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探讨中国民间美术动漫化方法

2017-05-20 11:54闫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宫崎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 201209)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企盼,其原生态的、大巧若拙的形式是老百姓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知与内心诉求的表达。宫崎骏是享有盛誉的日本动画大师,其动画多以日本传统文化民俗故事为蓝本,但并不是对古老民间故事的原版照搬,而是对其改造后重新创作。基于文化上的同源性和相似性,研究与学习日本动画大师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将极大促进我国民间艺术动漫画的创作。

关键词:宫崎骏;民间美术;动漫化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79-02

中国民间艺术根源于劳动人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集体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作为大众精神世界的一种载体,民间美术以原生态的、大巧若拙的形式表现着人们内心的渴求、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现存状态的思考。其丰富多样的题材,正是老百姓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知与内心诉求的表达,因而在其鼎盛期得到大众的充分肯定与喜爱。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希冀宗族门姓传承延续,家眷亲属增寿延年;盼求日常生活丰衣足食,门第居位显赫高贵;祈望设计农事免灾无害,家人牲畜平安无恙。

日本民族的自然观最初来源于神道教。在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和”观念,内涵逐渐丰富。日本民族祭拜神灵化的万物,把人与自然放在同等的地位,认为世间万物与人类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宫崎骏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日本动画大师,其创作的影片深受到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千与千寻》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体现出浓浓的日本风味。基于文化上的同源性和相似性,研究与学习日本动画大师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将极大促进我国民间艺术动漫画的创作。

宫崎骏动画多以日本传统文化民俗故事为蓝本,但并不是对古老民间故事的原版照搬,而是对其改造后重新创作,使作品不再是纯粹意义上日本传统文化的再现,保留了原有题材的某些“痕迹”,同时又呈现符合现代潮流思想主题。

在动画中,宫崎骏对传统神话角色进行人性化处理,颠覆了传统民俗故事中的神灵,解构了传统文化中的神人界限,使神灵也具有人性:日本《古事记》中的海神在动画中演变成被人类垃圾所玷污的河神;而日本关东和中部等地区民间信奉的气津比卖神则变成在电梯里掩护千寻的萝卜神;无面人更是取材于日本春日大社祭经常出现的面具神等。《千与千寻》中的神灵不再是完美崇高的,甚至统领油屋以利益为准则的汤婆婆成为西方拜金主义的代表,而她善良充满人性关怀的同胞姐妹钱婆婆虽然长相与汤婆婆相同,性格却截然相反。种种矛盾冲突在神话人物身上跃动不止,通过这些冲突矛盾,传统文化中神灵的庄严、正式被解构,现代社会孤独、空虚、浮躁、贪婪的心理被聚焦,成长的含义被揭示。

虽然《千与千寻》的背景设立在一个充满了浓郁东方气息、带着一丝神秘色彩的古老的油屋,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外部的框架,深入其中,便发现宫崎骏展现的是一个赤裸的现代社会,而主角正是在经历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逆袭”的过程后自身得以成长。《千与千寻》中冷漠的千寻,自私贪婪的千寻父母,利益熏心汤婆婆,骄橫无礼的胖宝宝,都能在现实社会找到对应原型,其所指向的角色,都是对现实的深刻隐喻。宫崎骏说:“制作《风之谷》时,就那么一瞬间,我把灾难和丑恶的一面放大,利用传统的重现和改编表达我要的主题。”

《千与千寻》的故事却反映出从古至今文艺作品一直所倡导的主题——对纯真的心灵的赞美和追求,对自我生存状况的反省和启示,对污染和破坏境的指控和担担忧,对人类各种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反思和警告。宫崎骏通过构建一个架空的时空,借助传统文化的外衣,表达的还是希望新一代的人能返璞归真,脱离利欲熏心、勾心斗角的复杂关系,保护环境,保持自己原本纯真的心灵。

从而在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动漫化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当下人们所关心关注的主题才能够与时俱进,得到大众的认可。

从宏观角度来说,从古至今各种文艺作品的主题都可以归纳为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对种族的繁衍等主题。不管是当今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自我的磨砺与成长,都是在表达人类在不断生息繁衍过程中怎么去改善生存环境,去克服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中国古代阴阳哲学,就是起源于人类的生殖崇拜和生命崇拜,生存和繁衍,是宇宙一切生物的共性,也是原始人类的基本观念,一要生存,二要繁衍,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只是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哲学的阴阳观念,正是由男女交合生殖崇拜这个基本观念起源的。

因此在中国民间美术主题都是从这两点衍生出来,“延年益寿”、“平安吉祥”、“福禄寿”等是对生存和生存环境的美好祈愿,“多子多福”、“五子登科”“天仙送子”等主题是对种族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寄托。既然有祈愿,就表明目前的生存和繁衍状态并不是完美的状态,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疑问,早期人们的关注点为生存温饱问题、安全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生存问题扩展为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对个人在社会的成长、交往等问题。繁衍的问题演变为对家庭、对战争等问题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宫崎骏正是抓住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扰的问题而展开的艺术创作,引发大众的思考。因此,进行民间艺术作品动漫化,首先要挖掘同时代大众关注的话题,以对其的反映和思考作为核心主题进行创作和延伸,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思考。例如:以民间美术中“老鼠嫁女”、“双喜鸳鸯”等婚嫁题材为形式表现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剩男剩女”问题,以“麒麟送子”、“葫芦生子”等题材表现当今世界人口问题,以“五子登科”、“马上封侯”题材表现职场官场的现象等,紧紧把握与时代关联的现实问题,通过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化的将其展现,不仅是对原有题材的传播,更是创新。

综上所述,主题立意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运用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动漫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民间艺术动漫形象是身,那么主题立意便是可以让其生动灵活的魂,表现手法则是展现精气神的一份气韵。这三者的相辅相成不仅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更要紧随时代脉络,形成每个时期的独特时代反思和时代特色,才能使中国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更加茁壮和旺盛。

收稿日期:2016-11-29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结项论文,项目编号A30DB1524011-17

作者简介:闫星(1988-),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民间美术与动漫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宫崎骏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