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析

2017-05-20 18:41郭勇赵李宏刘文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郭勇+赵李宏+刘文霞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摘要:通过对我校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试点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对我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以不断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29-02

地方高校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教育科技引领、大学深度开放、社会参与办学等也呈现出新常态。校企合作既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改革路径,同时也是对国民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回应。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好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促进高校实践育人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型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新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模式,公共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则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标准,专业技术主要以动手能力的实践考试为标准。除此而外,通过与企业合作,其人才的专业方向必須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其次,课程接受监督,专业教学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倒扒皮”的方法,根据培养目标中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确定实验、实践以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再依次确定专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如此环环相扣,保证每门课程、每个实践环节都是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服务,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做支撑。最后,企业是需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而不是依靠简单的理论考试。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实现建成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协同育人开放共享实践基地。

二、实施专业对接产业、专业课程对接岗位能力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中兴通讯公司是我校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共建方之一,它拥有通信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每一条产品线和每一个领域的解决方案,都有多年的技术钻研和经验积累,都有一系列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包含一条完整的技术线路,同时需要一批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处于相关技术前沿的技术队伍。专业共建采取的模式如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库、提供就业支持;同时中兴通讯整合企业及高校的社会、行业资源,培养教师的应用科研创新能力,为基地提供研发与服务需求,提升我校参与行业科研的能力,推动应用科研反哺专业建设。

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要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对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需求,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发展。我校主动适应滨海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合作办学中,制定了8个“共同”的合作路径:共同组建联合办学领导小组;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专业招生计划;共同选派教师授课;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共同建设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共同承担应用型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共同搞好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因此,校企双方可以进行人才共享,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人才的互补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四、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想、新观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与管理中,必须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我校在试点实施这一专业的实践探索中感受到:(1)管理制度重心下移,支持和鼓励二级学院进行改革实践,从专业发展、教学运行、评价机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2)改革教学管理,建立教研室主任负责制、课程建设负责人制。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的日常教学与课程规划,以及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每门课程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强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最终实现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体优化。

五、我校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申报了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中兴通讯在行业的优势,结合专业所在学院现有的专业特色,拟共同申请新专业——信息工程,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以通信与电子信息大类为基础,以信息工程为主线,校企共建专业群,主要专业包括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汽车服务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网络工程。

2.与派尼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学生实习实践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派尼尔科技有限公司是小型研发企业,与该企业合作以学生实习为基础,兼顾教师科研创新。主要是与企业一起组织学生参加岗位面试、技能培训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学习等过程,学生实习完全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企业的实验创新项目当中。同时,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做到教学与科研资源互补与共享。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与企业共同为实习学生制定学习与实践目标,并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与金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课程。结合金珊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与该企业的合作以企业人员参与实际教学、专业课程共建的模式为切入点。在合作过程中,专业对传统的本科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入全新的专业教学模式。同时,以发展专业与培养学生为目的,结合企业实际确立的科研课题,切实将学院专业方向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师生全面参与,使产教融合新模式更有活力,促使其良性发展。

六、新常态下校企合作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再探索与实践

1.进一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创新。要在校企合作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等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创新,企业与学校密切联系,捆绑式全程参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以研究型、综合性课题为考核手段,实行开放式考核,进一步释放以生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体制,使学生全面发展。

2.结合产业发展,将企业的需求与知识和能力体系更加紧密结合。要培养校企无缝对接的“伸袖就穿”的应用型实践能手,就必须在学科知识、能力体系的架构上充分反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细化需求,从学生个人发展的各方面进行明确化。针对细化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动态完美结合,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进一步将优秀师资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任务和抓手。学校应该在试点专业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加以支持,将试点专业的优质师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抓手,除继续聘请企业行业协会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和工程师担任教师,还要在校内选拔一批青年创新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锻炼和实践,培养工程素养,形成师资队伍的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才能更好地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梯度清晰、专兼并重的师资队伍。

不断推进我校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试点专业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进而推而广之,将有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为企事业人才培养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服务,从而推动我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为天津“海河号”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旭炎.把讲政治落到实处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N].天津日报,2016-11-13.

[2]新常态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

收稿日期:2016-11-24

项目基金: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教育教学类)项目(2014JXC14)

作者简介:郭勇(1982-),男(汉族),江苏沛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