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2017-05-20 21:10殷树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集成电路课程改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理学院,北京 100192)

摘要: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在集成电路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生的择业、就业密切相关,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为例,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专业英语课程出发,简要介绍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存在的问题,指出造成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集成电路;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02-02

一、引言

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2005年、2007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相关文件。文件中一再强调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1-4],接受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科技。专业英语课程承担起将普通大学英语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重任。研究表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如何真正发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接受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科技”的作用需要更多认可和努力[3-5]。

本文将以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浅析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二、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现状

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专业英语课程逐渐发展起来,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服务于科技、军事等相关领域的科技精英。现阶段,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首先,在授课内容方面。现阶段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授课方式是通过一些常见词语的英文说法,使学生了解基本词汇;课程内容是单纯的词语翻译,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专业英语课程在总的培养计划中被放置在大学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差的一年)甚至放在选修课程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衡大学四年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定位在“学无所用”的假象之上。

最后,在授课形式和教学理念方面。现阶段的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单纯翻译,同时敦促学生理解专业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的区别和它们的相关性。而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相同的专业术语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和理解,需要结合前后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三、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真正实现国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接受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科技”的目标,现阶段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亟需解决以下一些问题[5]:

首先,专业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合理。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宽广知识面,同时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现阶段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作用更多地集中在均衡课程学分、增加专业特色部分,显然有悖于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普通高等院校必须正视的问题。

其次,专业英语课程对后续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性被忽视,课程在大学生四年的培养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太过于微弱。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专业英语是后续学生继续深造或工作中必须处理的内容。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性人才必须摆正专业英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刻不容缓。

最后,专业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衔接不足,跨度较大,学習效果大大减弱。Krashen[5]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取必须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而现阶段的普通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完全脱离,毫不相干,互相没有衔接,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极大减弱,这也是当前专业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考虑集成电路专业特点,修正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方案,摆正专业英语课程在集成电路专业本科生大学四年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只有从源头确立专业英语课程的主干地位,才能从思想上给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一个指导。

其次,开设相关辅助课程,加大大学普通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做到“有的放矢”。专业英语课程需要借助普通英语课程培养起来的听说、阅读和理解能力。而另一方面,专业英语课程由于具有专业特色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英语课程的学习方式。因此,普通高等院校应在普通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之间通过合理的总课时、上课时间、授课内容等方面做好全面衔接。

第三,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集成电路类相关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在授课方式方面做到“因材施教”、“沉浸式”教学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补充最新的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同时通过研讨、小组学习等方式开展授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接受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科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师队伍。

五、结论

本文以集成电路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出发,详细探讨了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呈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专业英语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针对现阶段涌现的各种问题,本文给出了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可行建议。我们相信专业英语课程必将实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接受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知识和科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宏,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专业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97-101.

[2]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3]李丽洁,施瑞,陈树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的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93-97.

[4]郑军霞.双语课程的准备课程——专业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林区教学,2015,(4):41-43.

[5]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 Languages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收稿日期:2016-11-29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604014)、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青年骨干项目(No.2014000020124G10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No.2015KGYB55)资助

作者简介:殷树娟(1981-),女,江苏宿迁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从事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核电子学等。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集成电路课程改革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