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5-18 08:28易兰华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岗位

易兰华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专业与课程建设

农产品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易兰华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在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内容及主要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专业群建设的本质与意义,要求专业群的组建必须注重专业间的相关性,建设专业群课程体系时一定要突出共享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需求,要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加强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与管理等五方面经验。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专业

一、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其实现向农业强省转变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全省供销系统所属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对流通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统计,2015年,全省供销系统所属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90万,其中新增就业岗位16万多人。

作为湖南省供销总社主管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相关领导、教师深入各地市、县进行农产品流通领域(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比较详实地了解到现阶段湖南农产品流通领域(产业)急需农产品销售人员、生鲜连锁店经营人员、网络营销人员、冷链物流管理人员、国际商务人员、农产品安全检测人员等流通类高素质人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学院为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以更好地为湖南农产品流通领域(产业)培养以上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示范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核心,联合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专业,组建了农产品流通专业群。

二、农产品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成和建设

1.根据农产品流通领域(产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在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专业群对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定位: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于培养农产品经营企业销售经理助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生鲜连锁店店长或大型超市生鲜主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农产品网络营销人员;国际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从事大宗农产品进出品业务的国际商务人员;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员。

2.依据专业群各专业目标岗位要求,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专业群对群内各专业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构建了专业群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知识和技能点进行细化、重新整合与序化,构建了如下图1所示的“1+1+X+1”专业群课程体系。即:群内各专业均需开设“1个人文素养模块”和“1个专业群基础模块”课程,实现“底层共享”;第一学年结束后,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再从“X个专业群核心课程模块”中任选一个学习,实现“中层分立”;进入大三,群内各专业学生再从“1个跨岗位拓展课程模块”中选择3门左右课程学习,实现“高层互选”。

图1 “1+1+X+1”农产品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

3.制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遴选与更新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完善,是实现课程体系建设整体性突破、促进高职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专业群先后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涵盖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与拓展课程模块的专业课程标准共37个。

在制订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时,一方面引入专业群内与各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岗位的相对应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从而实现“双证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在通过调研深入掌握各目标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的基础上,对各目标岗位工作领域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归纳和序化,整合归纳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

4.以“教、学、做、评”合一为指导,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酷宝消毒长效抗菌喷剂市场调研与推广策划”等企业真实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与推行项目制模块教学组织形式,每一门专业技能课对接、依托一个稳定企业,集中阶段式教学,并以技能抽查标准为基础,以企业考核为主,实行以操作能力为核心的结果考核。

(2)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评”四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3)采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MOOC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5.打造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首先,根据各专业每门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行业需求,按照集方案设计、教学准备、网络教学、作业管理、实训实践、考试评价和互动交流“七位一体”的框架,制定了《农产品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等37门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全套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次,围绕专业群内各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岗位相对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建设了助理营销师、茶艺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包括考试大纲、练习题、历年真题、模拟题在内的培训资源。

最后,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将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共享,满足我院及其他院校师生、员工、社会学习者等的教学与学习需求,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6.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1)所有课程均建立了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并通过网络对学生公开的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每门课程开课的第一节课向学生公布该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标准。

(2)根据专业特点与不同课程类型采取了灵活的考核形式。对于理论知识较强的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以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对于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以阶段性考核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技能为主的大部分实训课程,采用以学生作品为载体的“终结性评价”。

(3)将企业评价纳入课程评价主体。一方面,所有专业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与审核都有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以实操为主的技能性课程,专业群实行了“双指导老师制”,学生课程成绩由学院和企业两位指导老师共同评定。

三、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经验

1.专业群建设的本质与意义要求专业群的组建必须注重专业间的相关性

从近年来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来看,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高办学效益。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办学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从一定意义上讲,专业群建设是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促进专业之间优势互补,从而有效解决该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办学配置水平。

因此,高职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一定要注重专业群内各专业间的相关性,切忌随便拼凑。专业群应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或者技术领域相同,或者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共同组成。专业群内各专业应该拥有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共享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与整合,提高办学效益。

2.建设专业群课程体系时一定要突出共享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而专业群共享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则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体现专业群的本质和实现专业群建设意义的关键所在。

为此,要求在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时,应综合考虑专业群内各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在对各专业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归纳专业群内各专业目标岗位对能力的共性要求,并通过对这些要求进行细化、整合、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来说,专业群共享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在专业课程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应在1/3左右,以充分实现群内各专业在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3.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需求

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专业群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与前提条件。而现阶段,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推进教学资源共享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在现实中,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有一定的资金资助,而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更新与使用却缺乏具体的要求与激励,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需求,从而使各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重建设、轻共享与使用的情况,进而使专业群教学资源的建设流于形式。

因此,在进行专业群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需求,进行制度创新,着重于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使用进行激励。

4.要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虽然是二级学院及专业群内各专业,主要人员是各专业的专任老师,但要想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却需要学院领导以及学院教务处、实训部、财务处、人事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参与、配合。为此,需要成立由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和财务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成立由分院长为组长、分院副院长和专业群各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为副组长,骨干专职和兼职教师为组员的项目建设执行小组,并详细规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的基本职责。

5.加强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与管理

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应有专项预算。同时,学院应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

[1] 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89.

[2] 左武荣.借鉴KAS培训法构建高职国贸专业群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5,(3):129-131.

[3] 车广侠,李飞燕,李晓红.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09-110.

[4] 鲁娟娟,王俊,等.高职院校“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职教通讯,2016,(9):1-4.

2017-01-21

2015年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课题“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专业群建设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GX1533),主持人:易兰华

易兰华(1969-),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岗位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