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曲同工

2017-05-21 07:52陈涵薇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山水诗

陈涵薇

摘要:龚自珍、魏源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以“龚魏”并称。他们创作的山水诗富含时代特征,反映个人的思想情志,很有特点和价值。不仅有诸多差异,亦有多处相似。对其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与比较龚魏二人及其山水诗。本文将就二者山水诗在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表现技巧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分别进行探析。

关键词:龚魏;山水诗;相似;原因

龚自珍、魏源,一双站在封建末世风潮浪尖的弄潮骄子,身处同一时代,饱受相同的内忧外患,面对相似的坎坷失意,同被目为“狂”、“傲”的他们,关注现实,预感衰世的来临,几乎同时举起批判变革的旗帜。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挚交,文名相当的奇才,身世经历、思想主张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使得他们的山水诗也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

一、龚魏山水诗之同

(一)诗歌内容的相似

首先,龚自珍、魏源的山水诗都以山、水为描写主体,他们笔下的山均大多是雄奇伟岸的:“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其三)、“华山之高,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其色直出青天上,削成四方五千仞,非有羽翼徒空仰”(《华岳吟上》),有时也秀丽阴柔。他们描绘的南方的水大都婉丽柔美:“湖波烟雨来空濛”(《能令公少年行》)、“水外有山山夹水”(《桂林阳朔山水歌三首》其一)。同时,他们均长于捕捉虚空、缥缈、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入诗,如:“云”、“风”、“烟”、“光”、“影”等,呈现出一种“变幻美”,使得意境奇特超迈:“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拿不定光影同”(《能令公少年行》)、“万光射处一光升,万光之下一碧承,光以内外星闪闪,光以上下潮冥冥”(《岱岳吟下》)。

其次,除了自然景物之外,他们的山水诗中还共同包含着其他的内容:描绘衰世的图景,展现人民的苦难;反映新的时代内容,表露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政治抱负;有时含有游览古遗迹,咏史怀古的内容;有时包含寻寺访僧的内容;有时表达理趣禅意;有时论说自然之理,整治山河的设想;有时还流露出自己山水美学的观念。此外,龚自珍和魏源对家乡的山水都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的山水诗中,描写家乡河山的内容均比较多。

(二)思想感情的相通

首先,龚自珍、魏源在其山水诗中共同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其十二)、“地气辄随王气尽,前人留与后人愁”(《金陵怀古八首》其二);共同揭露批判衰世的腐朽:“荚菔生儿芥有孙,离披秋霰委黄昏。青松心事成无赖,只阅前山野烧痕。”(《己亥杂诗》二二四)、“若言江左少人物,前朝何故多英雄?若言长江费关锁,何故先朝岁龙舸?”(《金焦行》);共同呼唤破旧革新的光明:“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西郊落花歌》)、“五更浴日看潮生”(《楚粤归舟纪游四首》其四)等。上述这种在山水诗中流露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反映社会现实、寄寓政治情怀的倾向,虽古人已有之,但显然龚魏的实质已与之不同。他们为山水诗注入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诗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具有了爱国反帝、启蒙新民的鲜明特色,影响了同一时期和此后一大批诗人山水诗的创作。

其次,龚自珍、魏源还共同热爱、赞美着祖国的山河;时而发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哀叹;时而流露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酸楚;时而抒发亲友离别、依依不舍的眷恋;时而表达积极入世、还乡隐居的矛盾等。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晚清部分山水诗体现着中国文人的传统意识,或多或少地带有对封建盛世的憧憬与留恋。”龚自珍和魏源也不例外,他们的一些山水诗也都流露过这种情感:“西郊富山水,天子驻青旗。元气古来积,群灵咸是依”(《春晚退直诗六首》其一)、“内四岳镇禹九疆,外四岳环天八荒。岂惟云雨遍四海,直与元气分后苍”(《华岳吟下》)等。

(三)表现技巧的相类

首先,龚自珍、魏源在其山水诗中共同并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超越时空的幻想、典故、神话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虚实相生,纵横开阖,奇妙莫测:“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西郊落花歌》)、“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黄山诗六首》其三)。他们的山水诗共同“追求不恒常的构想、不恒常的描写、不恒常的表意造语”:“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梦中作四截句》其二)、“水与山争怒,天为地所舂”(《阳朔舟行六首》其一)。

其次,龚魏均在其山水诗中渗入佛语、佛教意象,给人以超凡绝俗之感:“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能令公少年行》)、“无端天中心,忽漾月华晃,五色佛光圆,重晕羲轮广”(《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其八)。再次,他们在描绘自然山水时,都常常将景物人格化、寓情于景,时而以乐写乐、以哀写哀或以乐衬哀:“昆山寂寂弇山寒,玉佩琼琚过眼看”(《偶感》)、“草光争赴水,浪影欲浮山”(《自定海归扬州舟中四首》其三);时而进行景物特写、凝聚情感:“破晓霜气清,明湖敛寒碧。……疏梅最淡冶,今朝似愁绝”(《后游》)、“以我不能往,送君生别愁。艰难成客路,天地入虚舟。鹊语晨催舫,江声夜满楼。明朝登饯地,人去一峰留”(《汉阳送人入蜀二首》其一);时而重组时空、情思绵邈:“小楼青对凤凰山,山影低徊黛影间。今日当窗一奁镜,空王来证鬓丝斑。”(《己亥杂诗》一八四)、“可怜今夜月,正照秣陵城,秦淮歌管变鼓钲,长爪巨牙街衢行。可怜今夜月,会照庐州堞,八公草木风鹤声,沟垒高深为谁设!可怜今夜月,方照金焦口,點点云鬟螺黛中,水战余皇瓜渚守”(《江头月》)。

此外,龚魏的山水诗所营造的意境共同具有奇特超迈的特点,这在上述引用的诗句中即可体现,这也是充满激情、内心澎湃的他们对那个风云突变时代的呼应。另外,龚自珍和魏源的山水诗风虽有区别,但也具有相通之处,都兼有阳刚和阴柔这两种可并济的质素,且均以阳刚为主,阴柔为辅。

二、龚魏山水诗之同的原因分析

(一)时代背景的相近

龚自珍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魏源比龚自珍晚两年出生,比龚多经历了咸丰一朝。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历史大变动、大转折时期。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没落,高压政策逐渐松弛,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内忧外患,以匡时济世为己任、富有远见卓识的龚自珍和魏源,其文学作品中必然对此有所反映。因而其忧国忧民之情便成为了二人山水诗共同的情感主线。在山水诗中,他们揭露和批判衰世的腐朽没落,呼唤着破旧革新的光明。

“晚清那种狂风骤雨的剧变时代,正是豪杰各自树立的时代,受时代运会影响,诗人即使不求奇亦不得不奇。”龚自珍、魏源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山水诗,意境奇特超迈、感情激越、音调高亢、风格均以阳刚为主、气势雄壮,无不有特定时代赋予其的因素。奇异不寻常是对传统与现实的反抗,雄浑刚健的气势是用来排解心中压抑苦闷的情感。

(二)成长环境的相通

龚自珍和魏源均出生于名门望族,均从小被浓浓的儒家传统文化包围,均接受着正统儒学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样认同并实践着“读书、科举、入仕”的家族传统,立志成为名臣名儒。加之父母长辈的性格人品、思想行为的影响,使龚魏逐渐形成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济世安民。因而在他们的山水诗中,常常流露出忧患之情。也因为理想频频受挫而哀怜感伤,但深入骨髓的儒家人格又使得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济世壮志,于是其山水诗中便时而流露出入世与隐逸的矛盾。此外,龚魏在其山水诗中还偶尔抒发了对封建盛世的憧憬和赞美,这也是他们受家族氛围的影响,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子挥之不去所导致的既批判又赞美的矛盾。同时,龚魏生活成长的家乡,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此二人在其山水诗中对家乡山水的描写甚多,赞美有加,倾注了特殊的感情。

(三)个人经历的相似

龚自珍、魏源均仕途坎燷、郁郁不得志。他们大半生在科举仕途的道路上挣扎,即使做官也只是受很大束缚的小官,而且处处受排挤,受压迫,难以施展自己的才智。腐败黑暗的社会加之自身坎坷不平的遭际和内忧外患的时局,使得胸有大志的龚自珍和魏源的山水诗渗透着浓重的忧国忧民之情,既有哀叹己身,又有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用奇特超迈的意境风格来发泄苦闷、反抗现实,或多或少流露出入世或隐逸的情怀。

同时,他们与一批有识之士、部分掌权的正直官员以及社会底层人士交往,开拓了眼界,成熟了思想,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衰世的揭露、对社会弊病的批判更加深刻,忧国忧民的情愫更加浓重,于是在二人的山水诗中就有所反映和流露。与龚魏交往的这类人群中,包含着在学术思想上对他们有影响的人物,其中尤以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为代表。今文经学中“变”的观点,公羊三世说变易观和变革思想,使得龚魏萌生“变”的意识,求“变”倡“变”,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龚魏山水诗中所体现出的“变幻美”,所营造的奇特超迈的意境,所捕捉的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所运用的表现技巧等,都与二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变”的意识有关。

(四)其他方面的相类

首先,在文学主张方面,龚自珍的“童心论”和“宥情论”与魏源的“厚”、“真”、“重”,都强调诗歌要有真情实感,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对抗当时盛行于文坛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和社会中的虚伪风气。因而在他们的山水诗中,均大胆批判揭露衰世,展现人民的苦难,移情山水,真切而自然地流露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离别、思亲等各种情感,情真意切。

其次,在哲学思想方面,龚自珍和魏源均强调了“变”的哲学观,都对量变与质变有所阐释,都重视“心力”的作用,这使得他们山水诗的意境富于变幻,想象夸张,虚实结合,时空重组,奇特超迈;也使得他们认识到清王朝逐渐崩溃的事实,忧虑的同时加以揭露和抨击;还使得他们相信自身的力量,用心力振奋勇气,都在其山水诗中憧憬和勾画美好的未来,诗风偏于刚健,意境富于超迈。

再次,龚自珍和魏源除了深刻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外,还共同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佛家思想使得他们的山水诗时常渗入佛语、佛教意象,时而包含寻寺访僧的内容,时而透出禅意理趣,想象时而与佛教有关,天马行空,使得意境也更加超迈奇特;道家思想使得龚魏更加向往自然,寄情山水,诗境诗风超然物外、自由无羁,感情真挚纯真,诗歌语言自然;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织又使得他们的山水诗均流露出入世和隐逸的矛盾。

总之,龚自珍和魏源在所处时代、成长环境、仕途经历、思想主张等方面的相似,使得他们的山水诗在诗歌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技巧等方面也呈现出一些相通相似之處。

注释:

本论文中引用的龚自珍的山水诗均出自于:刘逸生,周锡韦复.龚自珍诗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4-969.

本论文中引用的魏源的山水诗均出自于: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576-833.

赵维平.晚清山水诗四题[J].中州学刊,2004,3:123.

陈锦荣.论龚自珍散文奇诡不凡的艺术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103.

郑红群.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一一试论魏源的诗歌创作[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2:29.

参考文献:

[1]刘逸生,周锡韦复 .龚自珍诗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4-969.

[2]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576-833.

[3]赵维平.晚清山水诗四题[J].中州学刊,2004,3:123.

[4]陈锦荣.论龚自珍散文奇诡不凡的艺术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103.

[5]郑红群.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一一试论魏源的诗歌创作[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2:29.

猜你喜欢
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瞻谢公亭
东晋诗僧的佛玄思想与僧诗的文人化影响
木增的归隐与山水诗创作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佛教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试论玄言诗的评价
论李白各体山水诗的艺术渊源及其对传统的发展
王维山水诗禅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