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明心学下杂剧创作的矛盾

2017-05-18 08:48唐小梅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矛盾

摘 要:晚明,陆王心学占据其文化宗主地位,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自由。汤显祖深受影响,抨击传统礼教,尤其在关注男女恋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的《牡丹亭》创作于这一时期,通过塑造杜丽娘爱自然、爱自由、爱生命的反封建反传统的女性形象,为后世展示了他的“至情论”思想,极具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意义,但从与陆王心学主张的众多契合之中,也存在着些许矛盾,这关乎作者自身局限,更关乎时代束缚。

关键词:杜丽娘;柳梦梅;梦;矛盾

作者简介:唐小梅(1995-),女,汉族,四川中江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一.情寄梦境,虚实差距悬殊

《牡丹亭》中,杜、柳二人的爱情经历了灵与灵、人与鬼、人与人恋爱三个阶段,引人入胜的便是第一阶段——梦中定情。在《惊梦》这支曲子中,杜丽娘初见柳梦梅, 便“两情相和”,与他共成云雨之欢,这时的爱情是自由自在的,是杜丽娘爱情的理想模式,这场“美丽”邂逅直接引起杜丽娘二次游园《寻梦》情节,梦中相会,梦中相知,且看此梦,是在杜丽娘瞌睡、老夫人不知梦的内容的情况下发生,幸好梦是不能被控制的,做梦的人是可以撒谎的,否则,在她那种变态家教监控下,便不会有接下来寻梦、还魂等一系列凸显杜丽娘“至情”情怀的情节出现。可这次游园却又是趁春香去传递茶汤时丽娘独自进行,以求“安心”,纵观作品,春香其实也是一个封建反抗者,杜丽娘对她来说应该是不会存在戒心的,可为何她不让春香发觉?

后人对汤显祖的胜利在于构造了这种虚幻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正是虚幻才使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不能否认汤显祖取得的颇高的艺术成就,但也有一些疑问,《牡丹亭》的创作目的是要通过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传达与陆王心学契合的反封建礼教思想,而作品中最引人入胜、最核心的部分都与梦相关,为何会安排一个梦来将其笼罩禁锢?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杜丽娘在虚幻世界里任清流飞泻、爱火炽燃,在现实中却立马成为知书识礼的闺秀、“不向前人轻一笑”。所有的美好、浪漫部分都在虚幻的梦里,回到现实,仍然需要面对的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其父、其母、其师。

二.现实爱情的尴尬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乃所谓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死后,她的婚恋被冥界所感动而得到支持,判官任其鬼魂自由活动,以便找到柳梦梅,并让花神保护好她的肉身,预备其还魂。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说:“杜丽娘隽过言鸟,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而这份缠绵与执著却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他们此时的恋爱是半自由的,无法跟第一阶段灵与灵的恋爱相提并论,杜丽娘的还魂是她与封建礼教坚决斗争来的胜利,汤显祖也用人间与冥界对男女自由恋爱的不同态度来反衬现实人间的残酷冷漠,可柳梦梅之后的表现,则是杜丽娘莫大的尴尬!

此前,柳梦梅立下誓言:“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真挚的爱情使杜丽娘感到温暖,然而,当杜丽娘游魂前来与之幽欢时,这时的柳梦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处在现实生活中,固然,他受到人间现实的种种制约。见到杜丽娘的鬼魂来奔,他担心杜丽娘是天仙,“薄福书生,不敢再陪欢宴,尽夫姬留意书生,怕逃不过天曹罚折”,表现出与杜丽娘的坚定不相符的画面,并且后来得知杜丽娘是鬼时,显得十分害怕,不能领会杜丽娘的苦心和为爱情而做出的牺牲,他甚至说杜丽娘妨碍了他受礼的志诚:“只因世上美人面,改尽人间君子心。”这些话语很难不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爱情的不坚定,可以说,他根本不懂得杜丽娘“一灵咬住”的“至情”,也无奈,他作为一介书生,考取功名本来就应该被作为是人生头等大事,爱情受阻,可以放弃;功名受挫,整个生命都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杜丽娘可为爱而死而生,柳梦梅却不能为爱而死,如此周折,“至情”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单方面的了。可见,作者创作到这里,在对“情”高度张扬的同时也是对传统伦理观念默许和妥协。

三.时代造恶

推及溯源,便是创作杜柳形象的汤显祖,反抗的不彻底性。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读圣贤书,科举入仕,但政治上的翻云覆雨、官场上的拉帮结派,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和教训,于是他效法陶渊明,并在此期间完成了《牡丹亭》,对于柳梦梅这一形象,他都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思想附加在其身。

另一方面,汤显祖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已慢慢走向没落,他随泰州学派罗汝芳学习心学,受心学影响极深,并把体现于人本心之中的“生生之仁”,即“重情”思想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便是心学思想下的产物,从单纯地进行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深入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和对人物终极情感的关怀,契合心学,描写杜丽娘对自由个性矢志不渝的追寻,出生入死,撼人心魄,宣扬真情的神圣和超越生死的力量,大胆表现出“情”对“理”的挑战和反抗,充分展示对人的感性情欲、自我生命的追求,大胆地改变“礼”的首要位置,把“情”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我们看到,作者在创造男女主人公形象时,两种思想——封建传统思想和心学自由进步思想并存,虽说这样会使整个剧本情节一波三折,富于情趣,但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其创作在契合中矛盾重重,“至情”还是“至理”?仍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鄒自振.陆王心学对晚明文学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3]黄天骥.<牡丹亭>创作的几个问题[J].文学遗产,2007(1).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一生爱好是天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惊梦》的情与爱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不一样的《柳梦梅》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