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

2017-05-22 06:51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景迈山世居布朗族

2012年11月17日,景迈山古茶园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意味着景迈古茶园有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中首次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申报项目。云南的古茶园不在少数,可为什么会是景迈山古茶园担负起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担呢?《普洱》杂志编辑团队专门采访了“申遗办”,里面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景迈山的优势:

首先,景迈山有着世界上已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树龄上千年、并且至今仍在采摘的古茶园。景迈山古茶园是以人工栽培型千年古茶为主,与周边遮蔽的天然原始森林相结合,是规模宏大的人工栽培型千年古茶的见证。古茶园规模之大足以显示这一文化景观的价值内涵。2736.53公顷范围内,包含了7个布朗族、傣族传统村寨,以及他们世代经营和管理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好的三大片栽培型古茶园。而外围15202.50公顷的缓冲区则有效地保护了古茶园的生态环境、景观视线。

其次,景迈山上的世居民族(傣族、布朗族等)仍保留着本民族原始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世居民族与古茶园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体现。

总之,景迈山古茶园完整地保留了驯化和栽培的古茶树、与古茶树生长密切相关的天然森林、古茶树的利用和维护者——世居少数民族以及他们居住的村寨。这四类要素的组成及功能保存完好,四类要素相互依存体现了该地区历史上古茶文化的特征并传承至今。

宁静的景迈山,自然环境保存良好,这里有守护茶祖的人——傣族和布朗族,还有少量的拉祜族、哈尼族和佤族等。景迈山上的傣族和布朗族用着同样的语言和文字,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性和耕作方式,住着相同风格的干栏式民居。无需深思就能明白,山上的这两个民族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每年四月,景迈山上隆重的山康茶祖节日就会盛大举行,纪念他们的祖宗——布朗族的茶祖帕艾冷和他的妻子——傣王的女儿七公主。

余秋雨在深入景迈山后曾说:“在景迈山,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在这样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当地人非常快乐。因为这种自然没有经过修饰,没有经过改造。我很陶醉于这种纯自然的状态。”

“世界文化遗产”缘起于二战之后,战争和工业化导致地球环境的迅猛破壞,使“保护共同记忆”成为一种人类共识。在茶的故乡 —— 中国,人们首次以“茶”之名为一座山“申遗”。因为这里繁衍千年的古茶树延绵数万亩,它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人工驯化栽培的生命脉络;因为这里传承着千年布朗族、傣族山民的文化和信仰,它呈现着远古的农耕文明的村寨和习俗;令来访者可以凝视人类童年的眼眸。因为它表达着人、村、茶、林四位一体的多元生态系统,它不可再生,无可复制!所以,我们需要全世界一起来珍惜、保护这块人类记忆的残片。

猜你喜欢
景迈山世居布朗族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华年照相簿
世居高原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与恢复
景迈山景观资源探索与思考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
NRAMP1 基因D543N 多态现象与世居藏族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