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信雕塑艺术研究

2017-05-23 15:18易英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银奖雕塑时期

易英

田世信的艺术已经与贵州的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着他的雕塑,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那种来自大山深处的生命力。而面对着田世信本人的时候,他的面容,他的谈吐,以至他的生活环境,都会使人觉得它本身就是贵州文化的产儿。实际上,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的艺术不是对生活经历和风土人情的简单记录,而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那种文化,再从那种文化中把自己的生命翻铸出来。因此,我们在他的雕塑中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形式和悲怆的情懷,这是他对形式与风情的超越,因为个体的生命意志已经深深地融合到他所生存、奋斗和抗争的那种文化之中。当田世信以形式的创造和原始主义的内涵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雕塑领域上的领先地位后,开始进入一个理性化的时期,亦即他的历史人物肖像雕塑时期。如果说他前一阶段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个人经验的潜意识反映和形式语言的感悟的话,那么这个时期就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

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是田世信的雕塑创作在艰苦探索中阔步前进的时期,以原始风格表现乡土题材和以传统风格表现历史题材,代表了他在这个时期的两个高峰。在这两个高峰之后,也就是在田世信的近期创作中,他进入了一个纯艺术或纯精神的创作状态。在这个时期,他永不停息的创造性仍然在题材与形式上强烈地体现出来。

我们不把田世信的艺术放在学习民间民俗艺术和展示少数民族风情上,而是放在整个思想解放运动的大环境中。也正因为如此,田世信的雕塑才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异军突起,预示了现代艺术运动的来临。

1980年代

01.1980年代,田世信在烧制作品《高坡上》

02.1980年代,田世信打制木雕作品《欢乐柱》

03.1982年田世信工作照,图中作品《欢乐柱》

获第六届美展银奖

04.1982年田世信工作照,图中作品《欢乐柱》

获第六届美展银奖

05.1982年田世信工作照

06.田世信司马迁铜

100×97×137cm 1988年

(自存;台湾山美术馆、中央美院藏)

猜你喜欢
银奖雕塑时期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清代时期
2017“中国儿童”风采模特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谁付出的多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