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5-18 10:01张延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

张延俊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生源,大多来自合点并校前规模较小的村级教学点和村级完全小学,日常生活都由父母亲自照顾。合点并校之后,走读生变成了寄宿生,学生年龄偏小,过早的离开父母家庭的呵护而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很不适应,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寄宿 学生 心理健康

【基金項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6)GHB135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36-02

一、寄宿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不善沟通,性格孤辟

由于寄宿生每个月有20天不能和家长在一起,而到了周末或假期回家,又因为家长上班或打工,也不能很好的陪陪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几乎没有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导致许多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日渐减少,甚至有的学生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基本无话可说。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情况。

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

寄宿生活让部分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究其原因:一是过早的独立生活方式导致情绪焦虑。小学生突然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独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缺乏安全感而情绪焦虑。二是小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心理的发展经历着童年期与少年期的交替,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但父母却不在身边,当他们独立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会感到很茫然而产生情绪焦虑;三是由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思想简单,孩子寄宿于学校,一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孩子有了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的态度粗暴,轻则谩骂,重责打、罚,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自控力差,容易冲动

寄宿生和走读生相比,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冲动。特别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对孩子过分溺爱,疏于管理和教育,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二、有效解决寄宿生不良心理问题的策略

1.用师爱哺育孩子的心灵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寄宿生由于远离自己的父母,缺乏情感的交流,心理上比较孤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平常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性的动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温暖,从而爱上自己的老师,爱上自己的学校,进而减少孤独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2.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农村孩子比较害羞,一般很难向老师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从中了解学生心理现状,及时疏导,让孩子们体验尊重和信任,树立自信心。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

(1)营造富有人文气息书香校园。校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所以,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

(2)创建宽松的班级环境。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贴心人,要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3)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课任教师要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人际关系指导,使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等交往原则;通过耐挫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解除烦恼。

(4)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心理引导。由学校派人或到校外聘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教给他们缓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体方法,使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及时得到矫正。

4.家校齐抓共管,拓宽沟通渠道

一是定期让孩子与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二是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和教育方法;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寄宿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时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者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备受重视,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