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理论视角下对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

2017-05-18 15:23苏畅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学生

苏畅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6)

摘要:挖掘和培育具有良好心理韧性水平的航海类专业学生,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应对能力,是他们从个体内部和外部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心理韧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航海职业特点对航海类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要求。

关键词:心理韧性;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先进航海技术的广泛应用,船员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由于船员的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海难事件在所有海损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船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被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培养优秀的航运人才,从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再到心理素质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心理韧性理论的含义及评估工具

心理学界对于心理韧性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心理研究者发现,在个体所处的情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个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调动和调控适应这种情境的能力,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挖掘出来,推动着个体对克服困难的境遇,去追求生存及发展的需要,这种来自生物遗传的自我调节机制,引发了当时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热议,伴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提出了“心理韧性”理论,即个体在应对灾难和压力中,以维持、促进个体生存、成长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随着学术界在心理韧性理论领域研究的不断关注,在心理学中的不断应用,在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心理韧性的评估工具的开发也不断的发展,量化工作的使用也在不断的研究与深入,在心理韧性评估中量表成为了主要的工具,国内外已开发出来十多种量表。目前,国内研究的中文版心理韧性测量工具,在我国被广泛应用,更适合我国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开展心理韧性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国内的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主要包括于肖楠和张建新翻译修订的中文版(CD-RISC)、李海垒、张文新和张金宝以心理韧性的动态模型为基础修订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陈建文和黄希庭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其中的一个分量表即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分为自控性、灵活性、挑战性和乐观性四个成分。近期,胡月琴和甘怡群以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为基础通过访谈法开发出适合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共27个题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在已公开发表的心理韧性量表中,多是以心理韧性的特质理论或过程理论为基础编制的,在积极心理学研究背景下,心理韧性中的潜能观理论也在发展,这就成为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二、航海职业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心理韧性的要求

现代航运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各级对船员工作经受的压力已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但作为这个职业仍然属于艰苦职业,如职业特点使海员长期与亲朋分离,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环境空间狭小,工作性质与外界社会脱离,日常生活严重匮乏,在航行中地域气候环境以及在远航过程中要经常面临不确定危险因素的威胁等,这些都对海员的心理韧性提出了比常人更高的要求。

1、职业的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船队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船员增强了职业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目前,也在强调航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与国际接轨。因此,对于这个行业的船员如果要适应新的形势下发展,许多新的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规则都需要了解和学习。此外,由于船舶的自动化水平的发展,船舶的工业、机舱的设备、航海技术也同样在不断的更新,对于外语水平的应用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船员的职业要求在增高,压力在越关心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生涯。

2、安全感的缺乏

远航的职业特点,长年累月在海上漂泊,海上天气变幻无常、甚至会有不测风云,既要保船、保人、还必须要保证货物的安全,他们的思想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除了航行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海面和海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船员们对于船舶避险的安全压力很大,加上恐怖组织以及海盗、海匪的猖獗,有时还会遇到不明国籍舰艇只追逐拦截。船员普遍感到没有安全感,每天除坚持正常工作外,还不得不去花很大的精力去防范海盗、海匪、离港检查以及反恐的保安演习等。

3、情感的需求

船员不是特殊的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船员,在经历远航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与家人朋友分离的焦虑与痛苦。还会面临着与恋人分手、家庭矛盾、夫妻情感危机、父母需要照顾、抚养子女,解决家庭中亲人生病需要照料,子女升学就业等等诸多家庭中的琐碎事情,也无时无刻不影响船员的情绪,给船员的思想也造成了极大压力。虽然我们的船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高度的政治觉悟,尽量做到克制不影响工作,但免不了为家庭问题牵肠挂肚,精神压力无法消除,影响思想稳定,影响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G E. The m eta 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e [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3): 307-321.

[2]HUNTER A J,CHANDLER G E . Adolescent resilience [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1999(3):243-247.

[3]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 2010(4):12-17.

[4]GROTBERG E H. 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project: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4th Annual Convention,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Psychologists, Banff, Canada, July, 1996: 24-28.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学生写话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