这个东西。”张怿说。担任总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饿了么的VI系统,详细规定了饿了么的logo、品牌名称等使用规则。

然后他发现,对设计师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改进。设计部刚刚成立时,设计需求往往被随意分配给某个设计师,既没有明确的分工,也不规定完成时限。

张怿接手后,对部门工作制度做了规定。他按照设计师的业务水平,把他们由低到高分为设计助理、设计师、高级设计师等5个等级,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设计师在一个小时里能完成的工作量。他把所有的设计任务量化,按照惯例计算出完成一项设计任务需要的时间,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起先,设计师们抱怨设计需要灵感,不能完全用时间衡量。但张怿没有打算改变决策,他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设定预估工作量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安排工作,实际的设计时间若超过设定,说明工作方式有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无止境地拖延。都是做设计,他认为外卖公司和汽车公司不会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转变期。”张怿说。

C=CBNweekly Z=Zhang Yi

C: 为什么从汽车行业跳到外卖行业?

Z: 当时互联网—特别是O2O—完全颠覆了我的观念,我很疑惑既然亏钱这个事情怎么能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被烧掉?后来了解了商业模式,我才下定决心到互联网行业里打拼一下。如果在传统行业资历确实会越来越深,但这和我本身的性格不是特别契合。

C: 有什么业余爱好?

Z: 我对摄影、休闲骑行都感兴趣。我上大学的时候互联网还是web1.0门户时代和博客时代,我自己办过一些小网站,还喜欢写博客分享自己的见解。

C: 压力大的时候怎么调节?

Z: 我以前觉得需要调节,后来发现把压力大当成常态之后,一下子轻松了。我们部门需要持续地输出创新,你要是真让我放松一天,我反而不知道要干什么。当然如果有真正所谓压力小的时候,我会出去旅游。

猜你喜欢
设计部设计师工业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事业的子弹
推荐一个设计师
工业人
斯柯达首席设计师跳槽宝马
房地产企业促进设计和成本优化工作配合的探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