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呈现

2017-05-19 18:59马振清蒋雪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马振清++蒋雪莲

摘要:纪念仪式是以重要节日、事件、人物为纪念对象,借助于规范的仪式操演,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符号来凝聚人心的一种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通过具有神圣性的仪式形式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情怀的养成。运用纪念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将仪式形式与教育目的相结合,通过有组织的仪式教育机制,注入时代要求和民族特色,建构纪念仪式的时空与符号,充分体现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纪念仪式;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04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18-05

纪念仪式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人类活动,其中蕴含了深邃的价值期许和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指向目标和实际效果,纪念仪式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提出以仪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1]纪念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保证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代代相传。

一、纪念仪式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关联

纪念仪式是仪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人类早期祭祀礼仪的延伸和发展,并且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仪式活动,“是指在时间节点上举行的沟通世俗与神圣两个世界的人类活动。”[2]作为社会群体定期巩固自己的手段,纪念仪式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功能以及特殊的纪念对象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1.运用纪念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性基础

纪念仪式承载着丰富的象征符号,以象征符号表达思想观念,借助于纪念仪式,参与者可以依托符号搭建起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桥梁。可以说,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由自身的符号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而不是纯粹的理性动物,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符号的世界之中。符号活动是把人和文化联结起来的媒介物,人只有进入“符号的宇宙”才能形成质的飞跃,成为真正的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代表性特征之一,而且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都不容置疑地取决于这些条件。”[3]正是人所具备的情感性和符号性与纪念仪式的耦合,使得运用纪念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纪念仪式是激发积极的政治情感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帮助人们抒发和安放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是一种原始的存在,“然而在实践中,人也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由铁的事实组成的世界之中,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欲望而生活,他生活在想象和激情、希望与恐惧、幻觉与幻灭、幻想与梦境之中。”[4]人是情感性和理性并存的生物,理性是所有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理性只有在指导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时,才能发挥作用,而情感为意志活动提供思想动机,并在政治行为中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纪念仪式运用震撼性元素造成视觉、听觉冲击,选取情感性元素实现积极情感体验,采用象征性元素感知神圣象征符号,营造出浓烈的氛围而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实现纪念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2.运用纪念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契机

纪念仪式把历史延续到现在,把个体置于集体之中,能够唤醒需要记忆的观念和情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价值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5]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以纪念仪式的方式将正确的信念保存下来并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更能让爱国主义的光荣历史紧紧凝固在人们的内心之中。

纪念仪式连接了历史与现实,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合法性。纵观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特定时间举行纪念人物、事件、节日的仪式,让过去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历史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存于人们心中,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时代契机。纪念仪式的运用涉及古今中外范围甚广的众多节日、事件和人物。纪念仪式是中华民族历史呈现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表达方式,让表现爱国主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在炎黄子孙中延续下去。让那些蕴含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纪念仪式得以传承,以延续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巩固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增强对民族根脉的感知,提高民族凝聚力,培养民族意识、忧患意识;以爱国英雄人物的典范作用激发爱国热情,激发民族共同体的力量;以重大政治事件纪念,强化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认同。

3.运用纪念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纪念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并上升为一种神圣信念。纪念仪式是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的重要方式,以其符号构建的象征之林,规范化的仪式操演,将承载的国家观念、政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国家观念必须始终蕴含在纪念仪式中,“祖国可能在革命节日里没有具体的身影,这个看不见的祖国虽未现身,却主宰了整个节日。祖国、所有人的幸福,乃是团结一致的可靠体现。”[6]这时就需要用象征符号来表现国家,将国家观念化作具有生命力的符号活跃于人们的思维与想象中。“国家的‘身影通常并不可见,它必须以人格化的形式才能见到,以象征化的方式被认可,以想象的手法被接受。”[7]国家具体的身影通过其象征符号的运用使国家形象变得清晰可见。纪念仪式吸纳了社会得以维系与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规范,而且在不断操演中对之予以传承和强化,并且由于仪式的程式化培养了人们神圣的仪式感,使这种价值规范成为一种惯性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经过纪念仪式的洗礼,参与者带着纪念仪式表达的爱国主义信仰,从仪式状态进入到日常生活狀态。

纪念仪式的控制力在于传承信仰,“仪式的效用不限于仪式场合,但是,在仪式上展示的一切,也渗透在非仪式性行为和心理中,仪式能够把价值和意义赋予操演者的全部生活。”[8]国家需要纪念仪式这一载体来承载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之内化为精神追求,使之在纪念仪式创造的神圣空间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外化为实际行动。

二、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纪念仪式是社会保存历史与记忆的重要途径,仪式中相对固定的程序、形式、仪节使得仪式能够在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中保留历史记忆成为了可能。纪念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建构神圣的场域,以其情感烘托、规范操演、象征符号表达引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纪念仪式,是凝聚社会力量,构建集体记忆,巩固政治信仰的重要力量。

1.强化民族认同,凝聚社会力量

仪式作为社会文化和价值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是“集体”的象征性符号,在凝聚社会意識、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团结、建构社会共同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抽象的政治信仰所包含的各种精神、理念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仪式得以传达,在仪式营造的情境中,人们围绕着群体共同的、神圣的象征符号聚集到一起,置身于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联系,这些时刻激发鼓动了群体成员,而对这些时刻的记忆则促成了社会凝聚力的产生。

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并得到世代族人广泛认同的民族符号,通过纪念仪式的方式将这些符号重新建构为凝聚国人之心、激发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黄帝祭祀仪式从远古一直持续至今。黄帝在众多中华传统符号中具有始源性意义,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精神之魂,他与炎帝一起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华人常常以“炎黄子孙”自称。祭拜黄帝是对国家信仰、更是对中华民族信仰的祭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寻根祭祖,实现了根与魂的统一,构成中华文化的大一统,形成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祭礼开场仪式的钟鼓齐鸣,让观看仪式的所有人的心在顷刻间汇聚到了一起,如同感受着同一始祖的召唤,吿祭乐舞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宣告祭文面向所有人发出共同宣言,强调炎黄子孙的同根同脉祭祀。整个祭祀仪式增强了对民族根脉的感知,对民族责任的体悟,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引导人们进入慎终追远的虔诚心境。

2.感悟历史,构建集体记忆

仪式不仅是一种集体活动的实践形式,而且还是集体记忆的一种现实表达,其呈现的历史延续性还可以制造新的记忆。记忆是一种更为深刻复杂的现象,意味着内化和强化,意味着过去生活中的一切因素的相互渗透。“在记忆光辉的照耀下,事件变得清澈透明。”[9]纪念仪式通过其特定的方式,可将人们带入历史的时空,置身历史的场景,去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因而成为保留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并塑造“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10]的集体记忆。仪式涵盖了历史叙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借助永恒不变的和潜藏着的形式,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从而消除了历史和时间。它不仅传承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历史记忆,还渗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以仪式所承载的风俗、传统、规范和思想等元素将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体中传播开来。

纪念仪式在铭记历史,构建社会记忆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民族和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回顾爱国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难纪念活动,通过回溯中国苦难历史,塑造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发挥对国人的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及民族精神的教育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在当天开展纪念仪式。在高亢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激发起浓浓的爱国热情,防空警报响起全体默哀,时空似乎在此处、此刻凝固,人们仿佛被拉回到79年前古城沦丧、血雨腥风的人间地狱,礼兵向遇难者敬献花圈祭奠死者,这是留在中国几代人脑海中的屈辱历史记忆。

3.塑造价值观,巩固政治信仰

仪式是信仰的表达形式,信仰所代表的某种情感与观念通过特定的仪式表现出来。信仰是仪式的基础,仪式是信仰的具体化、形象化与生动化,人们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表达、强化和维护信仰。“仪式是为维护信仰的生命力服务的,而且它仅仅为此服务,仪式必须保证信仰不能从记忆中抹去,必须使集体意识最本质的要素得到复苏。”[11]纪念仪式通过象征符号的运用,规范的仪式行为操演,政治标语口号的传播来传递政治价值,并将其融入全社会民众的内心深处,强化政治信仰。礼终人散之后,个体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仪式所赋予的精神效力,使自身的精神本性得以重新锻造,在既有的信仰之内注入新元素。经过纪念仪式的洗礼,个体将对此前信息的吸收和理解所产生的正向认知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生活层面,并使内化的信仰融入到多方面的行为中。

一般而言,纪念仪式属于公共政治仪式,纪念仪式中包含着基本的价值认同和社会共识的理念,“由于纪念对象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借助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表达政治主张,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共鸣。”[12]在临时组成的“仪式共同体”内部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传染性。例如,“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是政治仪式的典型代表。在“七一”这一天举行集体入党宣誓,是即将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宣誓者同自己信仰的对象之间达成神圣契约的过程,在党旗、革命导师的见证下,在《国际歌》高昂的歌声中,开启了他们的政治新生命。

三、充分运用纪念仪式,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仪式是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承担着传递与巩固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的功能。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纪念仪式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纪念仪式时空与符号,依据仪式教育机制,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1.纪念仪式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仪式与教育

仪式是一种鲜活的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是对人的教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实现身份的认同与文化的传承,将价值观教育渗透日常生活中。在纪念仪式过程中,渗入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国家成就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显性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纪念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并不是随着仪式的结束而消亡,“仪式没有结束”不是因为人们在回味仪式或者还未从仪式的热烈的氛围中沉静下来,而是因为仪式培养了道德习惯,传播了价值观。仪式时间和平常时间之间会发生一种感染效应,就像把时间熨平,仪式的内涵会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并持续发挥着作用。因此,要使这种作用的效果最大化,就要以日常教育作为辅助,“把组织节庆、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13]这样,纪念仪式才能与日常教育共同发挥持续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象征国家的符号主要有国徽、国旗、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具体形态的国旗成为了中国人心中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代表,拥有无可比拟的崇高性与神圣性,是各种国家性政治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神圣符号。山川河流、图腾、英雄人物事迹的塑像、国花、民族传统等等都是仪式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象征符号。强化仪式与悬挂国旗,张贴标语,升国旗,入党入团宣誓等日常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相联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应当将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符号展示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没有符号,社会思想情感只能是漂浮不定的存在。“但如果这些思想情感得以表达的活动与某种能持久的东西相关联,思想情感本身也会变得更加持久,”[14]思想情感通过符号才会长久存在。如每年的国庆节,除了政府部门必须悬挂国旗外,许多企业也自发在办公楼外悬挂国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高高悬挂的国旗,有的还在楼两侧插上好几面国旗,有的汽车上也插着国旗,创造出一种浓厚的爱国热情,营造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这是纪念仪式悬挂国旗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这种延续将纪念仪式与日常教育联结起来的方式共同产生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合力。爱国主义情感只有被定期地更新,才不会被削弱,通过仪式实践活动维持信仰。

2.纪念仪式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时间与空间

纪念仪式在仪式时空中培育爱国主义象征符号,形成一套有机的符号体系,使人们在象征符号的引领下进入仪式的神圣状态与氛围。人物、事件、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纪念的人物、事件背后牵引着具体的历史情境。“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的框架,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设想真实的事物。”[15]在纪念仪式中,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形式化的存在,延续的时间和广延的空间统摄着巨大的力量,影响并控制我们的生活。纪念仪式开展需要依托特定的仪式时间和空间,并通过象征符号使深入人心。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性要求纪念仪式时间重复固定具有周期性,空间庄严肃穆具有稳定性,符号规范神圣具有象征性。从时间维度来看,时间不仅仅是纪念借以发生的形式架构,也是纪念仪式进行加工的原材料。一是节日纪念,包括国家政治节日,以及清明节、端午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二是人物纪念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光辉足迹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黄帝、屈原、岳飞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显赫影响的人物;三是事件纪念,包括建党、长征、一二·九运动、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等党史国史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纪念仪式开展的依据,能够从记忆的角度更好地发挥其纪念价值。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地,也是经常的、不知不觉的,具有渗透性、隐蔽性的特点,并具有导向、动力和感染的功能。建构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并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在这些场所举行纪念仪式。因此,要构筑纪念仪式空间,搭建包括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固定、恒久的建筑空间是纪念仪式中具有常态性的弘扬优秀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共产主义信仰、实现精神洗礼的“圣地”。加强纪念建筑空间的修建和完善,突出仪式空间的神圣性,利用象征符号实现纪念内容的空间化,采用坚硬质地建筑材料打造稳固的纪念建筑,形成庄严肃穆,雄伟开阔的仪式空间。

3.纪念仪式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变革:民族与时代

纪念仪式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礼仪资源又要融合时代特色创新发展。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孕育了众多的仪式活动,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精华。“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6]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就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萃取思想精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其源就是炎黄时代,其根就是炎黄文化。黄帝祭祀仪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国破家碎的抗战时期,也未中断,民族根脉延续至今。这些优秀的传统纪念仪式都是亟需继承的仪式资源,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仪式教育相结合。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纪念仪式所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能够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有利于增强民众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同时,纪念仪式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新媒体作为新的载体。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成为纪念仪式开展的新阵地,它在同一个时间将全世界所有的华人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纪念仪式,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所具有的联系性,让人们不再局限或阻隔在某一地域或空间范围,这种开放的环境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

结语

纪念仪式作为传播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载体。作为“实践性话语”的纪念仪式是塑造价值认同的重要力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要借助纪念仪式凝聚中国精神。纵观古今中外,运用纪念仪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丰富的成功实践。借助纪念仪式强化民族认同,凝聚社会力量,感悟历史,构建集体记忆,塑造价值观,巩固政治信仰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2]杨巧.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仪式建构[J].教学与研究,2014(8):81-87.

[3][4][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6,25.

[5]杨宏伟.国家仪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5(5):77-80.

[6][法]莫娜·奥祖夫.革命节日[M].刘北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01.

[7]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43.

[8][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0.

[9][法]莫娜·奥祖夫.革命节日[M].刘北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43.

[10][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7.

[11][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9:498.

[12]童小彪.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6.

[1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9.

[14][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5.

[1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5.

[1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给”的价值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