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经济发展“质变”的广州样本

2017-05-17 21:14谭保罗
南风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广州指标

谭保罗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最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人才和资金这两大生产要素的积聚。一季度靓丽而健康的经济数据说明,广州走对了方向。

2017年一季度,广州经济运行稳定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为4692亿元,增长8.2%。同时,增速高于全国(6.9%)和全省(7.8%)的水平,也高于北京(6.9%)和上海(6.8%)。

在部分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脱实向虚”无法遏制的当下,广州却反其道而行之,经济大有“脱虚向实”的态势。

一方面,在广州,基于中产阶层财富管理、实体经济直接融资需求的保险业、产业基金这类“健康的金融业”正在崛起,对经济的贡献已超越房地产。另外,房地产行业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则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微观市场主体结构也不断优化。一季度,制造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92.47%;大型企业落户数量增速喜人,新登记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内资企业达126户,同比增长34%。

一季度,广州GDP继续位居一线城市前三,但对广州而言,GDP早已不是最重要的。近几年来,随着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广州经济发展正在从“数量”过渡到“质量”的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广州城市经济发展成绩的评判指标正在转变:一座城市的好坏,越来越是看它能否为城市未来的创新卯足后劲和积聚动能,是否让实体企业和市民真正受惠,是否给年轻人职业发展和人生带来希望。

超越GDP的经济质量“新指标”

一季度,广州GDP继续保持一线城市第三城的位置,同比增速高于京沪。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广州,其经济质量早已远远不是GDP所能衡量的。

几大“最健康”的经济指标,广州都异常醒目。作为衡量实体经济关键指标的工业用电量(6%)和铁 路货运量(10.7%)两大指标,广州的增速均创近5年同期的新高。同样,衡量商贸活跃程度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广州增速达到了12.5%,这一增速居国内六大机场首位。

对中国的城市而言,出口是另外一项衡量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中国强劲的出口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保证,也是维系这个国家国际支付能力的基础。

尤其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隐现,资本外流风险加剧的时期,一座城市的出口更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这方面,广州为国家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一季度,广州出口的增速达到31%,在全国主要沿海出口大城中位居前列。此外,作为传统的大港,广州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了 11%,这一增速同样位居国内十大港口首位。

和 GDP相比,另外两个数字在评判经济质量和实体经济实情方面更加重要,它们被称为城市的“效益指标”。一季度,广州全市税收总收入(23.7%)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4%)两大效益指标增速超过或接近20%。

在一些排行榜中,经济“含税量”(税收收入/GDP)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指标。此外,在“脱实向虚”的大背景之下,工业利润则越来越被看作关键指标。在一线城市中,广州这两个指标都表现不俗。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经济发生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负面现象,即随着部分一线城市房价的高企,居民不断加杠杆、甚至假离婚进行“踩踏式”抢房,极大地挤压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某些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衡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健康程度的指标,长期处于低位。广州是个例外。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03亿元,同比增长9%,这一数据的增速超过了 GDP增速;此外,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3222.80亿元,增长 14.9%。

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中国经济要复苏必須要“消费升级”,但这种讨人喜欢的说法未必现实。普通人的“消费扩大”显然比先富人群和“多房群体”的“消费升级”重要,前者对中国经济的复苏更加重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挤压居民消费的情况并未在广州出现,这是中国经济难能可贵的一种“正能量”。

大项目和产业积聚的“杠杆效应”

2017年开门红,广州在宏观层面出现了众多醒目的“健康指标”,这背后是微观层面的活力爆发。

工商数据显示,一季度,广州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万户,同比增长36.76%,比去年同期增速高出近44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金286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06%,高出去年同期增速94.06个百分点。

其中,大型企业落户数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新登记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内资企业达126户,同比增长 34%,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339亿元,同比增长213%。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一些传统外资积聚城市和地区惊呼“外资撤离”的时候,广州却成为了一线城市中吸引外资的高地。数据显示,一 季度,广州新登记注册资本过千万美元的外资企业达37户,同比增长106%,注册资本金总额达4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

在广州新增的大项目、大企业投资中,富士康增城项目最值得大书特书。2017年3月1日,富士康“第10.5代线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在广州增城破土动工,投资 610亿,这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郭台铭为广州带来的,并不只是一个富士康,而是全球IT制造业的一个集团军。郭台铭就表示,该项目将带来大批的供应商落子广州,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大批IT配套企业。未来,将在广州增城形成一座科技新城。

富士康增城项目的落地,这是广州近年来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一大硕果。这背后其实也展现了广州城市发展路径,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的一种高超策略,即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为枢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落地,从而让广州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全球的IT产业竞争已经进入“大军团作战”阶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大企业才有资金和技术实力不断抢占产业的前沿阵地,在这个行业一种“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趋势将越发明显。一座城市如果要真正发展创新型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吸引大企业进驻,产生一种“技术外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企业早已拥有了一种“生态积聚”的能力,即大量的供应商即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围绕大企业而生存。大企业落户某地,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将跟随而来。因此,一座城市的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会产生一种强大的产业集聚的“杠杆效应”。

广州显然看到了产业的这种剧变。思科(广州)智慧城、GE医疗项目、富士康项目都是广州顺应这一产业趋势,实现城市经济“弯道超车”的高明举措。

大项目带动的“杠杆效应”是明显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广州市制造业新登记市场主体4269户,同比增长92.47%,彻底改变制造业新登记市场主体一度增长疲软的态势。

一直以来,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程度高,市场活力足。但客观地说,除了国企部门之外,广州在IT、生物医药等重要行业领域很少有产业巨头,产业格局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广州通过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吸引巨头落地,有效地补上了这些产业短板,将为广州的产业发展卯足后劲。

别人“脱实向虚”,广州“脱虚向实”

在中国部分一线城市,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一直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无论地方政府如何调控,房价上涨的现实和预期都无法被扭转,与房地产相关服务机构越来越火,乃至吸引风投的巨资追捧。近年来,随着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推进,广州房地产一直相对平稳,并未出现暴涨,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留足了空间。与此同时,随着近期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的见效,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工商数据显示,广州房地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新登记房地产行业市场主体430户,同比负增长,为-31.52%。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大幅下滑达3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低位运行状态。

房地产由于其特殊的投资属性,因此也很容易被看成是一个“类金融行业”。一座城市能否吸引资金,金融业是否发达,房价高不高,往往是一个最直观的指标。

不过,这个规律对广州并不适用,因为广州发展的金融业有点“与众不同”—它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而非资金空转套利,追逐高资产泡沫的金融业。

一季度,广州金融行出现“井喷”。全市新登记金融业市场主体309户,同比增长55.27%,比去年全年14.76%的平均增速高出了40个百分点。

此前的2016年,广州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8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9.2%,超越了房地产业,成为全市第五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速11.1%,在全市服务业增速中排名第二。

发展金融,有所侧重,侧重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中产基层财富管理的“健康的”金融业开始在广州勃兴。2017年4月,国新央企运营(广州)投资基金正式落地,其总规模达1500亿元,是广州迄今为止单体规模最大的基金,也开创了广州市国企与央企投资运营平台合作的先例。

此前,广州已经与银河金控、中证报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分别建设南方总部,建设报价系统私募股权市场和大宗大众商品市场,以及相关的创投基地。

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发展和引进的金融项目都以直接融资为主,其目的是给企业降成本(利息)。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35万亿元,在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48万亿元),占全省(含深圳)的60.65%。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已经达到 52.3%,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通过直接融资,为各类企业减少融资成本超过250亿元。

此 外,代表中产阶层财富配置需求的保险业在广州悄然勃兴。2016年,全市共实现保费收入1166.1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长64.2%,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全市保险法人机构(总部)也由3家增至5家。

广州保险业为何会快速崛起?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是中产、富裕阶层重要的财富管理的工具,由于广州在科教文卫领域的优势,以及良好的、成本合理的宜居环境,珠三角的中产、中小企业主更愿意生活在广州,因此,也更愿意在广州寻找保险机构配置资产。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最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人(劳动力)和资金这两大生产要素的积聚。一季度靓丽而“健康”的经济数据说明,广州走对了方向。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广州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最新引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