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2017-05-23 15:16隋建国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山民思索激情

隋建国

田世信又一次将他裹携着山雨风光,充满云贵山区苍茫浑朴气息的雕塑作品,放在了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中。

1989年春天,田世信在这里第一次以他从贵州大山里带来的石雕、木雕,特别是一系列陶塑作品,给美术界以山风扑面的震荡。

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乡土与民俗是一个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但中国雕塑中的民俗乡土,却一直是小品的园地。一个戴有少数民族头饰服饰的人物肖像,或者一个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舞蹈动作,往往都是照相机加模特儿摆动的产物。

田世信表现山区彝族人生活的雕塑却是他二十多年生命投入的写照。1941年出生的田世信,从当年的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只有23岁。从卷起铺盖走入贵州山区到1989年调回北京成为专业雕塑家,25年西南山地生活使他与粗犷纯朴的山民血肉交融。因此,出自他神奇双手中的山民雕塑形象,超越了一般乡土风情的情趣小品状态,凝重粗犷,成为西南山地人生命激情的真实写照。二十五年的山雨山风已经渗透了田世信的身心,并持续地在他的生命中鼓荡。今天田世信向我们展示的,是他来北京后几年的思索与劳作历程。名为《山音》的两米高,四米见方的一组铸青铜的人物群像,使观者一进入展厅,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毫无疑问是由作品如同移动的山岳一样沉重与强悍的视觉冲击力所造成。对黝黑凝重的青铜材料的选择;充满激情的独特如千年古柏蜷曲纠抗的塑造手法;深思熟虑,静中寓动的群体构图;对展出空间场所的明确而又巧妙地利用;以及对这诸多因素的确切把握所营造的展出效果,标志着田世信的雕塑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成熟的审美境界。这一境界的难能可贵更在于他作品中显示的,对于乡土雕塑的深入思索与开拓。

《山音》的人物形象,还是田世信手下常见的彝族山民。表现的是山民们最富于生命激情的时刻——在大山中讴歌长啸。然而人物形象的坚毅甚至木讷,裸露着的粗糙笨拙的手脚,乃至于在身边跑着的带小猪仔的老母猪,又揭示出山民们每日生存的劳苦艰辛,将人的充满情怀的生命巅峰状态与沉闷无望的日常劳作并置,使作品的表现力达到了少见的深度。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在挣扎、呐喊,也在欢呼奔走,痛苦与欢乐共存,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通过对山民生活的深入挖掘,田世信向我们呈现的是他对人的生命状态的思索,是他借山民形象表現出的对人们生存其中的现实世界的洞察。

同时展示中的《王阳明》、《颜真卿》像,同样的沉寂凝重。联系到他展示过并且一直在反复推敲的《老子》、《司马迁》、《屈原》、《谭嗣同》、《秋瑾》……可以看到他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索。《山音》同样是这一思索的产物。几万年来生息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正如屹立的群山,在生存的惊心动魄的辗转腾挪中,以恢弘璀璨的文明,展示着自己生命的激情。

可以肯定,如果说《山音》是乡土雕塑,那么,这个乡土已不再仅仅是云贵山民的乡土,而是整个中国这块乡土。

《山音》及《老子》、《屈原》、《司马迁》、《颜真卿》、《王阳明》、《谭嗣同》、《秋谨》等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系列肖像,显示田世信的雕塑艺术已将乡土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境界。他是在为“中国乡土”塑造一首凝结在岩石、陶土和青铜中的史诗。

田世信

Tian Shixin

山音 青铜

260×400×220cml

1994年

《山音》的人物形象,还是田世信手下常见的彝族山民。表现的是山民们最富于生命激情的时刻——在大山中讴歌长啸。然而人物形象的坚毅甚至木讷,裸露着的粗糙笨拙的手脚,乃至于在身边跑着的带小猪仔的老母猪,又揭示出山民们每日生存的劳苦艰辛,将人的充满情怀的生命巅峰状态与沉闷无望的日常劳作并置,使作品的表现力达到了少见的深度。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在挣扎、呐喊,也在欢呼奔走,痛苦与欢乐其存,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猜你喜欢
山民思索激情
山村秋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战“疫”专题的思索与展望
致山民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深沉的思索
魔盒
课前一分钟演讲教学实践思索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