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竞赛在民办高校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2017-05-18 10:01史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

【摘要】通过介绍大学生数学竞赛基本情况,阐述了数学竞赛对于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浅析了数学竞赛对民办高校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竞赛 民办高校 数学教育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49-02

一、大学生数学竞赛概述

1.数学竞赛发展概况

大学生数学竞赛起源于苏联和美国。莫斯科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举办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美国自1985年开始由美国数学协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直延续至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起于2009年,全称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竞赛由中国数学会承办,是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

浙江省因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数学历史,一直以来对数学教育非常重视。早在2002年,浙江省就开始面向省内高校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全称为“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该竞赛由浙江省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参赛的学校和学生逐年增多, 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2.数学竞赛的特点

大学生数学竞赛属于基础型数学竞赛,侧重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为例,赛题主要集中在微积分课程范围内,以单变量内容为主。省内各高校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加,是一场属于群众性的科技活动,提倡“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逻辑思维的舞台,為发现和选拔优秀的数学人才,进一步促进大学数学类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3.我校参赛概况

我校于2016年首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共组织73名一年级学生参赛。赛前进行十余次专题辅导,学生积极性高。我校参赛学生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十二名,参赛总成绩在浙江省52所高校中排名第37,其中经管类的成绩排名第19位。成绩从侧面反映了我校办学的综合能力, 检验了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意义

上海杉达学院是恪守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的一所本科民办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学校立足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民办应用技术大学,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民办高校培养的本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综合重点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应用人才以及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不同。需要在专业知识基础上,有较强的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双方面要求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更需要学生具有出色的创造性思维、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心理素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包括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民办高校过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调, 各种原因造成数学类课程总课时不断减少, 而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对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量却无法减少。这种减课时不减量的矛盾,给民办高校数学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较少课时里将高等数学的主要思想传递给学生?进而提升数学素养?经过实践,大学数学竞赛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竞赛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即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工作学习中的毅力就越强。相反,自我效能感差,则容易引起焦虑,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也容易产生退缩或放弃。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人们的选择,决定人们对目标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其中“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为二本、三本录取学生,各种客观原因使很多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对自身能力给予否定。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初始,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没有信心,数学基础薄弱、民办学校是学生失去自信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报名参加竞赛后,学生目标的明确,教师教学的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考试大纲,开办竞赛辅导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了成就动机,提高了学习兴奋点。可以说数学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和体验逻辑创新能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获得充实感、成就感。竞赛的过程和结果,使得学生产生了“直接的成败经验”。这种经验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大学期间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备战竞赛的过程,竞赛结果,以及表彰大会的召开,在学生群体当中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影响力,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助于优良学风的营造与形成。以我校为例,表彰大会的召开以及获奖同学的经验交流给予学生非常大的鼓舞和鞭策。许多学生会主动思考该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咨询数学竞赛事宜。这就是数学竞赛所产生的“替代性经验”,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意义也远超了参加竞赛以及竞赛获奖本身。

(二)培养和发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民办高校着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优秀的综合素质非常必要。而这些仅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和锻炼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大学数学竞赛作为民办高校的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活动,在竞赛备战与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有多种促进。

1.数学竞赛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细致分析,多角度探索,拓宽解题思路,锻炼学生实际分析、归纳、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品质。

2.数学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民办高校毕业学生,迈入社会工作时,或多或少会碰到同事对新入职人员工作能力的质疑等困难,这时就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拥有遇到困难与质疑不服输的决心。数学竞赛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數学领域的体现。在大学期间,参加数学竞赛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心理素质的机会。公平竞争,备赛时的坚持,成功时的清醒、失败时的从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坚韧不拔、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意志和品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面结合,才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拥有的综合品质。

3.数学竞赛是选拔优秀人才的理想平台。民办高校中不乏学习刻苦、富有进取精神的优秀学生,参加竞赛让这些学生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一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学校常规考试中不一定最突出,学校也应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的潜力,适当引导,因材施教。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提供更好的平台。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让学生的优秀才能得以充分展示。

(三)促进民办高校数学文化氛围,提高数学素养

民办高校中许多大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对于学习数学的思想意识也处于迷茫状态, 经常会提出“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样使他们困惑的问题,这从侧面暴露出民办高校中数学文化的缺失。高等数学课程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变成“畏惧”课程,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数学竞赛是一种以数学语言为媒介,以理论知识、定量思维来表现和传承的文化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将许多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探索性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在一起,学生得以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及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说,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是数学思想在学校中的宣传,是数学文化在学校中的普及与传承。

三、数学竞赛推动民办高校数学类课程教育教学工作

1.促进民办高校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参加数学竞赛,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的竞赛成绩也会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知名度。我校自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后,学校领导对数学竞赛及数学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讲座培训、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方面都有支持,各方面体现了学校对数学教育的重视。主要措施有:

(1)举办一年一次的全校高等数学竞赛。制订竞赛章程,设立专项经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竞赛影响力扩大。

(2)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校级教改科研课题立项,并得到一定的资助,为进一步推进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打下基础。

(3)邀请数学建模专家开设讲座,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并组织团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

2.有助于民办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数学竞赛的开展,给民办高校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研讨和科研的机会,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数学竞赛要求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将知识综合、延伸和变化,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高要求。教师需要掌握竞赛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探讨新教法。这样教师才可以有能力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敢于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并能加以正确引导。

竞赛的过程及结果,也反映出民办高校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等。这些都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了方向和素材,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

综上,数学竞赛对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应当重视数学类竞赛,将数学教学与数学竞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校制宜,培养科学基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中,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科学出版社,2009.

[2]姚晨等,高等数学竞赛在大学生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初探,高等理科教育,2012(6):117-120.

[3]李基诚,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0(9):88-91

[4]丁殿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3-15.

作者简介:

史伟(1981.7-),女,上海杉达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