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5-17 21:49万淑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万淑华

摘 要 創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口号,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旧的教学观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好象教学唯一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和巩固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记,而且总怕自己教少了学生不够用。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总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发挥。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民族的未来,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学校教的知识再多,也不可能使学生到社会上去完全够用。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视学生为灌输知识的“容器”,应视掌生为探求知识的伙伴。教学应富有启迪性,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主体地{立;应该把教会学生学习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付出智力代价。从而实现获得知识、训练能力的价值。

例如: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让学生用12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先直观地说出新摆的长方体的体积,并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规律,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是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好而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发现规律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学中创设操作情景,变静为动,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获取知识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再拿一个和这个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用这个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感到公式是自己发现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创设问题情景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引趣方法。

3鼓励学生求异、求活、创新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如果我们教师整天板着一副面孔对待学生,学生一见到教师就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的话,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智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何谈发展求异思维?又何谈培养创新意识?牛顿因为看到苹果从树上脱落后,不是往天上飞,而是往地下掉,所以引起了他的猜测、怀疑,从而潜心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伟大论断。教学中我们也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有一次我在上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一课时,让学生用圆锥往和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装沙子后,我让学生说说,通过操作,发现圆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什么联系,有很多学生说,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正好装三杯,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也肯定地说,这个结论是对的。可有位学生却说,不是正好装三杯,只能装下两杯半,说这个结论是错的。这时我没有责怪这位学生说他故意捣乱,或埋怨他笨,而是帮助他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客观原因,帮助他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并鼓励说这种精神值得提倡。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知识,鼓励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的精神;反之,如果学生长期认为,老师讲的一定是对的,没有必要去怀疑、去争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了疑,没有了问,造成思维的惰性,哪来的创新意识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许多问题,我们应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不断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为造就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