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和人眭化的教学

2017-05-17 14:07田荣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田荣艳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需要把社会的基本要求纳入到它的教学之中。为更好地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宗旨,可以针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当代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教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一种宏观视野,即把社会的基本要求纳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之中。以下是基于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这一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到底谁是主谁是客,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希望以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灌输式的教学难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并抹杀过程,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与灌输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结论,主动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这一过程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在我四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经历中,就有过不少这样的实例。

咸耀斌同学是四年级四班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该生不仅打架逃学,而且经常对同学和师长进行口头侮辱。班主任老师和我面对这种情况,总是试着对他进行教育,“不行……”“不许……”“不准……”“应该……”成为了我们之间的日常对话。然而,四年的学习生涯和道德教育历程并没有使这位同学发生丝毫改变。为此,课余时间和教学研讨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特别喜欢用语言表现自己。针对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我组织了一次班级讨论,让全班同学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开展德育修身课。这次课的重点在于自我反思,其次是他人总结。修身课上,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缺点、不良习惯在全班面前反思一下,针对这些不良习惯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寻找出最适合这些学生进步的方法。此次德育反思课取得了很大成功,成耀斌同学积极参与,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比如,他变得爱干净了、不打架了,友爱同学、尊重师长了……虽然他还有很多缺点,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一点点改进自己,这正是我们品德课的目的,即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来修正自己。

这次修身课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践,它让我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品德与社会》更贴近学生的情感,并与他们的心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生理需要,也包括心理需要;既包括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既有低层次的生理需要,也有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如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尊重学生的高层次需要,意味着我们要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遵循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理念,而非冰冷、功利的理念。

首先,我們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人是群体性动物,在个人的成长中要遵守社会的公共准则,但由于个体的发展不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不能粗暴地设立严格的量化标杆,束缚学生的个性,而应该尊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特点差异。这样一来,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学生心中被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讲授与自学结合。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更倾向于选择讲授与自学结合的方式,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甚至在其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无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三、鼓励学生拓展课程维度

学生不是被动的被教育者,他们是教育的主人翁。而《品德与社会》课也不应只限制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活动范围也不限教室大小的区域,它的真正王国在社会生活中。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示我们要把这门课交还给学生,交还给生活。例如,多关注学生课余与假期的状态,鼓励他们交流学校之外的经历与体验,联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进行思考等,尽力从时间的一维和空间的多维角度扩展思想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