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信艺术的价值

2017-05-23 15:24吴为山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家传统

吴为山

在田世信先生作品研讨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美术理论界的焦点逐步由中国画和油画转向雕塑,而且焦距对得很准,对准了田世信这样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底,又充满着创新力的雕塑家。在社会转型期,在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田世信先生的艺术及其艺术历程的研讨,将会使我们重新思考继承与创新、民间艺术与学院传统、朴素的现实情感表现与历史的宏观反思的问题;重新思考中国雕塑的时代风格问题;重新思考艺术家不断超越自我的问题。

田先生的艺术,我认为可分为三类:

一是借鉴中国传统雕塑的智慧,融写实手法表现了感情真挚、乡土意趣浓郁、诗性盎然的作品。这类作品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正直和善良贴近普通民众,迥异于同时期艺术界产生的大量的“伪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里体现了他艺术的两个支点,一点是情感的本真;另一点是艺术语言的本体。他将生活转化为作品的神韵,将高超的写实技艺融化为有意味的形式。不仅诠释了现实主义的真正意义,也发展了雕塑语言。主要反映在以贵州少数民族为母题的作品中。

二是以人文情怀、悲剧意识和沉厚的历史感塑造人物雕像。从老子、司马迁到谭嗣同,其中不乏对某一个题材反复塑造,时间跨度二十年。比如从八十年代所塑的谭嗣同到2009年塑的谭嗣同,很显然,除尺度上的增大,更多的是在塑造上更为沉郁与悲壮。它是在历史的不断反思中,实现对艺术语言的锤炼与升华。

宏观上讲,人物肖像雕塑在中国并没有悠久传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讲塑菩萨的时代已过去,现在开始塑人了。但近一百年来,从肖像雕塑的写真功用,到人物紀念碑建造,再至文革偶像,肖像雕塑在纯精神、纯艺术层面的探索与创造并未成为雕塑艺术界的主流。达到形神兼备已不容易,达到灵魂与形式的同化,更是一种高境。因此,田世信先生的努力为雕塑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有价值的资源。

三是以艺术传达观念,以“王者之尊”系列表达他直觉的历史观。

毛泽东在评价秦皇汉武时用“略输文采”,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则“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一个政治家、一个伟人对历史的评价,充满自信、霸气、王气。翻开中国美术史,很少有表现帝王将相的绘画或雕塑带有艺术家风格特征的。大多数带有御用性质。我们不能轻视风格,因为艺术家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综合因素的体现。它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它也渗透着艺术家的价值观。田世信先生所创作的秦汉唐宋元诸皇帝以及毛泽东,是艺术性与观念性的统一。比较他以前的创作,他变法了!毫无疑问,他是在当代艺术的催动下,作出了新的迈步。他的塑造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文革偶像化,更不同于政治波普的丑化。他曾说过:“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这在他的文章中似乎说的是漆画问题,其实阐发了他的文化观和历史观。他的雕塑造型的深刻性已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观点的体现。田世信先生的步伐从未停止,他的艺术洋溢着不屈的生命伟力。

田世信

Tian Shixin

躯干·之三 贴金箔

10×16×55cm

1992年

一般地说,乡土艺术和原始艺术在精神上、法则上,是生命状态和生命精神的表达(生存经验、性、爱、生殖等),而人文因素的深入,则使得这些主题具有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意义。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家传统
巨型雕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的破烂雕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自然雕塑